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为何不与蜀国轻易交锋?只因为田豫、牵招两人

曹魏为何不与蜀国轻易交锋?只因为田豫、牵招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49 更新时间:2023/12/20 1:23:45

说起三国时代,刘备自微末中的崛起无疑让人津津乐道。纵观当时风云,曹操起兵最早,又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谓是占尽天时。而孙氏三代雄踞江东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为险,是为地利。反观刘备,他起兵最晚,又是布衣出身,只能通过仁政爱民的名声吸引各方人才来投效。刘备此举,实则占据了人和。

除此之外,刘备拉拢人心的手段,也是极为高明的。纵观刘备手下诸多老臣,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是当世一流战将;而刘备进入益州之时,拉拢到了法正李严刘巴许靖等一批名士为其所用。可见刘备识人、用人、拉拢人才的能力,都是值得称道的。可凡事皆有例外,刘备早年有两位故友,却投入了曹操麾下,成为了曹魏集团中最有名的两位镇边大将。其中一位,是刘备的少年故友,而另外一位,更是刘备的刎颈之交。

先来看田豫,他是刘备的少年旧交,也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一批人。据《三国志·田豫传》记载:‘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值得一提的是,田豫与徐庶离开刘备的理由是一样。在那样一个重视忠孝的年代,田豫此举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刘备,却丢失了一个能力出众的大将。在公孙瓒手下待了一段时间后,田豫并没有受到其重视:“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后来田豫只好将目光放在了曹操身上,在考虑到年迈老母行动不便之后,田豫便毅然加入到了曹军麾下。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所幸的是,曹操向来是唯才是用的。田豫在投效于他之后,很快便受到了提拔。在田豫担任南阳太守之时,他更是表现出了有勇有谋、颇有决断的风范,并更加受到了曹氏父子的重用。不过,真正让田豫名震一方,并青史留名的地方,还在于他镇守边境的功劳。

田豫的智谋,是值得肯定的,他曾帮助曹操三子曹彰大颇乌丸,并降服了轲比能。据《三国志·田豫传》记载:“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田豫的果决,也是为人称道。辽东公孙渊曾发动叛乱,田豫奉曹睿之命前去平叛。当时吴国派遣使臣周贺与公孙渊相互勾结,曹睿见其人多势众,便打算让田豫退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田豫果断的借助地形和天气的有利条件,一鼓作气击败了辽东叛军,并斩杀了东吴使臣周贺。

田豫常年镇守北方边陲,打下了赫赫威名。据《三国志·田豫传》记载:“正始初,(田豫)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纵观田豫一生,他镇守北方边境,却始终未曾一败。其功绩和能力,都堪称当世一流水平。

接下来再看牵招。据孙楚《牵招碑》记载:“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可以看到,牵招与刘备是自小相识的铁哥们,两人更是刎颈之交。可惜从结果来看,牵招也并未跟随自己这位老大哥。他在经历过袁绍、袁尚父子二人以后,也选择投入了曹魏集团当中。

在诸多镇守北疆的将领之中,牵招的贡献是仅次于田豫的。自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开始,牵招便被曹丕委以重任,前往昌平威慑鲜卑各部。牵招到任以后,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成功让昌平一带的鲜卑部落归心于魏国。据《三国志·牵招传》记载:“招广布恩信,招诱降附。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将部曲,咸各归命;使还本郡。又怀来鲜卑素利、弥加等十余万落,皆令款塞。”

魏明帝曹叡继位以后,牵招更是成为了魏国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边疆多年,牵招深知鲜卑首领轲比能的奸猾。因此,他曾向曹叡建议,注意诸葛亮与轲比能的暗中联手。不过这个提议,并没有受到魏帝重视。不久之后,诸葛亮果然策动了轲比能作乱:“会亮时在祁山,果遣使连结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帝乃诏招,使从便宜讨之。”在得知是牵招出马之后,诸葛亮便悄然退去了。由此可见,牵招镇守边陲的名声,是何等的响亮。后来牵招为杜绝北夷的隐患,还想出了一条妙计。只可惜他还未着手实施,便因病去世了。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因为田豫、牵招两人曾与刘备有旧,曹氏父子才不让他们与蜀汉集团正面交锋。而恰好是因为他们两人常年镇守边陲,这才有了他们一展个人抱负的机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的李道玄,为何年仅十九岁就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位,在长安太极殿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正式称帝后,李渊为了稳固李唐统治,分封宗族男丁魏王,其中他堂兄的儿子李道玄被封为淮阳王。公元604年,李道玄出身,这一年杨广登基。李道玄的爷爷是隋朝夏州总管李绘,李渊是他的堂叔。他的性格谨慎笃厚,举止文雅,从小就跟着堂哥李世

  •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故宫作为我国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和地标意义的建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前往参观,而在故宫中又放置着很多的大水缸,其实在古代的宫殿里,放置水缸的作用,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救火,因为宫殿的结构都是木质,如果起火的话很容易一起烧起来,所以放水缸就是为了方便救火,但是为什么故宫里面那么多的水缸,却从来都没

  • 《孙子兵法》真的是孙武编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孙子兵法》相信很多人都对它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它的来历么,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其中它所包含的智慧至今适用。相传《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吴叫孙武所写,但从那至今,孙子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吴国的将军孙武的争论,就像人类历史的战争,从来没有消停过在战国时期,商君书、韩非子等书中提到的吴孙支书,指的就是孙子兵

  • 为何宋军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吃小米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了?二是明明小米可以吃,南方的士兵们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我们知道,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锜等,都是北方人,“中兴诸将皆北人”,而他们的手下兵马,也多是北方

  • 战国后期赵国为何再没有怼过秦国 赵国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后期,赵国为什么没怼过秦国,是因为长平之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都知道,在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在长平一战后,大家又都明白,赵国再无实力与秦国抗衡了,秦国一家独大势所难免。距离统一只差时间问题了。那么为什么赵国没怼过秦

  • 刘备为何对待诸葛亮比庞统好那么多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刘备爱才,除了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的手下还有其他厉害的谋士,其中一个能与诸葛亮比肩的,当属庞统。庞统与诸葛亮一个称为“凤雏”,一个称为卧龙,同在刘备麾下拜为中郎将。可惜庞统英年早逝,倒在了战场上。刘备痛失爱将,惋惜不已,追封了庞统关内侯,还提拔了他的父亲。长相丑陋的人才庞统死前曾告诉刘备

  • 赵云如果跟吕布单挑,赵云有没有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他有勇有谋,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无论是丁原也好,还是董卓也罢,都很器重他。甚至就连曹操,本来没有杀他的心,只不过被刘备一说,才下了杀死他的决心。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他身长八尺,容貌奇伟,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此可见,赵云恐怕连文丑都打不赢。

  • 儒家思想对后世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有很多人都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华,其实这件事情其实可以追溯到很早,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思想家叫做李贽,这位老先生的思想可谓称之为异端。很多人可能在上高中的时候才知道此人,他很讨厌礼教礼法,认为人都应该抛弃这些,要有童心。他首先否定的就是孔子的神圣地位,认为孔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反而让人们在生活当

  • 古代反对人口买卖,那么仆役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经常看古代小说的人都会知道,我国古代虽然早早就脱离了奴隶制社会,但是依旧有合法的人口买卖的习惯。这些人或者是由于家庭贫困,被父母卖到大户人家,去当作奴仆来换取钱财,养活家人。也有些是由于年幼的时候被人贩子抱走、拐走,然后通过一些方式,将之作为自己的儿女进行买卖。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便是由于家族获罪,因此

  • 古人是如何加工粮食的?他们都有哪些工具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社会,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普及,人们对于粮食的加工可以说基本脱离了人力和畜力,可以靠着各种机器就能完成对各种粮食的一系列加工流程,不仅效率高,而且更加安全卫生,加工的品质也更加稳定。但是古代科技落后,人们是如何加工粮食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说起来加工粮食,很多农村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