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尧舜”扎堆出,皇位不传子,那个年代咋的了?

“尧舜”扎堆出,皇位不传子,那个年代咋的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05 更新时间:2024/1/7 13:08:12

自古皇位是皇室私有财产,老皇帝死了,一定要传位于与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亲属。因为皇帝子嗣多,血缘关系都很近,还特地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以防兄弟阋墙。把皇位传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除了上古时代的舜外(其实尧舜禹是有血缘关系的),从此绝迹于江湖。但到了五代十国期间,似乎古风再现,尧舜复活,帝王们纷纷将皇位传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提前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了?

尧舜禅让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段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皇帝像走马灯,时时换日日新。其中梁、唐、晋、汉、周这五代,历时五十三年十四帝。其中后梁三帝、后唐四帝、后晋二帝、后汉二帝、后周三帝,发生帝位传承9次(不包括朝代更迭时的皇位更替),非血缘关系传承4次,非血缘关系传承未遂1次。

四次非血缘关系的传承及一次未遂非血缘传承是:

一、唐明宗李嗣源继唐庄宗李存勖位

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儿子。李嗣源跟李克用同为沙陀人,原名邈佶烈,十三岁从军,因战功卓著被李克用收为养子。在后唐建立的过程中,李嗣源可谓第一功臣,那些年,李嗣源纵横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大小几十战,多次以少胜多,解唐军于倒悬。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嗣源的忠心,李存勖能登基称帝,毫无疑问,李嗣源功居第一。

一开始,李存勖对李嗣源也是信任有加,曾经给李嗣源赐铁券假特权。但人总是会变得,当了皇帝的李存勖慢慢开始怠倦政务,纵容宦官,诛杀功臣。此时功高盖主的李嗣源开始受到挑唆猜忌,他的部下也说他已经是“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让他早做打算,但李嗣源毫不在意。

926年,贝州戍卒哗变,李存勖在连连失利的情况下,只得派李嗣源出兵。结果李嗣源被手下叛乱的士兵挟持,想与贝州戍卒合兵,准备立李嗣源为帝。李嗣源借口要收拾散兵,乘机逃脱,但无论李嗣源怎么解释,李存勖就是不相信他。加上奸臣阻隔,李嗣源被逼入绝境。在他的女婿石敬瑭的建议下,李嗣源只得攻取汴州以图自保。

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决定御驾亲征,平定李嗣源,但众叛亲离的李存勖竟然再次遭遇士兵哗变,他被杀军中。叛军迎李嗣源入京,劝他登基继位,李嗣源拒绝了,下令寻找李存勖的儿子李继岌回京继位。后来发现,李继岌已经自缢身亡,李存勖的其他儿子们有的被杀,有的不知所终,已经无人可以继承帝位。在众臣拥戴下,李嗣源于926年继位登基,开创了五代非血缘继承的先河。

二、唐末帝李从珂继唐闵帝李从厚位

李从厚是李嗣源的儿子,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只是这个养子有点特殊,他和母亲一家人是李嗣源的战俘,母亲随了李嗣源,李从珂成了李嗣源养子。

和李嗣源一样,李从珂作战很勇猛,战功赫赫,李存勖曾经夸赞李嗣源:“恢复唐的天下,都是你们父子的功劳(其实此唐非彼唐)!”

李从珂哭得江山

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李从厚不信任李从珂,他听信谗言,他李从珂的儿子解除兵权外调,把他的女儿调入宫中做人质,又把李从珂从他的根据地凤翔调往河东。李从珂明白皇帝这是要对他下手了,在部下们的建议下,他打出“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了。李从厚对此早有准备,平叛大军随即包围了凤翔。

面对黑压压的中央军,李从珂傻了!情急之下,他使出了独门绝技:哭!李从珂脱光上衣,露出满身伤痕,走上城楼,对着城下的军士们放声大哭,边哭边诉说自己自幼随先帝出生入死的经历,现在朝廷奸臣当道,骨肉猜忌,我们这些功臣还有什么活头啊!李从珂声泪俱下的“忆苦会”,勾起了城外众多将士的同情和共鸣。奇迹出现了,很多人倒戈了!李从珂奇迹般地“哭出一片江山”。

接下来,他顺风顺水地攻入京城,威逼太后贬李从厚位鄂王(此时李从厚已逃跑),立他自己为帝。

三、晋出帝石重贵继晋高祖石敬瑭位

石重贵是石敬瑭的侄子,不能说没血缘,只是关系远了些。石敬瑭有子七人,大多夭折,到他去世时,只剩一个儿子石重睿,大约3岁左右。石敬瑭临终之时,单独召见了宰相冯道,他让宫人把幼子石重睿放在冯道的怀里,实际上等于很明确地告诉冯道:石重睿即帝位,由你辅佐。

可是石敬瑭死后,冯道没有按他的意思办。冯道勾结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擅自以“国家多事,议立长君”为由,改立石重贵为帝。

辽国儿皇帝石敬瑭

四、周世宗柴荣继周太祖郭威

柴荣是郭威的夫人,柴氏的娘家侄子,是亲属关系,但没血缘。后被郭威收为养子,又名郭荣。柴荣经历比较丰富,曾经贩运过茶叶,读过一些黄老书籍。柴荣的姑母本是李存勖的妃嫔,李存勖去世后被遣散回家,路上巧遇郭威,一对青年一见钟情,就在路边的小旅店成亲了,很浪漫的故事。柴氏婚后一直无子,就将柴荣过继郭家为子。后来,柴荣弃商从戎,一直追随在郭威麾下。

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汉隐帝刘承祐胡乱猜疑郭威谋反,把郭威及柴荣留在京城的家眷全部诛杀,郭威被逼造反。后“士兵哗变”,郭威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建立后周政权。由于刘承祐杀了郭威全家,到郭威驾崩时,已经没有子嗣,所以义子柴荣按郭威的遗嘱,继位登基。

柴皇后

五、朱友文继梁太祖朱温(未遂)

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本名康勤,至于如何来到朱温身边未见记载。跟其他五代皇子马上建功立业不太一样,他主要协助朱温保障后勤供应。朱友文擅长诗歌,长于谈论,学者型的,且自幼风姿美好,美男子一枚。美男子就得配娇妻,朱友文有一个美艳可人的老婆王氏,王氏不但长得漂亮,还妩媚动人,不但妩媚动人,还生性淫荡......这正好对了朱温的胃口!什么?这不是公公和儿媳吗?那有什么关系,你情我愿的,况且,朱友文也乐意......无语吧。

朱友文靠着老婆伺候老爸的功劳,很得朱温赏识,同时王氏也不停地在朱温耳边吹枕头风,让老家伙对这个义子越来越满意。尽管此时,他的亲儿子朱友珪也不甘示弱,同样为父亲献上了自己的美娇娘张氏,但朱温还是更偏爱朱友文夫妻。

这父子三人,加上两个女人,就这样以最丑陋的方式进行着权力的博弈。直到有一天,朱温感觉身体里最后的一点精华快被榨干了,他悄悄对王氏说:让朱友文火速赶来,我要给他交代后事!王氏立刻行动派人催促丈夫。这边张氏也听到了消息,她立刻告诉了朱友珪。朱友珪刚得到消息,圣旨就到了:让朱友珪外放莱州刺史。这分明就是在为朱友文继位做准备,朱友珪决定行动。

在禁军的帮助下,朱友珪轻松地弑杀了朱温,然后伪造圣旨,捕杀了朱友文夫妻。而后,朱友珪宣布登基。

朱温剧照

这就是五代皇位流行“传外”的故事,这些非正常的帝位传承,大多并非完全出于传承者的心愿,或被迫或无奈,这种情形,也正是五代十国这个极度混乱的时代的缩影。在那个年代,即便帝王也不能保全家业,即使皇家骨肉也不能避免相互残杀。道德这那个年代更是稀有资源。

那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哪有什么“尧舜”,皇家尚且如此悲凉,各位可以想想看,那个年代的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啊!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她是民国奇女子,用十年的时间谋划为父报仇,击毙孙传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民国旧事》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件事情却是女子报仇十年不晚。1935年,孙传芳因刺杀意外死亡,而杀手只是一个女人,这则消息一出立刻轰动了全国。在这之后,人们才知道了事情真实的过程,不禁感慨万千

  • 溥仪的遗体为何被送到这里?当地人对遗体动手动脚,只为求此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967年10月17日凌晨,在萧索中浸淫着寒意的北京,61岁的公民溥仪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文史资料专员在人民医院病故。公元前210年,也是在一个凌晨,中国第一位帝王带着太多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嬴政的身后留下了绵延两千年的所谓“龙气”。两千年后,无论是清帝逊位还是伪满洲皇帝被俘,这一息“龙气”的余

  • 一首诡异童谣,民国时期被选为国歌,至今仍广为传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上,流行于民间的童谣在大多数时候并不仅仅是育儿歌曲,而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宣传的手段。往往在王朝更迭时期,一首广为流传的童谣,可以向民众宣传某种谶语或预言,以达到打击政治对手的目的。在近代,中国民间也有一首流传甚广的童谣,历经百年不衰,相信大家都听过,那就是著名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 康熙皇帝不配称“千古一帝”?意大利有一本书,揭露了他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康熙皇帝在清朝三百余年的12位帝王中,无疑是评价最好的一个,在《百家讲坛》中主讲康熙大帝的学者阎崇年甚至认为:千年一帝,首推康熙。但意大利学者却说,荒淫无度的昏君罢了!康熙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在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中、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尤其是后世清史研究学者的眼中,他都是一个“文治

  • 中越战争往事:19岁战士牺牲前提一遗愿,女护士抱着他含泪完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战争史专家统计,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1960年的5160年时间里,全球共发生了14513次战争,只有300余年处于和平状态,活活从战争的巨掌中漏掉了。人类更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带来的剧痛消失之后,隐痛永远不会消失。隐痛是所有痛楚中最杰出的,它叫你痛得

  • 唯一实行一夫一妻的皇帝,只娶一位皇后,到死没碰过其他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唯一实行一夫一妻的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位皇后,到死没碰过其他女人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婚姻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一夫多妻,当时的达官贵人家中的妻妾多到数都数不过来,皇上的后宫大家也就可想而知,可是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却有这样的一位皇帝,后宫之中只有一人,这个皇帝就是明孝宗。张皇后就是明孝宗唯一的

  • 土木堡之变的败因不在朱祁镇,而在仁宣之治二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战败的原因,在历史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绝大多数将朱祁镇御驾亲征的失败,归咎于他和王振肆意妄为的结果,因此他们两人也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可是从史料上分析朱祁镇御驾亲征的全过程,却发现事情并不如此简单。虽然他们对于事情发展到最坏的结果,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 朱祁钰欲废除皇太子朱见深,为何遭到强烈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率领瓦剌大军退却,明朝的国难危机终于解除了。朱祁钰在于谦的支持下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小心思。当初拥立他当皇帝时,孙太后立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此时朱祁钰不愿意自己的皇位传到侄子朱见深手里,便开始谋求废除朱见深的皇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可让他意想

  • 大唐复兴还是突厥入主?沙陀人李存勖和他的后唐帝国|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LiCunxuandtheFoundingoftheLaterTang在汉族传统文化占据话语权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命所归”“名正言顺”可谓是每位开国君主需要跨过的大山之一。他们往往作为“叛将”甚至“乱臣贼子”推翻前朝,然而在武力、军事之外,如何让自己的统治具有合法性、在舆论

  • 施耐庵和罗贯中脱离张士诚后,为何不投靠朱元璋,而是隐居著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揭竿而起,完成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被认为是自汉高祖刘邦后得国最正的皇帝。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有两个强大对手,一个是陈友谅,一个是张士诚。其中张士诚与朱元璋几乎同时在吴地崛起,又都自封为吴王,互相缠斗十数年,可以说是一生之敌。在农民战争初期,张士诚的财富和威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