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其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其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30 更新时间:2023/12/18 3:23:05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由此,非常明显是,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可以说是“三藩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在三藩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清朝朝廷。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那么,问题来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除了吴三桂,另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首先,在“三藩之乱”中,耿精忠、尚之信率先归降了清朝朝廷。在此背景下,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在历史上,称帝应该是势力达到巅峰后才有的举动。但是,就吴三桂来说,其称帝时,实际上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也即被康熙消灭,几乎是时间上的早晚了。所以,吴三桂的称帝之举,根本无法扭转其和清朝大军之间的形势。在称帝后,吴三桂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由此,对于吴三桂来说,是病逝的。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耿精忠、尚之信这两位藩王来说,最后是什么下场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两位藩王的下场,甚至要比吴三桂更加凄凉。

一方面,就耿精忠来说。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在吴三桂率先举兵造反后,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年少老成的康熙皇帝,面对三藩上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其中,针对耿精忠,康熙皇帝就采用了又打又拉的手段。一方面,康熙皇帝直接派兵进入今福建省一带,下诏削去耿精忠的爵位。另一方面,康熙皇帝又劝谕耿精忠改过自新,和吴三桂划清界限。不过,耿精忠似乎是一心谋反,在此之后继续和清军作战,将势力扩大到今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其兵力更是超过了10万人的规模。但是,由于“三藩”之间相互矛盾,清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军大军压境,耿精忠无奈,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但是,耿精忠降清后尚蓄逆谋之心,被部下暗中告发。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在此背景下,对于反复无常的耿精忠,康熙皇帝下令将其诛杀。另一方面,就尚可喜来说,和吴三桂、耿精忠不同,在三藩之乱爆发时,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从而牵制了吴三桂、耿精忠的部分兵力,为清朝大军的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来说,早在康熙决定撤藩之前,尚可喜就准备告老还乡了,也即和历史上用于急流勇退的大臣一样,尚可喜不仅懂得进退,也不贪恋权位。

最后,但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响应吴三桂叛乱。也即尚可喜不想造反,没想到他的儿子却是狼子野心。在被儿子尚之信软禁后,尚可喜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在尚可喜病逝后,尚之信先是归降了吴三桂,又反悔投靠了清朝。最终,尚之信又耍了小聪明,也即选择保持中立,对清廷和吴三桂均持观望态势。不过,众所周知,在大是大非面前,骑墙派肯定是不会有好结局的。不管是吴三桂直捣黄龙,还是康熙皇帝平定天下,都不会继续容忍尚之信的。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尚之信下旨逮问,随即赐死。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著名学者,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士奇,明朝,历史解密

    杨士奇的确是明朝最著名的学者和大臣之一,如果没有他,朱高炽就不是后来的明仁宗皇帝了。杨士奇是大明四朝元老,他大权在握风光无限,可谁知道年轻时候的杨士奇又经历了多少苦难呢?杨士奇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当他还只是给一岁婴幼儿的时候,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杨士奇的母亲为了给儿子找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她选

  • 清朝皇帝经常宴请百官,为何官员都怕被赐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古代多少人想巴结皇帝,更何况是皇帝请吃饭,想必很多人都拒绝不了,但清朝的大臣们偏偏很害怕皇帝请自己吃饭,这是为什么呢?所谓清朝皇帝请吃饭传统点讲叫做赐宴,属于惯例性宴席,其分别有:冬至宴、皇婚宴、定鼎宴、元日宴,中秋宴、万寿宴等一系列大规模又隆重的皇家宴席。首先清朝元日宴定于农历的大年初一举办,创

  • 小邾国是怎么在历史的长流里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邾国,春秋,历史解密

    天蒙蒙亮,枣庄山亭区山城街道东江村的集市这一天显得比往常更为热闹。东江村村民梁志祥手里的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引起了大伙的关注。他丝毫没察觉,几名别有用心的人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他手里的东西。梁志祥并不知道自己刨回来的玩意儿是个宝物,可走私贩卖文物的盗墓贼们一看就知道。此刻,他们不仅瞄上了梁志祥手中这件青铜器

  • 日本为什么要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真相竟如此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本,历史解密

    每一个国家发行的地图不一样,中国和日本出版的世界地图是以中国为中心,左边是亚欧大陆,右边是美洲大陆。到了美国,跑到书店一看,发现世界地图变了样,中间是美洲大陆,中国被挪到了左边,而欧洲大陆跑到了右边。这一种习惯了的视觉记忆被改变,你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新鲜感——原来世界可以变成这样。从世界地图上面瞧,渐

  • 永元之隆在社会上生活如何 后世是怎么评价这个盛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汉章帝,历史解密

    社会注重德化汉章帝时,居巢侯刘般逝世,按规定应由长子刘恺袭爵,但为满足父亲的遗愿,他坚持让弟弟刘宪袭封,自己则逃往外地。执政官上奏请示收回刘恺封国,章帝嘉其义,特许等待他。而刘恺始终没有回来,十多年后,执政官又提起此事。对此,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有司没有推究

  • 鲁考公真的整天忙于政务无暇顾及后宫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鲁考公,春秋,历史解密

    国进入到第二代君主,是伯禽的长子姬酋,就是史书中说的鲁考公。在整个鲁国国君史上,有非常多的君主都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就是在任时间短,而且没有做出过什么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一般人看来,人们奋斗数十年后就要退休,就要把位置让给年轻人。在国君这个岗位上,显然从古至今都不是这样的,反而越是那些功成名就的君主,

  • 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朱常洵:享乐一生,命丧油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常洵,明朝,历史解密

    万历皇帝的三儿子朱常洵是一个重达360斤的大胖子。历史上关于他的死法众说纷纭,但是说他被煮成福禄宴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他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过着衣食无忧,羡煞旁人的生活。堂堂一个福王死得如此之惨,何人如此胆大妄为呢?历史的迷人之处不但在于它具有稀奇有趣的故事,更在于能给后世带来深刻反思和感悟。

  • 隋炀帝的天子死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杀他的人竟然不同意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隋炀帝,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在四面楚歌之际,申请一个体面的“天子死法”。他的“天子死法”是什么,为什么杀他的人竟然不同意呢?(隋炀帝剧照)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虽然他有美资仪,且文武双全,但按封建王朝的“嫡长子传位制”,他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不过,杨广并不甘于做做富贵王爷,所以他处心积虑争夺太子之位。太子杨勇

  • 蔺相如反对赵括为将,为什么赵孝成王还坚持要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蔺相如,战国,历史解密

    长平一战,白起将赵国主力坑杀殆尽,赵国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只能靠联合其他的诸侯国续命,可以说这一战其实已经决定了赵国的未来。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赵括,如果不是他的策略问题,那么赵国不会输得这么彻底,其实早在长平之战之前,就有很多人反对赵括为将,可惜赵孝成王一意孤行,铁了心的用赵括换廉颇,才

  • 康熙扳倒鳌拜为什么要用小青年,而不是用各种大内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扳倒权臣,实现上位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就算是真正实现了这个目的的,往往也杀得血流成河。而血流成河带来的恶果,是让戾气横生,在朝廷中出现冤冤相报的更大的悲剧。康熙皇帝扳倒权臣鳌拜,则可称得上历史最成功的政变之一。不流血,不张扬,轻轻松松就把手握重兵的鳌拜拿下了。而完成这项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