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郃若跟蜀汉"五虎将"交手,能胜过谁呢?

张郃若跟蜀汉"五虎将"交手,能胜过谁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37 更新时间:2024/1/22 10:39:20

张郃若跟蜀汉“五虎将”交手,能胜过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众所周知,蜀汉“五虎将”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个个都是人才,真正的“万人敌”。张郃虽然在曹魏有着这么大的名气,但是若遇到蜀汉五虎上将中任一人,都会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废话少说,直接看证据:

01张郃与张飞交手

张郃曾遭遇张飞五次,结果是五次全败。最惨的一次是巴西之战。张郃曾在当阳和葫芦口碰到张飞就灰溜逃走,这次居然为了立功主动跳出来要去打张飞。主帅曹洪劝说他,老弟啊,张飞实力非同小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你可千万不要逞能。张郃却牛皮吹得当当响,说:“你们都怕张飞,可在我眼里,张飞就像小孩子,我去把他抓回来给你们看看。”可结果呢,被张飞打惨了,连续败了三次,被全歼三万余人,自己还是躲进路边草丛里面才逃脱。

02张郃与赵云交手

张郃曾4次和赵云正面交手,3胜一败,不过败的那次是赵云怀里抱着阿斗,不敢跟他恋战。张、赵首次遭遇是穰山之战,赵云单枪匹马从背后杀出,一枪挑了张郃的黄金搭档高览。此刻张郃心的阴影面积是巨大的,仓皇接战后30招便败下阵来,狼狈窜逃了,他估计自己不是赵云对手。四战之中,就数“空营计”一战张郃耍得最溜,曹操亲自率军进攻赵云,但见赵云单枪匹马立于寨门之前,巍然不动。曹操使张郃和徐晃上前挑战赵云,二人硬着头皮往前走,但张郃一看赵云一动不动,怀疑有诈,打马就往回跑,不明就里的徐晃也给吓住了,跟着跑了。张郃不仅自己见到赵云就跑,还三次将自己的老搭档徐晃也给带跑了。

03张郃与马超交手

张郃跟马超只遭遇了一次,但就这一次,可以看出两人的差距。211年潼关之战的时候,马超在阵前大骂曹贼不要脸,又三下五除二,将于禁打得稀里哗啦。张郃看不过去了,哪里来的毛头小子,敢在老子面前撒野,于是打马上前,挺挑枪刺。二十回合之后,他明显感觉到这个白马小将真不好惹,气势汹汹犹如泰山压顶之势,不可抵挡,遂卖个破绽就溜回阵。后来许褚和马超恶战,天晚了居然点灯战,张郃在一旁看得心惊,心想:还好老子跑得快,不然现在恶战的就是我了。

04张郃与黄忠交手

黄忠老矣,尚能饭否?张郃进犯葭萌关,遭遇了老黄忠。张郃一看,哟吼,您老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知羞耻,想要跃跃欲试出来跟我单挑么?这个时候的张郃,可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试想,既然入选五虎将,那里会很弱的呢?结果,张郃跟老黄忠打了二十来个回合,感觉吃力,他又发现后军有异动,急忙率军回撤,结果被黄忠追着打,一路丢盔弃甲长达九十多里路。

05张郃与关羽没有交手,但结果可想而知

五虎上将里面,张郃唯一没有正面交过手的就只有关羽了。其实华道的时候,张郃跟关羽有遭遇过,只是当时他们处败逃之际,许褚、徐晃等人都不敢说话,张辽哀求羽放他们一马,日后好相见。此时的张郃更不可能出头。

但是张郃打不打得过关羽?这个很好判定,因为关羽与张飞和赵云武力值相当,所以张郃大约能坚持20至30个回合必败。

06为什么张郃此人很有价值?

张郃此人,其实不是以武力值出名的,他的主要特点是有勇有谋,谋大于勇,这一点就很难得了。连刘备、诸葛亮等高手都称之为“智将”,他的价值其实是超过五虎将的。

我们举个例子。张郃输得最惨的一次,就是与张飞在汉中交手的那一次,那次张郃连败三次,最后曹操却赞了他,给他升官了,升为荡寇将军,还被赋予节钺的权力。为什么呢?

原来,张郃在此战中做了2件大事:

第一件事,张郃在败给张飞前,曾经夺取了巴西与巴东两郡,但他觉得这两郡夺了最终也会失去,于是将两郡的老百姓强行迁移至汉中根据地,使得巴西与巴东成为了两座没有人的空城。最后刘备夺取了巴西与巴东两城,根本没有什么用。要知道,三国时期人口很少,曹操曾在诗里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口十分重要,那可是兵与粮的来源啊!所以曹操对张郃非常满意。这件事绝无虚假,就记载在《三国志之张郃传》中:

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合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合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这里面的“合”,即是张郃)

第二件事,驻守汉中的主将乃是夏侯渊,可是夏侯渊没有谋略,轻易被老将黄忠袭杀了,导致曹操军队军心大乱,而曹操又不在哪,士兵们都认为这次完了。亏得有了张郃,主将不在了,他在司马郭淮的帮助下,承担了主将的责任,精心安排,稳定军心,退守汉水以北。张郃在刘备猛烈地攻击下威武不屈,一直坚持到了曹操的亲自赶来。确实是帅才!

可惜,公元231年,剑阁之战中,魏延诈败,张郃追击,张郃追至木门遭万箭穿心而亡,结束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

结语:跟蜀汉的五虎将相比,张郃武力值是差了些,可是人家的谋略与大局观却不是一般的五虎将能比的,可能五虎将中的关羽能与张郃拼一下,因为关羽也是文武全才的帅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莽打不过刘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失去了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9世孙子,但是因为推恩令,刘秀其实出身跟普通农民没区别,那么作为皇帝的王莽为什么打不过刘秀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废除皇帝篡汉称帝,并且改西汉为新朝,而刘秀兄弟在南阳起兵,当时称帝的是西汉的宗室刘玄,他有绿林军做靠

  • 黄巢本是个才子,为什么却一直科举不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但其实,他本来是个有才华的老实人,那么他为什么会走上谋反这条路呢?有才华为什么一直没有高中榜首呢?咸通九年,长安城内金榜前面,人头攒动,有人狂喜,也有人心碎,一个年轻人延着脖颈从榜首看到榜尾,确认了好几遍,才最终接受了榜上无名的现实,茫然地挤出了人群

  • 柳永为什么称自己为"白衣卿相"?有哪些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柳永为什么称自己为“白衣卿相”?有哪些寓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柳永字卿,崇安人,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这本来并不符合他的初衷。他的初衷与当时一般知识分子一样,即及第登科,官至卿相,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因为他早年擅长词曲,熟悉许多歌妓,替她们填写了许多歌词曲子,表现了一

  • 康熙是如何下定除掉鳌拜的决心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是如何下定除掉鳌拜的决心的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玄烨(康熙,即清圣祖)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鳌拜四大臣辅政。当时鳌拜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旧属,为

  • 历史上董卓祸乱到底是怎么回事?与袁绍有何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之乱讲的是东汉中平六年至初平三年董卓入朝的专权暴政的事件。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小说《三国演义》里有相当一部分篇章是描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事,家世豪华的袁绍在书中成为十八路诸侯共同推举的盟主,其弟袁术成为大军的总督粮官,袁氏兄弟成为讨董大军中的

  • 曹操的儿子那么厉害,为何刘备的儿子却如此无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儿子那么厉害,为何刘备的儿子却如此无用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诸侯揭竿而起,个个想要在乱世当中创下功勋,最后只剩下魏蜀吴三国鼎立,一时难以分出高下。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刘备和曹操都能称为英雄,曹操的儿子非常的有心机,为何刘备的儿子刘禅却如此无用呢

  • 董卓有多少后代?全部被处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董卓和他的后代的故事。董卓是凉州人,原本只是中郎将张奂部下一个小小的军司马,由于在镇压黄巾起义、抵御羌人时立下许多战功,慢慢的军阀中变得颇有些名气。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为铲除十常侍,令董卓进京协

  • 萧何骗杀韩信后,为什么大家都恭贺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前193年),沛郡丰邑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十一年,萧何与吕后合谋,骗杀了淮阴侯韩信。征战在外的刘邦,得知萧何与吕后骗杀了韩信,把萧何由丞相升迁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封户,并给萧何设置了相国专属的相国尉。对

  • 李白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诗仙李白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姓名由来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

  •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首先是严格进士覆试制度,提高铨选质量,选拔真才实学。进士科是唐代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门径,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时间的流转,“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也”,其弊端也日趋明显。有鉴于此,会昌三年(8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