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刘备能不听别人劝,但是却能重用法正且对他的意见很是看重?

为什么刘备能不听别人劝,但是却能重用法正且对他的意见很是看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55 更新时间:2023/12/18 3:22:41

三国时期的蜀国有一个法正是刘备除关羽、张飞、诸葛亮之外最信任的一个官员,然而对于这个风评很一般的法正为何刘备会如此重视,就连诸葛亮都断言只有他说的话刘备才会听得。

大臣能够被封侯并在死后得到一个谥号,这被认为是一项特别的尊荣,刘备时期得到谥号唯一之人是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刘备东征为关羽报仇,群臣多谏,刘备一概不听,最终导致全军覆没。事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那么,刘备为什么特别看重法正呢?

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一直不受重用,倒是和益州别驾张松要好。张松出使许都不得曹操待见,回来时见了刘备,就在刘璋面前劝说他结盟刘备。刘璋也有这个意思,法正就被张松推荐当作使者去见了刘备。出使归来后,法正向张松夸赞刘备有雄才大略,两人私下秘密策划,打算共同拥戴刘备。后来张松劝说刘璋请刘备入蜀帮助他抵御张鲁,法正再次受命带兵前去迎接刘备。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让刘备利用刘璋的懦弱和张松作为内应夺取益州,得到了刘备的认同。也就是从刘备率军逆长江而上开始,法正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刘备的人。

刘璋让刘备驻兵葭萌,因为张松的阴谋败露,他在杀了张松的同时,还命令军队的将领们不再听从刘备的。刘备借此机会和刘璋反目,在夺取白水关后向成都进军。州从事郑度认为,刘备的士兵很少,又是一支孤军,还没有辎重,可以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困死刘备。具体办法是将巴西、梓潼两地的民众内迁至涪水以内,将田野的粮食全部烧掉,深沟高垒,静候刘备的到来。刘备来了,坚决不和他交战,这样刘备没有粮食,必然退走。到那时再出兵追击,必然擒获刘备。刘备听说后非常担心,就来问法正的应对之法。法正对刘备说,根本不用担心,刘璋不可能用郑度的计策。此事果然被法正言中。刘璋认为,只听说过抗击敌人来保护百姓,还没听说过迁移百姓来逃避敌人。于是不用郑度的计谋。在攻打成都附近雒城的时候,法正还写信劝说刘璋,起到了一定的瓦解刘璋军心的作用。

每接受一个新地方,新主人都会面临着一个安抚民心和使用当地官吏的问题,以便巩固自己的政权,刘备攻下成都后,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刘备以为,蜀郡太守许靖不是主动投降的,因此不想用他。法正劝他说,许靖这个人虽然没有真才实学,但他有一个博学的虚名,如果不用他,人们将认为您不重视贤人。应该重用他,给天下人做一个榜样。就这样,刘备让许靖当了自己的左将军长史。可以说,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建议,因为许靖代表着刘璋投降前没有投降的那部分官员,这对于稳定益州原有官吏,让他们为新政权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对于武将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刘备更缺乏的是行政谋略人才,尤其是庞统死后。不是有一个诸葛亮吗?但诸葛亮需要在家“镇国”,可以说是顾了前头顾不了后头。因此,这时候法正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建安二十年(215年),在刘备刚刚获取成都不久,孙权前来索取荆州,孙刘两家于是打了起来。也就是这一年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不得已和孙权议和,回过头来守卫益州。在张飞打败夏侯渊,局势稍微得到控制之后,法正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夺取汉中的计划。此计划说到了刘备的心里,刘备也毫不犹豫地予以实施,终于在第二年将曹魏西北大将夏侯渊斩杀,汉中归于刘备。有了汉中的刘备,终于感觉自己腰杆子赢了,于是称王。

刘备为什么重用法正?可以说,除了关羽张飞这两个老兄弟,在整个蜀汉国,论能力功劳除了诸葛亮,也只有法正了。法正在任职蜀郡太守期间,曾经横行霸道,为报私仇而滥杀。有人告诉诸葛亮,让他报告给刘备,抑制一下法正的嚣张。诸葛亮说,刘备由整天提心吊胆到自由翱翔不受人制约,都是因为这个法正,在这个问题上,刘备会听从谁的?诸葛亮说刘备提心吊胆是在荆州,其实在荆州之前又何尝不是?有了益州和汉中之后,尽管失去了荆州,刘备的蜀汉国仍然是偏鄙小国,但刘备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再也不用担心别人来攻击他了。这是法正的大功,是刘备重用法正的原因,也是诸葛亮说人不能制约法正的原因。

在此看来诸葛亮说了一个大实话,但是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大才放在身边都能不听他的意见,反观对一个历史风评、德性不佳大臣的话着实看重,可见刘备其人败的还是有道理的。

标签: 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郤缺:出身低贱,成为晋国“一人之下”的“中军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郤缺,春秋,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晋国自晋文公称霸起,直至三家分晋为止,约有二百三十年;而《左传》的记叙,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共记载了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由此可见,晋国在春秋时期长盛不衰,其强国地位无法撼动。晋国之所以能够强盛如此之久,归功于晋文公设立的中军制度。由于各贵族的领袖必须担负起家族兴衰的重任,所

  • 作为高官厚禄的标志性特点,为什么在明朝的工资就那么低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历代封建政府的官员们腰缠万贯者不在少数,但我们都知道他们的收入中有着不少“灰色收入”。那么,古代官员的薪水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我们一直不太清楚。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明代官员薪水的知识。明太祖朱元璋崛起于草莽,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在他创建大明王朝后,认为官员都是读圣贤书的士子,理应是为国家出力

  • 十字军简介 这样的一支队伍的征募历史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天主教,十字军,历史解密

    十字军(The Crusaders),由天主教士兵组成的军队,曾参加十字军东征,士兵都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的目的以保护朝圣者和反对吉哈德扩张,以及从伊斯兰诸国手中拯救半奴隶与奴隶。历史征募十字军一事激起欧洲骑士的热烈回应,一方面是出于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证只要为圣战而死

  • 为什么说诸侯国君有妹妹者就能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今天的男人眼中的妹妹,只有两种。一种是漂亮的,一种是丑的。春秋战国的妹妹们,漂亮不漂亮不是最重要的。在那个时代,妹妹漂亮固然是好,但更好的则是这个妹妹的身份。男人们的心中,也只有两种,一种是别人的妹妹,一种是自己的妹妹。别人的妹妹要是漂亮的,要是喜欢的话就可以去提亲。自己的妹妹要是漂亮的,那就可以送

  • 骑兵与象兵的三次较量,其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象兵,世界,历史解密

    说起骑兵,相信大家都知道。因为历朝历代的历史中,都有骑兵的身影。而且骑兵还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是一个大兵种。但是说起象兵,相信大家就模式了。因为我们的古代历史中很少出现象兵,其实在历史中,有史可查的象兵大战有4次。每一处都是象兵战败,认真的说,象兵虽然比较高大,但是在灵活性和突击性方面,远远不如骑兵

  • 民国一代学术大家,结婚数次受世人耻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黄侃,民国,历史解密

    民国年间,涌现出了许多的大家,如我们所熟知的胡适、鲁迅、郭沫若、章太炎等人。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此人也是民国大家中的一员,不过他的口碑可就没前面的人那么好了。他就是章太炎的弟子—黄侃。黄侃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与章太炎、刘师培并称为“三疯”,都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

  • 揭秘:麻隧之战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麻隧之战,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麻隧之战是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晋秦争霸战争中,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击败秦国的作战。战争过程晋厉公亲统晋国四军,晋军将领有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庚;上军将士燮,上军佐郤锜;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郤毅为晋厉公驾驭战车,栾针为车右,另外加上齐、

  •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其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由此,非常明显是,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可以说是“三藩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在三藩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

  • 明朝著名学者,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士奇,明朝,历史解密

    杨士奇的确是明朝最著名的学者和大臣之一,如果没有他,朱高炽就不是后来的明仁宗皇帝了。杨士奇是大明四朝元老,他大权在握风光无限,可谁知道年轻时候的杨士奇又经历了多少苦难呢?杨士奇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当他还只是给一岁婴幼儿的时候,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杨士奇的母亲为了给儿子找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她选

  • 清朝皇帝经常宴请百官,为何官员都怕被赐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古代多少人想巴结皇帝,更何况是皇帝请吃饭,想必很多人都拒绝不了,但清朝的大臣们偏偏很害怕皇帝请自己吃饭,这是为什么呢?所谓清朝皇帝请吃饭传统点讲叫做赐宴,属于惯例性宴席,其分别有:冬至宴、皇婚宴、定鼎宴、元日宴,中秋宴、万寿宴等一系列大规模又隆重的皇家宴席。首先清朝元日宴定于农历的大年初一举办,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