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皇帝经常宴请百官,为何官员都怕被赐饭?

清朝皇帝经常宴请百官,为何官员都怕被赐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30 更新时间:2023/12/6 23:28:16

在古代多少人想巴结皇帝,更况是皇帝请吃饭,想必很多人都拒绝不了,但清朝的大臣们偏偏很害怕皇帝请自己吃饭,这是为什么呢?所谓清朝皇帝请吃饭传统点讲叫做赐宴,属于惯例性宴席,其分别有:冬至宴、皇婚宴、定鼎宴、元日宴,中秋宴、万寿宴等一系列大规模又隆重的皇家宴席。

首先清朝元日宴定于农历的大年初一举办,创始人是皇太极,沿袭到雍正帝就改为元旦宴。该宴席对服饰、阶层人员以及传统礼仪都很注重,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整个清朝从开创到毁灭,几乎每年皇帝们都需要定时举办“元旦宴”,唯独康熙帝因其他缘故破裂取消过一次。可见其节日之隆重,传统习俗之深。

清朝皇帝除了过春节要举办“元旦宴”之外,在每一年冬季来临,过冬至节当天也要办个“冬至宴”,该节日是顺治皇帝发明的,可能在庆祝入冬丰收等,目的不太清晰。后来不知为何冬至宴就不再每年都按时举办了,只是时隔几年才办一次而已。除了过隆重节日皇帝要设宴请百官参加,另外每逢皇亲国戚过大寿也要办寿宴,而皇帝的大寿则叫做“万寿宴”意喻万寿无疆。

万寿宴乃清内廷的大型宴席之一,规模要比上述节日要大要隆重,仿佛是管它什么民间节日,皇帝老儿过生日才最大。据说在1894年的晚清时期,权后慈禧给自己举办60大寿,那大派头可是举世曙目的,整一场万寿宴办完,所花费的资金约近1200万银两,该消费金额超越任何一个历代清帝的寿宴消费,属于清史记载中最贵的一场“万寿宴”。

皇帝过60岁要办大寿,与民同庆。然而另外一个“千叟宴”才是真正的与民同乐。该宴席是康熙帝发明的慈善宴会,目的就是专门从全国各地邀请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参加,故名为千叟宴。根据野史讲法,其实康熙这个千叟宴根本凑不足1000个老人来吃。最终还是乾隆皇帝厉害,他办的千叟宴总共来了五千个65岁以上的老人,虽然老人家吃不了那么多美味佳肴,但是场面十分热闹温馨,正能量爆棚。

皇婚宴,指的就是皇帝结婚的大型婚宴。三百年清朝兴衰,只有4个皇帝于紫禁城中办过皇宴,他们按顺序排列先是:顺治帝、康熙、同治帝以及光绪皇帝。此婚宴极其奢华隆重,皇宫处处张灯结彩,一片大红,宫女太监皆赐予大鱼大肉,其乐融融。乃清朝皇室的最大喜事宴席。

除了以上讲到的清朝宴席,还有很多其他赐宴比如皇上登基宴,上元宴、端午宴、中秋宴席重阳宴,公主出嫁阿哥结婚以及皇后生日等皇帝都要按惯例请百官吃饭。此时,御膳房的御厨们就会在乾清宫等宫殿举行宴席,其又设有九卿六部、满汉大臣跟诸多藩使节等席位。清朝皇上们有时候如果想表达自己的厚爱与慈祥也会搞一些小宴席,像殿试传胪宴又称“恩荣宴”,是皇帝专门为科举考试后获得进士的学员举办的宴会。凡有将军打胜仗回来,又免不了吃一顿“凯旋宴”。

诸如此类等等,使得百官们来吃皇帝的饭都吃怕,虽然一群官员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笑笑笼络了感情。但恐怖的是皇帝请宴规矩繁杂,礼仪特多,让官员们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万一弄不好就会得罪皇帝,最终可能换来的就是丢官失命的下场。所以百官们怕皇帝赐饭,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标签: 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小邾国是怎么在历史的长流里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邾国,春秋,历史解密

    天蒙蒙亮,枣庄山亭区山城街道东江村的集市这一天显得比往常更为热闹。东江村村民梁志祥手里的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引起了大伙的关注。他丝毫没察觉,几名别有用心的人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他手里的东西。梁志祥并不知道自己刨回来的玩意儿是个宝物,可走私贩卖文物的盗墓贼们一看就知道。此刻,他们不仅瞄上了梁志祥手中这件青铜器

  • 日本为什么要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真相竟如此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本,历史解密

    每一个国家发行的地图不一样,中国和日本出版的世界地图是以中国为中心,左边是亚欧大陆,右边是美洲大陆。到了美国,跑到书店一看,发现世界地图变了样,中间是美洲大陆,中国被挪到了左边,而欧洲大陆跑到了右边。这一种习惯了的视觉记忆被改变,你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新鲜感——原来世界可以变成这样。从世界地图上面瞧,渐

  • 永元之隆在社会上生活如何 后世是怎么评价这个盛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汉章帝,历史解密

    社会注重德化汉章帝时,居巢侯刘般逝世,按规定应由长子刘恺袭爵,但为满足父亲的遗愿,他坚持让弟弟刘宪袭封,自己则逃往外地。执政官上奏请示收回刘恺封国,章帝嘉其义,特许等待他。而刘恺始终没有回来,十多年后,执政官又提起此事。对此,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有司没有推究

  • 鲁考公真的整天忙于政务无暇顾及后宫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鲁考公,春秋,历史解密

    国进入到第二代君主,是伯禽的长子姬酋,就是史书中说的鲁考公。在整个鲁国国君史上,有非常多的君主都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就是在任时间短,而且没有做出过什么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一般人看来,人们奋斗数十年后就要退休,就要把位置让给年轻人。在国君这个岗位上,显然从古至今都不是这样的,反而越是那些功成名就的君主,

  • 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朱常洵:享乐一生,命丧油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常洵,明朝,历史解密

    万历皇帝的三儿子朱常洵是一个重达360斤的大胖子。历史上关于他的死法众说纷纭,但是说他被煮成福禄宴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他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过着衣食无忧,羡煞旁人的生活。堂堂一个福王死得如此之惨,何人如此胆大妄为呢?历史的迷人之处不但在于它具有稀奇有趣的故事,更在于能给后世带来深刻反思和感悟。

  • 隋炀帝的天子死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杀他的人竟然不同意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隋炀帝,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在四面楚歌之际,申请一个体面的“天子死法”。他的“天子死法”是什么,为什么杀他的人竟然不同意呢?(隋炀帝剧照)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虽然他有美资仪,且文武双全,但按封建王朝的“嫡长子传位制”,他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不过,杨广并不甘于做做富贵王爷,所以他处心积虑争夺太子之位。太子杨勇

  • 蔺相如反对赵括为将,为什么赵孝成王还坚持要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蔺相如,战国,历史解密

    长平一战,白起将赵国主力坑杀殆尽,赵国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只能靠联合其他的诸侯国续命,可以说这一战其实已经决定了赵国的未来。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赵括,如果不是他的策略问题,那么赵国不会输得这么彻底,其实早在长平之战之前,就有很多人反对赵括为将,可惜赵孝成王一意孤行,铁了心的用赵括换廉颇,才

  • 康熙扳倒鳌拜为什么要用小青年,而不是用各种大内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扳倒权臣,实现上位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就算是真正实现了这个目的的,往往也杀得血流成河。而血流成河带来的恶果,是让戾气横生,在朝廷中出现冤冤相报的更大的悲剧。康熙皇帝扳倒权臣鳌拜,则可称得上历史最成功的政变之一。不流血,不张扬,轻轻松松就把手握重兵的鳌拜拿下了。而完成这项任务的,

  • 他七岁称王却苟且偷生16年,推让5次后才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恒,汉朝,历史解密

    公元前180年,高祖的臣子们对后宫势力发动了军事政变,政变相当顺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诸吕被屠杀殆尽,大臣们纷纷要求当时的傀儡皇帝下台,另立新君,然而立谁则成了问题。当时的人选有淮阳王、恒山王,齐王。淮阳王和恒山王的母亲被吕后用计杀了,它们被养在后宫充当了惠帝的儿子,大臣们一致认为如果将他们其中一人

  • 唐代的退休制度生孩子怎样的?也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汉朝,历史解密

    一、中国古代退休制度概述在中国古代,官员到了一定的年龄无力继续任职,就可以辞去职务,颐养天年。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退休制度。古代将退休叫“致仕”,《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中说:“退而致仕。”同时,也可以称为“致事”、“致政”、“告老”等。中国的退休制度,在周朝时就有了。周朝官员退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