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一生最大的闪光点: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保持国家继续繁荣

雍正一生最大的闪光点: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保持国家继续繁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96 更新时间:2023/12/10 12:47:44

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而在这个盛世诞生的过程中,雍正皇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在位期间,做下许多改革国计民生的事,而在这些事中,他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政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闪光点,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也使得国家自康熙以后,保持了继续的繁荣。

“摊丁入亩”政策: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要了解“摊丁入亩”政策的重大意义,就必须了解它的源起

刘邦建立西汉以后,政府废除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实行编户制度,使贫苦农民获得一块自己的土地,不过,有了土地,农民也要对政府尽一定的义务,也就是说,种的是政府的地,就要给政府交税,这种税就是土地税,后来,西汉政府又接连颁发人头税,代役税等等,自此以后,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背负着这一座农业税收大山,直到2006年,政府才宣布正式的废除农业税。

清朝入关以后,整个中土地区哀鸿遍野,人口减少,耕地减少,这给清政府统治者一个很大的困扰,为了恢复发展,以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顺治发布了《赋役全书》,其内容:以一省或一府、一州县为编制单位,开列地丁原额、逃亡人丁和抛荒田亩数、实征数、起运和存留数、开垦地亩和招来人丁数等。等于说,这就是清政府安置农民的一个方案,而清朝初年,清政府仍延续了自明朝以后的”丁银“制度。

”丁银“制度:也就是自清朝之前的人头税,后来因为”摊丁入亩“制度的推行,丁银制度逐渐取消。

顺治年间,天下大定,农民恢复了发展,经济得到复苏,一切逐渐走上正轨,”丁银制度“也成为了清朝政府最大的一个经济来源,顺治十八年,政府公布全国丁银统计数字“直省徭里银3008900两9钱,米12570石1斗”

丁银制度也有弊端,山西布政使曾上表奏折: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官员利用优免特权隐漏人丁,奸猾之人则以客籍躲避,也就是说,各地政府要征收税给中央政府,但是有人故意瞒报,而这个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农民的身上再次的加重了税收,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因为官员乱搞,再一次雪上加霜,阶级矛盾成为了当时最为紧要的一个矛盾。

到了康熙年间,经过康熙一系列的治国政策,中国再一次的迎来一个盛世,人口急剧发展,便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土地无法满足人口的耕种,为此,康熙下令“各直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山册内有名西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加实数察明,另造清册奏报。也就是说,康熙明确表示,以后在纳人头土地税,就按目前的来算,其余再增加的人口,便不算他们的税,这也就是清政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规定。

康熙的这一决定,缓解了土地压力,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必为了税收而逃亡,总的来说,康熙的这一条政策,在土地税收方面,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康熙五十二年,御史董之燧建议“统计丁粮,按亩均派”这就是“摊丁入亩”政策最初的雏形,后来因为有朝廷大臣的阻止,使得这个政策并没有立即执行,直到康熙五十五年,康熙才下令,在四川和广东地区先试行“摊丁入亩”政策,形成“田载丁而输纳,丁随田而卖买”这一现象。

雍正全面推行“摊丁入亩”政策,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要的土地问题

土地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问题,封建社会统治者执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几千年来,政府的税收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土地税收与人头税,而自社会发展以后,地方豪绅抢占农民土地,实行土地兼并,这就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汉武帝时期大臣董仲舒就曾因土地兼并问题提出建议“限民名田”但是在当地社会的大背景下,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反而是愈演愈烈。

隋朝时期,推行均田制度,大大打击了地方豪绅势力,不过这也造成了根基不稳的隋朝迅速灭亡,唐朝时期,继续推行完善均田制,因而唐朝得以强大,不过在唐朝后期,中央政府失去对地方的主导权,也就注定了被割据的结果,最终,唐朝也走向灭亡,宋朝时期,收归土地权力于中央,缓解了土地问题,这也是北宋时期市场繁荣的原因之一。

清朝到了雍正年间,土地问题再次愈演愈烈,极大的危害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因此,雍正决定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政府,解决当时最为紧要的土地问题,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以及统治者的长治久安。

“摊丁入亩”政策说起来简单,其实操作起来很难,因为他触碰的是大资本家,地主的利益,一些官僚阶层是不满于这项政策的,为此,他们甚至敢于和中央政府对着干,不过雍正是一个很强势的皇帝,他说过话那就要做到,因此,雍正推行起来“摊丁入亩”政策,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力。

”摊丁入亩“政策实际上归纳起来说很简单:农民不用再交人头税,大地主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税

这项政策的推行,使得雍正的形象一下伟大起来,在普通老百姓眼里,雍正确实是一位为名做主的好皇帝,但是对于那些豪绅列强来说,雍正的做法,无疑是极大的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在他们眼里,雍正无非就是一个所谓年轻的”暴君“不过历史自有公道,公道也在人心,这项政策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无疑是好的,他更加稳固了统治地位。

”摊丁入亩“制度的影响,百余年间,人口增长了3亿

“摊丁入亩”的政策,极大的减轻了农民沉重的赋税,它大大减缓了社会矛盾,土地矛盾,浙江《嘉兴府志》评价: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雍正末年,仅因为这一项政策,国库存银就有最初的800万两猛增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也是激增,从顺治18年(1661年)到乾隆55年(1790年)百余年间,人口就增长了3亿。《会典》对摊丁入亩政策更是写道:至此始归划一,从古未有之善政也。

历史都有辩证唯物法,雍正一生致力于的“摊丁入亩”政策,实际上也是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我们了解了摊丁入亩政策,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而不论怎么说,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而言,这项政策确实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康乾盛世”能够成型,雍正在其中起到承上下的作用,那真的是无人可以代替。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摊丁入亩”政策也出现了弊端,大地主兼并土地的行为愈演愈烈,农民失去土地,只能成为流民,而人口激增与其不匹配的土地,造成了大量流民流窜,这也给社会稳定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清朝后期,因为人口太多,土地不等,情况恶化,以至于发生了多地方农民起义,这也是清朝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摊丁入亩“政策的影响是有好有坏的,当然这并不是雍正皇帝的不作为,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唯一不变的便是变化本身,只有在一个适当的时代做一个合适的事,那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结语

雍正一生致力于推进国计民生改革,纵观他短暂的皇帝生涯,他确实是做到了很多影响后世数百年的成就,仅”摊丁入亩“一项政策,就影响了之后的清朝发展,在”康乾盛世“中,雍正帝也许经常会被人遗忘或者说是忽略,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延续了自康熙以来的国家继续繁荣,这或许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闪光点。

土地问题一直困扰着数千年的农民,古代封建统治者,都曾有过改革农业税的做法,但是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经调查后得出结论,无论是什么样的盛世,历代农民都没有摆脱了农业税,反而是愈交愈多,而直到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这不能不说是一项伟大的改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吉鸿昌遇害后妻子为保护儿女装疯,后隐姓埋名多年,儿女都成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革命年代,我国涌现了一大批英勇顽强的战士们,他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铭记。古往今来,我国像这样的烈士并不在少数,就像旧时的岳飞,他曾有一句“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名言。充分体现出了大好男儿的热血烈性,在近代,像这样的烈士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就

  • 宋庆龄:为对抗闲言碎语切除子宫,因婚书遗失25年而苦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正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一个身份地位显赫的人,在享受到与常人天差万别的权利时,也必然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毕竟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尤其是“身居高位”的女子,社会上关于她们的流言蜚语和猜测会更多,比如在民国时期被称为“国母”的宋庆龄便是如此。当年的她为了对抗那些不怀好意的流言蜚语,甚至摘除了女

  • 她是胡蝶的女儿,27岁嫁76岁民国总统,晚年裸捐丈夫遗产削发为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优秀、漂亮的女子都是大家都爱慕倾情的对象。在如今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时代环境下,年龄,钱财等客观因素依然不是人们追求爱情的阻力。但是相比如今,封建社会时人们对思想很多的是偏向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婚大多也并非因为彼此相爱,更多的人只

  • 慈禧的临终前:嘱托三件事,说完含上夜明珠,傍晚咽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璀璨耀眼,而这5000年的文明历史是由不同的朝代构建的。这些朝代就像是一个演员一样,它们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光鲜是正面形象,有的如小丑一样遭到万世骂名。满清朝廷作为封建历史世界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满清朝廷的故事也数次被搬上了电视荧幕,和许多的朝代一样,满清朝廷出现过极盛时期,也

  • 1900年,慈禧让李鸿章火速进京,李鸿章仅用一封信便化解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900年6月16日这天,北京城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不过慈禧太后可是愁云密布。1900年5月份,由于端王爱新觉罗·载漪引义和团驱逐洋人,导致各国公使迅速集结联军,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首的列强快要抵达塘沽。正在这天,慈禧发出电报,要求远在广州的李鸿章赶紧进京,到了当年9月份,李鸿章才堪堪抵达上海。在

  • 聚师网看历史:明朝是怎么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这个时期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特别的。相比于以往,明朝的生活更加多元化,文化、科技、经济、农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让我们一起跟随聚师网小师兄来了解这个时期的生活习惯。衣着在明朝时期,衣着往往反映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文人士大夫穿纱、绫、缎、绢制成的长袍、大褂等,富商大

  • 秦王雪藏白起,却自食恶果,只得启用白起主持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秦国权臣魏冉失势,连带着白起也被秦王雪藏。但是,白起对秦国很忠诚,并没有做出直接违抗嬴稷的事情,而且他的威望也很高。白起受魏冉所累,被秦王雪藏因为始终忌惮白起,嬴稷开始在军中大肆启用新人将领。在随后秦国对各国的战役中,逐渐用自己培养的年轻将领,对白起还是让他继续享受武安君的高级军事职务。不过此后的整

  • 苦等宋子文7年,得知对方另娶富家女,没能终成眷属,终留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所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在民国时期,上海应该是我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也有许多富商,今天这个故事的女主公就是上海的一个富家小姐,然而这位富家小姐爱上了一个穷书生。当时的时代,虽然已经在提倡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身份悬殊非常大,所以说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也是以悲剧结束

  • 张学良生前不愿承认,真正救他的人不是宋美龄,他无颜面对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于凤至听了当然很难接受,自己也是师范毕业生,现代女性,怎么能接受丈夫纳妾这种行为?她向张作霖告状,老帅有苦难言,毕竟自己答应过儿子嘛。没办法,于凤至只好强咽苦果。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如果说她是心甘情愿接受赵四小姐,那是一派胡言。只不过在张学良跟她的夫妻关系有名无实的情况下,她接受赵四是一种务实而明智的

  • 袁崇焕为什么敢自信满满的说五年平辽,只是对崇祯帝吹牛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宁锦大捷后,袁崇焕重创后金的同时,得到了来自朝廷的高度赏赐。尤其是崇祯帝继位后,继续重用他,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回京面圣,对崇祯帝夸下海口,号称五年平辽,收复失地,这让崇祯大加赞赏。那么,袁崇焕为什么敢自信满满的说五年平辽?是因为他对麾下的关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