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登基后为什么会迁都到北平呢?

朱棣登基后为什么会迁都到北平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29 更新时间:2023/12/14 9:02:44

朱棣大明朝的帝第二位皇帝,他通过武力的方式谋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当时大明朝的帝都是现在的南京,地处江南繁华地带,朱棣未登基前的封地就是北平,他以天子守国门的方式想要迁都北平,他不想明朝的官员收到繁华地带的腐蚀。

并且想要加快北方商业发展,国家南北的平衡,因为朱棣是夺位称帝,所以他在自己的大本营发展会使政权相对稳定。就让我来大家分析朱棣为什么会迁都北平。

朱棣没有登基前,大明的国都是南京,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以此为基础逐渐开始统一了全国,南京在当时可以说是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再加上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南京就有了安全的防御体系。除此之外南京周围都是高山险地,有着这些天然的屏障拱卫着南京,因为交通发达,促使了商业繁荣,让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而朱棣的封地北平是前朝的国度,因为它是前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明朝为了消除它的影响,在攻破它以后,就实行迁民于内的方式,将大都也就是北平的百姓都迁到了内地发展,让这个曾经辉煌繁荣的都市逐渐萧条下来,再加上北平是大明王朝北方的边防中心,致使它是军事重镇,所以经济文化相对薄弱许多。

这样巨大的差异,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选择北平当自己的首都,毕竟当可皇帝以后,再怎么勤于政事,南京这么的繁荣,偶尔还是放松一下的吗,以南京为代表的南方经济因为交通便利和政权中心的问题不断得到国家的大力发展,促使越来越繁荣。但是北平处于明朝的北方,他是一个内陆区域,它多群山峻岭,交通只能开人力和马车,导致了商业发展很不顺利,再加上北方常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袭,这样就让北方的经济商业受到破坏,这些不利的因素让北方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南方。

朱棣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眼光非常长远,国家的发展不是靠一地一城经济带动上来的,而是全国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很好才行,这样才回事大明的综合国力不断上涨,而带动北方经济发展需要些什么呢?

他不是靠几项政策就可以摆平的了的,毕竟中央政权和地方治理还是有点遥远的,就会导致国家上有了发展经济的政策,而地方上为了自己的私利就暗中想出对策应付中央,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朱棣永乐迁都北平这招就很妙了,国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权中心,强大的明朝肯定会让许多番邦来进贡,此时的北平就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我们总不能让自己的脸显得面黄肌瘦,而肚子上却是一堆肉吧,明朝政权肯定会大力发展国都,也就是北平,这样以北平的经济发展不断影响和辐射北方的其它城市,正所谓上行下效,政权中心肯定有很多附庸者,这就导致大量百姓涌入北方,通过消费拉动北方经济,实现了明朝均衡发展。

南京的交通便利,而且还有长江屏障守护国都,周围也有崇山峻岭这些天然屏障。整个南京防御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而北平这座城市可以说是边疆重镇,他存在的意义在军事上的作用更多一些。

因为明朝在消灭元朝的时候,元朝的残余势力逃亡北方,为防止边疆地区再次受到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朱棣认为迁都在北平就可以让明朝的皇帝有危机感,不用时时刻刻沉溺于南方的繁华之地,让朝中大臣不用被这些奢靡之地所腐蚀。

于是朱棣在朝政中提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就很好的为自己迁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以国家为己任为天下万民镇守边疆,这对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鼓舞,更重要的明朝迁都北平必会使北方的军事力量不断得到增强,毕竟不管是谁也要保住自己的命再谈其他吧。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南京是明朝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的国都,而朱棣实际是篡夺了自己的侄子的皇位,朱棣在南京的政权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定,他受到了许多人的语言攻击,虽然他可以杀一部分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但是大家不是笨蛋,这样的话,朱棣难不成还要把所有人都杀死么,而北平不一样,他是朱棣的潜龙之地,在当地他很有威望,军事力量也很是强大,迁都北平会让朱棣的政权得到一定稳定。

说道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明白朱棣为什么迁都北平了吧,从经济上他是为平衡南北双方经济发展,政治上,他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军事上,他是加大对边防军事力量的投入,抵御外敌,我们可以说他的这项决策是利大于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换成十万张弓 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草船借箭,如果周瑜让诸葛亮造的不是十万支箭而是弓,会怎样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熟读了三国历史之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之中的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就像是刻在我们骨子里面的基因一样,每次回想起,都会对古人的智慧谋略感叹不已。那个时候的

  •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历史最受人们争议的一个伟人,不光是对他本人,就连很多他做过的事情都会招来人们的争议,比如秦始皇烧书这一件事情,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争议。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有功也有过的人物,虽然他的功绩比他的过失要大些,但这却不是让人们不批评他的理由。每当提起来“焚书坑儒”四个字,所有人都会说这个

  •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一个驼背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宰相刘罗锅》这部影视剧中刘墉的形象是一位小老头,并且还是驼背,这才被叫做罗锅,但在历史中真正的刘墉并不是此番形象,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相反。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

  • 三国演义中黄巾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黄巾军为什么那么不堪一击?首先是黄巾军大贤良师张角的运气不好,古代但凡成功的起义者,比如刘邦,朱元璋,那怕是洪秀全身边都有一大批将帅之才,但是张角身边没有将帅之才。他虽然有数十万徒众,分为36方,一方一个将军,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但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卖药,哄骗别人入会出身,嘴

  • 传国玉玺的由来是怎样的?最后为何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传国玉玺是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在春秋战国时期,“玺”尊卑通用,到了秦始皇时期,为加强皇权独尊,禁止皇帝以

  • 曹操尝试收服关羽,为何没有收服张飞的打算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读过三国的人应该很清楚,在曹操和刘备激战的过程中,曹操其实是有好几次机会收降张飞的,比如在十八路诸侯灭董卓之时,在攻打徐州之时,在当阳桥上时,这些都是收降张飞的好机会,可曹操却从没想过收降张飞。相反对于关羽,曹操却是很乐于收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够收降关羽,却收降不了张飞?小编为您分析如下:1、张飞性

  • 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鲁肃和孔明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并且《吴中对》的成篇时间比《隆中对》要早。那么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鲁肃首先向孙权提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说,鲁肃认为汉朝已经没有希望了。就别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去争霸了。没啥好处。尽管现在有的人还对汉朝有所期待,可鲁肃明

  • 胡雪岩的家境并不好,他是如何成为清朝首富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胡雪岩是安徽徽州人,他家移居杭州的时候,他只有十三岁,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也就是“官商”。说他是官,他是个二品官,被皇帝赏赐了黄马甲,手里掌握着不少实权。说他是商,是因为他算是当时安徽商界的代表人物,他曾经在世界各地多次买进军火,在全国开设了各种钱庄和药店,说他是官人可以,商人也可以。

  • 古代妃子打落冷宫后有什么好处 太监为何要抢着去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嫔妃被打入冷宫,太监为何争着去伺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封建时期,如果王公贵族们犯了大错,那么就会被移交到大理寺接受惩罚。但是如果后宫犯了错怎么办?事实上,在许多电视连续剧中,我们都会听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词,那就是冷宫。冷宫往往是那些后宫的妃子犯错误的最

  • 崇祯皇帝自缢的时候,只有李国桢为他痛哭了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死的时候那叫一个憋屈,明朝已经无可救药了,他自缢的时候,只有李国桢为他痛哭了一场,李国桢是明朝第十一代也就是最后一代襄城伯,出生在丰城,于崇祯三年正式袭爵,他的祖先是替朱棣浴血奋战的靖难功臣李濬。而李国祯作为他的后代,出生在一个动乱时刻,手上掌握着京营,时代是有提供一个舞台去让他去展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