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埋葬死人之地被称为“坟”,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

埋葬死人之地被称为“坟”,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4/1/18 23:20:46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相传这首《忆秦娥》是唐代诗仙李白游秦汉旧迹时,因触景生情所发出的感叹。词中的“汉家陵阙”是指位于现在陕西关中黄土高原上的西汉帝王陵墓。举世闻名的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则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是著名的古迹和观光景点。那么,古代帝王的坟墓为什么称“陵”呢?

“陵”原为大土山之意,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就是说殽有两座大山。其实在周朝以前,君王的坟墓都称“墓”而不称为“陵”。例如《书.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注∶“桐汤墓地也。”所以商朝君王的坟墓也称“墓”。

又《周礼.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周礼.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冢人的职责是掌管君侯的墓,分清方位、地形并画为图;墓大夫则专职管理全国墓地,并将坟墓形势画成图。因此,周代君王的墓也称“墓”亦不称“陵”。

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由此可见,这是君王墓称“陵”之始。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

依规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老百姓的坟墓,不但要称为“坟”,还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要接受处罚的。其他大臣们的坟墓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汉朝之后,几乎每个皇帝陵都有称号。如汉武帝陵称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称为“昭陵”等。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因为子孙做了皇帝,死后就被追尊为帝的,他的坟墓也被称为“陵”。如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后,追谥他的父亲朱世珍为淳帝,立庙号为仁祖,就安徽凤阳原墓建为皇陵;追谥他的祖父朱初一为裕帝,庙号为熙祖;追谥他的曾祖父朱四九为恒帝,立庙号为懿祖;追谥他的高祖父朱百六为玄帝,庙号为德祖;因德、懿二祖葬址不详,于是将熙祖江苏原葬处建陵葬三位祖帝后衣冠,三人合葬的坟墓称为祖陵。又如晋武帝司马炎因篡魏政权当了皇帝,追谥他的祖父司马懿为太祖宣皇帝,坟墓就称为高原陵;追谥他的伯父司马师为世宗景皇帝,坟墓称峻平陵;追谥他的父亲司马昭为太祖文皇帝,坟墓称为崇阳陵。而这种追尊的情况,历代王朝几乎都有。

中国历代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所以每每皇帝逝世,就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沧桑多变的历史长河中,昔日帝王的尊贵荣耀已是过眼云烟,所留下的只是这些陵墓仍巍峨耸立,向后人诉说着他们曾经写下的辉煌史迹,诉说着历代衣冠文物曾经有过的千古璀璨……。

标签: 皇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罪魁祸首是谁?其实是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解密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在长安皇宫北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在大唐历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流血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唐合法的皇太子被非法杀死,皇帝李渊被迫退位

  • 后稷:周族始祖,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稷,黄帝,历史解密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山海经》:帝俊生后稷,按照诗经记载为上帝之子。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

  • 揭秘:春秋时期的滑国是怎么被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滑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除了几个五霸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大点的诸侯国,比如郑国、宋国、鲁国等等,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弱小的小国,这些小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大国的手中。有这么一个小国,因为一个大国的军队没有完成任务,所以顺道灭掉了他来充当了战利品,这个倒霉的小国就是滑国。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郑国和卫国这几个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

  • 郭嘉这27字,曹操为什么听不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三国,曹操,郭嘉,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猛将如云。而当时的汉朝,已经到了衰微破败的时刻,很难再约束其它的势力崛起。正是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西蜀,曹操建立曹魏政权,孙权的东吴势力同样崛起,三国并立。其实,三国鼎立的局势正是三个国家的领导人的竞赛。在这场比赛中,曹魏的人才最多,占据了广博的北方土地;

  • 揭秘: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成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术,三国,袁绍,历史解密

    袁家在汝南,四世三公,豪门世族。袁家兄弟袁绍袁术都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而且是最大的军阀。袁绍占据幽州、并州、青州、冀州,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号称拥兵百万,战将千员,谋士如云。袁术割据江淮,连江东孙坚都是他手下的小马仔。别的军阀跟他们任何一个相比,都是大象腿下的小蟑螂。如果哥俩联合,大半个中国就算统一了

  • 皇帝爱上一个大自己17岁的宫女,竟想废掉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见深,明朝,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皇帝从来都不会参与后宫的事情的,因为皇帝整天要忙于政事,根本就没有办法顾及到后宫的那些事情。不过,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却整天在干涉后宫的事情,甚至还处心积虑的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皇后给废掉,感觉这位皇后真的太惨了,大家知道这位皇后是谁吗?她就是明朝的吴皇后,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虽然

  • 孟母三迁的故事,证明了当时的一个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母三迁,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史上 “ 孟母三迁 ” 的故事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这个三迁,不是三次,而是 两迁三地 ,是搬了两次家,住过三个地方的意思。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但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 教育 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的故事,更证明了当代社会的一个

  • 老师问朱元璋皇子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四字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尽管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朱元璋却不愿因此而放松了对孩子们的教育。虽然行事打仗这些,他手下的那帮兄弟都是好手,但对于文化课,他们就完全算是外行了。当时虽然仍在行军打仗,但朱元璋对孩子的教育仍然特别上心。在他看来,如果不抓好这件事的话,打下的江山也没有人继承。作为他的大儿子朱标,更是被他钦点为当仁不让的

  • 古代虎符能调兵遣将,会有人伪造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古代信息没有这么发达,皇帝虽然是整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人,但是全国上下认识他的也就那么几个重臣。皇帝想要下达命令,也不能直接打个电话,开个发布会,需要一道一道传达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想要调动军队肯定是不能亲自到达现场的,因此虎符就显得非常重要。古代虎符就意味着兵权,将军虽然职位高,但他们也需要虎符才

  • 揭秘:刘备东征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关羽被杀,荆州丢失,令刚刚步入巅峰的蜀汉帝国两线作战、统一全国的战略梦想化为泡影。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权衡及部署,刘备率部东征,揭开了夷陵之战的序幕。其结果大家都知道,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仓皇逃回白帝城,不久病逝。经此一役,蜀汉帝国元气大伤,纵然诸葛亮鞠躬尽瘁,也只能死而后已。回眸这段历史,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