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府巡按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级别

八府巡按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级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40 更新时间:2024/1/24 20:27:09

周星驰是人们非喜爱的一位演员,在他的从影经历中,拍摄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九品芝麻官》就是其中之一,在周星驰的所有作品中,《九品芝麻官》无疑是最秀的作品之一。电影中讲述了一个小人物逆袭成大官为民伸冤除害的故事。

电影已经是过去多年了,可是人们对电影中的内容仍然是记忆犹新的。由于电影实在是太经典了,人们对电影中的演员、情节等等都是印象深刻,不可否认的是,周星驰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够让人记忆犹新,同时他的作品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驰扮演的包龙星历经磨难见到了皇上,后来皇帝封了他为“八府巡按”。那么“八府巡按”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要说“八府巡按”,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的,它的真正名字应该是监察御史,分巡各省的叫"巡按御史"。

一般来说,这个职位都是皇帝委派监察御史担任的,在皇帝的委派下,监察御史前往各省进行检查吏治。这样看来监察御史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有点像汉朝时期的司隶校尉。不过监察御史与司隶校尉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两者是千差万别。《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由此看来监察御史的级别是非常低的。监察御史的职责很简单,就是负责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可是监察御史的级别非常低。

那么监察御史的级别有多低呢?进入朝堂连走正门的资格都没有,只配走偏门。监察御史在古代的时候一直是存在的,虽然级别不高,但是监察御史的权力大,属于官小权大,让百官很是忌惮。到了朝时期,监察御史的级别也上升了。

宋朝时期的监察御史达到了从七品,虽说不算高官,可是要比唐朝时厉害了一点点。到了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副都御史为主官,这时候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各冠以地方名称,也就说监察御史开始负责监管地方的吏治。

根据记载来看,明朝时期监察御史一共有一百一十人,均为正七品官。到了清朝时期,也是如此,延续了明朝的制度。乾隆皇帝时,监察御史成为了从五品官。可以说这个官职最高也才五品官,不过根据八府巡按来说,看似很高的官职,其实则不然。

"八府巡按"总给人一种权力很大的错觉,造成这样的情况,恐怕与另一个官职有关系,就是"巡抚"。巡抚是明清时期地方军政大员,也就是后人常说的封疆大吏。巡抚的权力要比"八府巡按"大得多,巡抚是管理一方军政民政的。也就说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历朝历代的巡按御史都出现过,最早的时候出现在隋朝。到了清朝时期,巡按御史仍然存在,每一个朝代中,巡按御史的职责都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任区别。明清时期就设立了都察院,明朝分为十三道监察御史,清朝有十五道监察御史。

都察院就是监察古代官员的,这个地方级别不高,但是权力非常大。即使是朝中的大官,见了监察御史也要客客气气的。为什么监察御史的级别非常低呢?这就是古代的厚黑学了,假如监察御史的级别过高,那么它的权力过大,就会导致问题不断出现。

监察御史的级别低,可以平衡权力,这才是朝廷设置监察御史的目的所在。明朝时期,监察御史属于“代天子巡狩”,可见其位高。监察御史的权力能够达到“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可见其权重。这还没有完,监察御史还能够“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就是说对皇帝要直接禀明,不用遮遮掩掩。

到了清朝时期,监察御史的职责也没有改变,可以说从隋朝出现监察御史之后,它的职责都没有变化过。现如今看来,在各种小说戏剧中频繁出场的"八府巡按"只不过是老百姓们对于清官的一种往,他们希望真正有两袖清风的大官来为民做主。

标签: 八府巡按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小邾国的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小邾国,春秋,历史解密

    小邾(郳)国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地处齐、鲁、宋、楚等大国之间的一个诸侯国,小邾(倪)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大体范围为现在的山亭区全部,东达苍山县西部,北达平邑县、费县南缘,西达滕州市中部,南达峄城区,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约2475平方公里。。明代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载有地图、文字

  • 原宪有着怎样的理论思想?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原宪,孔子,历史解密

    现在讲《宪问第十四》篇。这一篇是上论《里仁》篇的发挥与引申。首先,在这个题目里,就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原宪这个人,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在上论中谈到过,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但究竟合于什么官阶,无

  • 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他在征讨元朝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在征伐期间和大明初建之时,不具备举行全国大规模统一考试的条件,因此,荐举和征求成为选拔人才的的重要手段。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者中,有多位是通过荐举选拔上来的。如儒士范祖幹、叶仪、许元、叶瓒玉、胡翰等人,号称“浙东四贤

  • 揭秘:古代“君子六艺”指的是哪六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说起古代的文人才子,想必大家脑海中都会想起“琴棋书画”这个词。“琴棋书画”最早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传说中,伏羲发明了琴瑟,尧舜发明了围棋,书画的起源更早,最初人类记事就是通过壁画或者甲骨文。“琴棋书画”也被称为“雅人四好”,这四种技能起源虽早,但并不是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标准。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标

  • 金国实力弱小,他是怎么反推辽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国,辽国,宋朝,历史解密

    历史到了十二世纪的时候,曾占据中原以北广袤疆域的辽帝国,走到了属于自己的末路。因为,在十二世纪最初的几年时间里,生女真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灭辽之战。历史上的金灭辽之战起于公元1114年,结束于公元1125年。也就是说这个曾经盘踞在东北亚地区的庞大帝国,面对生女真部落联盟的攻势,仅仅

  • 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而不是其它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败北,历史解密

    “败北”在古代常常被人们作为打败仗的代称,在现代汉语中,还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如体育比赛、竞标、竞选等)中失败。那么,“败北”一词究竟何义?是战败后往北逃跑吗?为什么不能称为“败东”“败西”“败南”呢?古代称战败为“败北”,是因为“北”是“背”的古文。“北”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为“背”或“相背

  • 李夫人为什么会进宫入妃 进宫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李延年,历史解密

    李延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擅长编曲和作曲,代表作品之一《佳人曲》就是李延年的作品。歌词内容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不仅有作词编曲上的才艺,他还有一副好歌喉,虽然是男性,但是李延年的歌声婉转动听。汉初年间,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 张润娥悲剧的一生,成全了丈夫的锦绣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润娥,民国,历史解密

    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一生结过四次婚,第一次婚姻是包办婚姻,他与妻子离婚后,妻子就出家当尼姑了。说起来,这位妻子真是不幸,她父亲为她指定了有大贵之相的顾维钧当丈夫,并资助顾维钧留学,可是她却被顾维钧抛弃,白白当了人家的楼梯。顾维钧的父亲顾晴川曾经是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师爷。当时袁观澜幕府还有个师爷名叫张衡

  • 后唐和南唐,跟历史上的唐朝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后唐建立者李存勖虽然信李,但他不是李唐宗室。甚至于连汉人都不是,他是沙陀人。这个沙陀族乃是突厥人的分支,所以又被称为沙陀突厥。沙陀部本属吐蕃,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各地掌控力减低,外族多有侵扰,归附的少数民族多有叛乱。唐宪宗时吐蕃与回纥争夺甘州、凉州,调沙陀部北上参战。朱邪执宜认为沙陀部世为唐臣,不愿反

  •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到底有多恐怖 首都几乎死去四分之一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末,鼠疫,历史解密

    提到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人们往往会评价他道:“有道无福”,他虽然继位后勤勉图治,但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严重的天灾使得朝廷束手无策。百姓忍无可忍,终于在李自成的带领下起兵反明,崇祯帝落得个吊死煤山的结局。在各种各样的天灾中,崇祯帝继位之初的鼠疫可谓骇人。那么,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