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场中狂傲不羁的陶谦与“谦”不沾边

官场中狂傲不羁的陶谦与“谦”不沾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354 更新时间:2023/12/12 19:55:27

[摘要]:官场中狂傲不羁的陶谦与“谦”不沾边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为什么三国演义当中,刘备是正义的化身,而曹操却是奸诈小人?历史上给予刘备的评价很高,认为刘备的那种锲而不舍、屡战屡胜的精神是被后人称道的,他这种礼贤下士、与人为善的宽厚态度也是汉末三国时期少有的。对下属的信任。曹魏宗亲,为何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仁、洪、休、惇、渊?曹魏宗亲最后的权臣,落到了曹真一脉,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曹真是最后的大司马,其二,诸曹夏侯的成员,掌权者不少早逝的,所以落到曹真

在社会上混的陶谦是个逗比,在官场上混的陶谦还是一个逗比。一般来说,很逗的人都是很能混的,但陶谦这个人却很不会混,具体表现就是我行我素,毫不给人面子,当然也包括长官在内。

在陶谦当舒县县令的时候,因为舒县是庐江郡的治所,所以县衙和郡衙同在一城之内,太守张磐,也是丹阳人,既是陶谦的上级,也是他父亲的朋友,是他的前辈。张磐因为陶谦是朋友的儿子,现在陶谦又是自己的下属,表示出分外的亲热,有意要栽培他,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心腹。

谁知道陶谦瞧不起张磐,还为成为他的下属而感到屈辱,只以公事进见,绝不私自相见。

张磐不知道陶谦的那点小心思,所以常在处理公务完毕,并且众多的官员离开后,就召见他入内室饮宴。可在酒宴上,张磐想让陶谦跳个舞助助兴,但陶谦怎么也不肯舞,坐在那里玩深沉,竟然没有搭理张磐。但领导的兴致很高,再次要求他进行才艺表演,好为这一次酒宴增添气氛。陶谦被自己的上级逼得实在没法子,又不能拒绝,只能极不情愿地站起来,象征性地比划了两下应付了事,也不按着拍子转,而且他脸上的表情很生硬,比人家欠他钱不还还要难看。

“怎么回事啊你,身体转起来啊!”太守脸上有点阴沉了,问他:“此舞是否不转?”言下之意就是你不对艺术高度负责,也得对领导高度负责啊!可陶谦就是不转,还傲慢地回答:“吾不可转,转则胜人!”

张磐闻言顿时就不爽了,恨得牙痒痒的,由此生出了嫌隙,陶谦这下可算是把自己的领导得罪到家了。

而有了嫌隙,张磐就蓄意报复,想给陶谦下绊子。可陶谦是位清官,在一方百姓口中有着很好口碑,拿不到他的把柄,就没法纠举他。但在一次庙会祭祀灵星时,陶谦用了官家的五百小钱,张磐就像以此事进行弹劾。

然而陶谦不等上级的弹劾,就弃官离去,走得潇洒且磊落。

这一走,陶谦反而走出了一个更大的前程:弃官不久之后,陶谦就被朝廷授为幽州刺史,从小小的县令一下子变成了一方大官,在那里认识了日后的盟友公孙瓒。他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封疆大臣后,又被朝廷征召到了中央(皇宫),官拜为议郎,属于皇帝的顾问,也是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虽是个闲职,但非常适合愤青,平时的工作就是给皇帝参谋一下,吹点牛,发几句不咸不淡的话,然后下班回家,第二天上班接着吹牛,非口才一级棒且见识不广的人不能胜任这个职位,不然皇帝随便抛个问题过来,你又答不出来那就死翘翘了,但要是答得好了,皇帝一高兴,没准儿就给你一个新职位或者给你一些赏赐,岂不美哉?

但以陶谦的性格,过去只是个小小县令的时候都能和上级对着干,要他去阿谀奉承皇帝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而且作为一个逗比,对贪官污吏,奸臣乱党自然表露自己的态度,因而在中央也出名得很快。

中平二年三月,西羌叛乱,攻入关中。皇甫嵩出任征西将军,主持讨伐事宜,上表皇帝要求拨给得力的将领。经过多方推荐,陶谦被拜为扬武都尉,与名将皇甫嵩一通西征,在征战中,他立下赫赫战功,由于资料散佚,不能详细写出他究竟有哪些战功。

七月,皇甫嵩因为先前得罪了中常侍赵忠张让二人,终于难逃毒手,被贬官消爵。

同年,边章、韩遂响应西羌,率兵入关中援助。因皇甫嵩被人弹劾,朝廷将主帅换成了没有带兵经验的司空张温,并拜其为车骑将军。这个新主帅也很看重陶谦,上表陶谦为参军事,给予了优礼厚待。可陶谦却很看不起张温,死活不买人家的账,毕竟和皇甫嵩比起来张温的确显得无能多了。

就像当年对待张磐一样,陶谦鄙视张温的行事为人,心里非常不服气(轻其行事,心怀不服)。

被手下人轻视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张温却毫无办法,因为他指挥得的确很糟糕,部队老是打败仗,一退再退。作为主帅的自己自然硬气不起来,所以,对于手下人的闲言碎语,他也只好一一笑纳了。

问题是领导都让步了,陶谦却还不识趣。在打赢叛军班师回到洛阳后,张温召集出征的官员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在宴会中,他让陶谦向自己行(敬)酒。可这个逗比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借着行酒的机会发酒疯,故意揭露领导的伤疤,把张温狠狠地羞辱了一番。上一次得罪的是太守,最后不得不辞官离去,这一次,陶谦得罪的却是总理级别的三公,得到的差点儿是流放。

性格算得上宽容的张温,架不住当众丢面子,终于发怒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真是找死。”

毕竟是国家高级官员,要收拾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刺头易如反掌,被气得脸色变得铁青的张温随后在皇帝面前“美言”了陶谦几句,皇帝想也不想就把这个逗比流放到不毛之地搞地产开发,杀掉了可惜,不要浪费了人力资源。在官场上,你可以得罪原则,得罪群众,得罪法律,甚至可以得罪天王老子,但千万不能得罪上司,否则,哪天上司一定会给你放放血,让你发热的脑子清醒清醒。

见到陶谦就要被流放到不毛之地,这一辈子注定是完了。可在关键时刻,有和事老赶紧出来发言了,对张温说:“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今一朝以醉饮犯了过失,不蒙容贷,远弃不毛。公以厚德著于天下,此举有亏厚德,四方人士安所归望!不如释憾除恨,恢复与其当初情谊,可使公之美德远闻。”

张温被夸得飘乎乎的,为了自己的名声,同意放过陶谦,派人上表皇帝,好把已在路上的陶谦追回来。

而陶谦回来后,就有人劝他:“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系出张公厚德,宜降志卑词登门谢罪。”

这句古文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陶谦)你随随便便出口伤人,侮辱国家高级官员(三公),情节是严重的,性质是恶劣的,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现在领导大人有大量,网开一面,你还不赶快给领导道个歉,注意语气要诚诚恳恳的。要不是领导大发慈悲,你只有去欠发达地区搞开发了,还多半是有去无回的份儿。“

陶谦当时蛮乖的,满口说我听你的。那人见陶谦的认罪态度良好,顿时放心了,在劝完陶谦后又再去劝张温:

“陶恭祖今深知罪责,思在革新洗面。谢天子礼毕,必诣公门。公宜见之,以慰其意。”

解释起来就是:经过我们耐心地说服教育,陶谦已经提高了认知,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行为,他正准备上门负荆请罪,到时候您可一定要接见他,希望您能给他一个改正认错的机会。

在陶谦谢过天子出宫后,恰好在宫门外撞见了张温。正当张温准备洗耳恭听陶谦发自肺腑的谢辞时,陶谦却大大咧咧地向他走过来,不但脸上毫无悔意,反而把脖子一扬,傲慢地说:”我自己知道去感谢朝廷,怎么会去感谢你(谦自谢朝廷,岂是为公)!”换句话说,就是老子能够被赦免,关你屁事!

见到陶谦一副狂痴并且逗比的模样,张温不禁苦笑,被弄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只是自嘲地说:“恭祖痴病尚未除邪?”然后不管陶谦如何狂痴,张温就拉着他的手,硬是带到府上,为之置酒,进行感情联络。

在和张温关系缓转后,陶谦依然在中央当议郎,他还是那么的傲,那么的狂,与其姓名中的“谦”根本就不沾边,正是因为这样,才显得他性格上的真实,永远都是锋芒毕露,喜欢和不喜欢分得清清楚楚,没什么好遮掩的,自然而直接,不戴上任何有虚伪性质的面具示人,不畏强权,敢做敢当,面子这种东西不是随便就能给的。

精明眼电影影评

关于“官场中狂傲不羁的陶谦与“谦”不沾边”的问题

为什么三国演义当中,刘备是正义的化身,而曹操却是奸诈小人?

历史上给予刘备的评价很高,认为刘备的那种锲而不舍、屡战屡胜的精神是被后人称道的,他这种礼贤下士、与人为善的宽厚态度也是汉末三国时期少有的。对下属的信任。

曹魏宗亲,为何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仁、洪、休、惇、渊?

曹魏宗亲最后的权臣,落到了曹真一脉,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曹真是最后的大司马,其二,诸曹夏侯的成员,掌权者不少早逝的,所以落到曹真一脉上,其三,士族大...夏侯渊。

古代,你最佩服谁?

纵观古今中外史,人才济济、英雄辈出,而我最欣赏的一位历史人物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鬼谷子。鬼谷子,本名王诩,是纵横家鼻祖,更是兵法集大成者。他...其。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回答问题之前,咱们要先看看这句“厚颜无耻之人”的出处吧!这句话之所以火遍全网是和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分不开的。话说诸葛亮北伐时,王朗和曹真迎战诸葛亮。

张飞多次挑衅吕布却安然无事,吕布到底害怕张飞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天下无敌的吕布,见到张飞就躲躲闪闪。而张飞却不同,看到吕布就肆意谩骂,让吕布下不来台。如果按照武力来比较,张...

曹丕给父亲曹操的尊号“魏武帝”,是不是不孝的体现?

在曹丕称帝之前,谥号为“武”的皇帝只有两位。第一位是汉孝武帝刘彻,第二位是汉光武帝刘秀。刘彻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上,他创设中外朝制等措施加强君。

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是谁,为什么?

要说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说的好听话叫群雄割据,说的难听点就是乱到没朋友,而这个乱世如何形成的就有多方面的原因了,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吕布,又或者王允和刘备,...之。

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前言:曹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后世对他的争议基本体现在“能臣”与“奸雄”两个方面。这应该是受汉代名士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影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陶渊明为什么不喜欢做官?一生贫困。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

同样是背叛曹操,为何张邈和陈宫的家人待遇截然不同?

因为历史上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与对待陈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早期创业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非常深厚,而对待陈宫的感情则为一般。张邈是曹操早年非常要好的...

标签: 刘备吕布鬼谷子

更多文章

  • 老子《道德经》| 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令其,老子,道德经

    [摘要]:老子《道德经》|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就是让一些人在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下,做出超出法制和道德的约束范围的事,大的如国家,二战中的德国,曰本为了利益疯狂走上军国主义,小的如个人,如纣王崇信妲己。如何理解天要让你灭亡,必先让你

  • 孔子的弱点:作为政治家只有主张 没有实施方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政治,政治家

    [摘要]:孔子的弱点:作为政治家只有主张没有实施方案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孔子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教创始人。孔子幼年丧父,因家境贫困,曾经...孔孟盛赞。孔子是不是政治家?请陈述您

  • 王莽礼贤下士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公,王莽,礼贤下士

    [摘要]:王莽礼贤下士时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出自...时间:2020-06-15共1个回答生活爱好数码农牧宠物美妆美食旅游汽车法律金融游戏母婴健康运动教育木木先生《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作业帮王莽礼贤下士时

  • 曹魏,三国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最先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秦国,魏国

    [摘要]:曹魏,三国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最先亡国?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三国中最先亡国的是国力最强的魏国的原因蜀汉最先亡国,其次魏国,最后是吴国。自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起,华夏大地硝烟弥漫,战事不断。最终魏、蜀汉、吴笑到了最后,形成三国鼎立之局面,然而经过一场持...为。魏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公元2

  • 762年10月22日 李白因饮酒过度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宝应,李白,诗人

    [摘要]:762年10月22日李白因饮酒过度病逝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李白是什么时间死的?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差不。李白是怎么死的?李白晚年窘困,溘然长逝。公元

  • 雍齿的生平简介,刘邦和雍齿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张良,魏国

    [摘要]:雍齿的生平简介,刘邦和雍齿之间有何恩怨?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雍齿是什么人?汉高祖刘邦何故既恨他,又封他为侯?刘邦封自己最讨厌的人雍齿为侯,主要是表现张良的计谋,而不是刘邦,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析。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能够取得天下并非是自己有能耐,而是有更...”。雍齿和刘邦之间的隔阂是

  • 汉昭帝简介,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公元前,汉武帝,西汉

    [摘要]:汉昭帝简介,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之谜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汉昭帝年纪轻轻就去世,他是被霍光害死的吗?关于汉昭帝的死因,历史上有几种说法:第一是霍光把持朝政,汉昭帝刘弗陵劳心过度,最后在抑郁和矛盾中憋屈而死。第二是...除了自取灭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汉昭帝在位时间?汉昭帝刘弗陵(前9

  • 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被熊挠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彻,夫人,汉武帝

    [摘要]: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被熊挠死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号称“拳夫人”的钩弋夫人,我觉得罪不至死,那为什么被汉武帝就处死了呢?历史上对钩弋夫人的死是有争议的,班固的《汉书》和褚少孙在《史记》里面的补记对钩弋夫人的死记载是不同的。《汉书》里面记载,她因为服侍在甘泉宫修养的汉武帝。汉废帝刘贺究竟干了

  • 271年4月3日 地图学家裴秀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地图,地理学家,闻喜县

    [摘要]:271年4月3日地图学家裴秀逝世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制图六体而被称为地图学家的是谁?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裴。谁被称为地图学家?裴秀裴秀(224年-271年

  • 韩非名言,韩非子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名言,孟子,韩非子

    [摘要]:韩非名言,韩非子名言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韩非子有关法止什么名言?1、【韩非子名言】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圣人治国,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这样国力就强大;未等开战,就稳操胜券,这样必胜无疑)【解释】圣人就是...1、。孔子韩非子孟子的名言_作业帮孔子:1、不学礼,无以立.2、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