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部: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六部: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34 更新时间:2023/12/25 8:28:32

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

明朝以前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南北朝亦有六部,然名称因王朝而异。隋初六部名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朝改度支为户部,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

宋代因之。元代改统于中书省。

明朝时期

明朝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尚书之副。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并於岁终进行考绩,分其优劣,以行黜陟。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自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罢中书省后,即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建文中曾一度提为正一品,永乐时复旧),侍郎正三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

六部尚书、侍郎都是堂官,由皇帝直接领导,其中吏部尤为重要,因为官吏的除授都必须经过吏部。明朝的首任吏部尚书为滕毅,樊鲁璞、汪河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吏部分三个属部,即总部,司勋部,考功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增司封。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 年)改总部为选部。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定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首任户部尚书为杨思义。刘诚、杭琪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户部分设五科,即一科、二科、三科、四科、总科。每科设郎中、员外郎各2人,主事5人。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分四个属部,即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总部为民部,次年,又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每部仍分民、度、金、仓四科。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各设郎中1人,员外郎1人,主事2人。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北平司为北京司。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废北京司,设云南、贵州、交阯三个清吏司,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罢交阯司,定为十三司。户部十三司,自明孝宗弘治以来,以公署不大,只留郎中1人治事。员外郎、主事只能在授官之日出席而已,实际都只挂名。郎中一人无法管事,只好委任基层吏胥,以致弊端百出。至神宗万历时,王国光任户部尚书,始令每司吏员尽入署治事,司中职业才得修举。户部另有一些直辖机构,如宝钞提举司、印钞局、广盈库、军储仓等。

礼部首任尚书为钱用壬,侍郎为世家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分四属部,即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定每属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1人。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总部为仪部。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为仪制、祠祭、精膳、主客四个清吏司,另辖铸印局,局设大使1人,副使2人。

兵部的首任尚书为陈亮,侍郎为朱珍。洪武六年,分三个属部,即总部、驾部、职方部。洪武十三年再增库部,洪武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司马部。洪武二十九年改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各1人,主事2人。另辖会同馆,大通关等机构,各设大使和副使。

刑部的首任尚书为周桢,侍郎为盛元辅、张仁。明太祖即位初期,用法太严。周桢任尚书时,始定律令,使吏士有法循守。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刑部分为四个属部,即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增设四科,分属于四部。部设郎中、员外郎各1人。总部、比部主事各4人,都官、司门主事各2人。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总部为宪部,洪武二十三年,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为十二清吏司,设郎中、员外郎各1 人,主事2人,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除北平司,增置云南、贵州、交阯三司。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革交阯司,遂定为十三个清吏司。

工部的首任尚书为单安仁,侍郎为张允文和杨翼。洪武六年,分四个属部,即总部、部、水部、屯田部。八年增立四科。洪武十三年,以屯田部为屯部。洪武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洪武二十九年,定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设郎中、员外郎、立事各1人,另辖宝源局、军器局等。

清朝时期

清朝于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初以贝勒(亲王、郡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各设满洲、蒙古及汉承政、参政、心郎、额哲库等官。顺治元年(1644),停贝勒总理部务;并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启心郎未改,至顺治十五年裁。

雍正元年(1723)以后常以大学士兼管各部,尚书以下各官时有增减。据光绪朝《大清会典》及《历代职官表》记载,清代各部职官设有﹕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务、笔帖式、七品小京官等。六部职掌,明清略同,各部下辖诸司及官属,则有出入。

标签: 六部兵部尚书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进士录取人数和录取比例是多少?到底有多难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进士,状元,历史解密

    “三甲”人数各个朝代不尽相同,以清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如此看来,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清代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诸人赐进士出身;

  • 欧洲王室喜欢近亲结婚,哈布斯堡家族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哈布斯堡家族,德国,历史解密

    最近一个朋友在写西班牙史料,涉及到欧洲王室的政治联姻时,整个人都不好了,“简直是一团乱七八糟,名字都一样就不说,还有各种乱结婚。”这真是一语中的。不同于古代中国“五服不婚”的良好传统,欧洲王室之间强调贵族血缘统治、喜欢通过近亲联姻加强联盟、通过更紧密的贵族血缘缔结后裔提升继承序位,因此近亲之间频繁结

  • 都说黄肠题凑奢侈 那黄肠题凑奢侈在什么地方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黄肠题凑,历史解密

    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丧葬之事是极为重要的。墓葬的形制、规格、陪葬品的数量和种类等都和墓主人的身份息息相关。提起帝王陵墓,就会想到金缕玉衣和各式精美华贵的陪葬,乃至殉葬。但若是提起黄肠题凑,也许就会让人稍感陌生了。那么,黄肠题凑究竟是什么呢?且随笔者一探究竟。黄肠题凑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

  • 它联合四个国家攻打秦国之后灭了宋国 最后却遭到五个国家联合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齐国,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熟悉历史都知道,齐国原本是各国中领土最多

  • 望世家族:河东裴氏的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河东裴氏,春秋,历史解密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裴氏家族。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

  • 乾隆后宫有41个女人,富察皇后成了他一生唯一的挂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根据载,乾隆是个很爱写诗的皇帝,他的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大家对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太多概念,但是根据记载,唐朝所有诗人加在一起,他们写作流传下来的诗歌总共也就四万多首而已,由此可见乾隆所创的诗歌数量有多么惊人了。虽然有四万首作品,但经专家解析,认为他的大部分诗作其实都属于流水账,并无亮点,唯有几首关于

  • 唐代最憋屈的皇帝,苦熬25年终于结束太子身份,登基仅三月就成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的暴发,将唐朝历史划归两截,上半部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下半一部分藩镇割据、生灵涂炭。在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成为唐朝最大的顽疾,各个藩镇与中央朝廷貌合神离,强则附之,虚则弃之。藩镇与朝廷矛盾激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则是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不过翻阅《旧唐书》和《新唐书》等相关史

  • 元末明初将领李思齐简介 他生平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李思齐,历史解密

    李思齐(1323年-1374年),字世贤,罗山人,元末明初将领。李思齐最初与察罕帖木儿(又名李察罕)组织武装,镇压红巾军,后拥兵陕西长安,元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进攻数次,都不得以攻破。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思齐降明。后朱元璋派李思齐招降王保保,王保保礼遇有加,并派骑兵送归。后快抵塞内时,骑兵说

  • 八府巡按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八府巡按,宋朝,历史解密

    周星驰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位演员,在他的从影经历中,拍摄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九品芝麻官》就是其中之一,在周星驰的所有作品中,《九品芝麻官》无疑是最秀的作品之一。电影中讲述了一个小人物逆袭成大官为民伸冤除害的故事。电影已经是过去多年了,可是人们对电影中的内容仍然是记忆犹新的。由于电影实在是太经典了,人们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小邾国的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小邾国,春秋,历史解密

    小邾(郳)国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地处齐、鲁、宋、楚等大国之间的一个诸侯国,小邾(倪)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大体范围为现在的山亭区全部,东达苍山县西部,北达平邑县、费县南缘,西达滕州市中部,南达峄城区,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约2475平方公里。。明代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载有地图、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