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步步惊心:“毙鹰事件”竟是康熙一手策划?皇帝想除掉八阿哥!

步步惊心:“毙鹰事件”竟是康熙一手策划?皇帝想除掉八阿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21 更新时间:2024/1/9 5:16:48

步步惊心中,皇帝曾说:“八哥是辛者库贱奴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康熙把八阿哥的出生当作自己的污点,只要看到八阿哥,就会想到那个醉酒的夜晚,一直没给八阿哥好脸色,只要抓住他的错处,就会借题发挥。

在剧中,“毙鹰事件”是四爷为了整垮八爷,对海东青动了手脚,让康熙帝心生怒火,断了八爷的帝梦。满洲人喜爱海东青这种猎鹰,拥有极强的捕食手段适应能力,象征着帝王的霸主身份。而这只以八爷名义送来的猎鹰,奄奄一息,无疑是在讽刺康熙帝垂垂老矣,像这只海东青一样,剩最后一口气。自然会让康熙帝勃然大怒。

根据“毙鹰事件”的史料记载,后人猜测该事件是康熙帝一手策划,最终目的就是把亲生儿子拉下水。康熙帝一直不喜欢八阿哥,一是康熙帝注重血统,看重出身,而八阿哥的出身根本上不了台面。成为他光辉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康熙帝早就想除掉他了。

二是太子出事后,康熙帝问众大臣的意见,原本是想让他们继续拥护二皇子,这样子自己就能借着这个由头恢复太子之位。没想到所有的大臣都拥护八阿哥。皇帝善猜忌,最恨党派之争,自己还在世,就不被儿子们放在眼里,自然被他所不能容忍。

“毙鹰事件”是一系列事件的开端。虽然是极小的事件,但是挡不住皇帝想除掉八阿哥的心。皇家自古以来都是先君臣,后父子。八阿哥被皇帝抓到把柄,自然被一脚踩到底了,将他圈禁府邸,断其供奉,彻底断了他的帝王梦……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溥仪登基当天,有两件事必须马上办,许多人至今疑惑不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经历最复杂、坎坷而又多难的皇帝,没有哪一个古代帝王想他这样,多次退位、多次登基,却能平平安安地活到病死。溥仪早年的生活圈只在紫禁城内,名义上贵有天下,实际上却是囚牢里的鸟,既飞不出去,也不知道该往哪儿飞,当他选择在东北附逆之后,更是失去了所有帝王应有的尊严。溥仪的不幸,大概也是自己搬

  • 乾隆死后,众多好看的妃嫔归宿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当了皇帝还能活到89岁的还真不是一般人。要知道皇帝不但政务繁重,还有三宫六院、美人无数,光其中一条就够给皇帝的寿命打个折了。而我们的乾隆皇帝更是当了60年皇帝,再加上几年的太上皇,真是厉害啊。作为天下之主,乾隆的功绩我们有目共睹。在这海清河晏的盛世,乾隆一生中有着41位妃嫔,17个儿子,10个女儿。

  • 古代史上最著名的五大预言,其中四个都已实现,还有一个正在实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总是富有传奇色彩的。纵往古今,人类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么源远流长的时间内发生了许多神奇的事情。就像古代的人们特别崇拜神仙那样,在当时对于一些人类未知的事情,基本上都归结于鬼神之说,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但还是总会给人一种神秘,信服的感觉。所以在古代有些朝代经常会出现一些国师或者担任“预言家”身

  • 他被顺治帝软禁在家,为出去日夜挖地道,被发现后说:我要拆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阿济格,父亲是努尔哈赤,兄长是多尔衮,但即使出生显赫,但阿济格的性格很不遭人待见,可以说,他就是一个莽夫,有勇无谋,多尔衮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是自己的胞弟,所以还对他进行扶持,而阿济格因为打起仗来不要命,也被多尔衮当做战场上的左膀右臂,正是因为这样,阿济格越发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更加狂妄自大,把谁都不

  • 此国为啥被称为最难造反的朝代?学者:你让他们造反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中,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君主的英明统治。如果君主贤明,那么社会就会稳定和谐,天下归心。而如果君主要是昏庸的话,就会加速这个国家灭亡。在历史上,大多数的叛变除了农民揭竿起义,也有着不少军阀的参与。而一旦发生叛乱,整个王朝就有覆灭的危险。而每个开国者也都不傻,因此他们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 溥仪登基后,此小太监身份特殊到谁都不敢惹,溥仪特赦后还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多年,一代代的统治者,也伴随着一茬茬的太监,在这些太监中,并不缺少出名的大太监,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个太监,却不是什么有名的太监,他的名字鲜为人知,甚至在溥仪当上皇帝以后,他的身份也变得讳莫如深,宫中人都得让他三分。这个太监的名字叫做孙虎,溥仪3岁登基那年,孙虎已经二十多岁了,本来他

  • 胡惟庸: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是什么让他走向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做了这么多坏事,如果有一天被发现了怎么办?”胡惟庸请人喝酒,酒至半酣之时,他突然这样问道。能够被当朝丞相胡惟庸请来喝酒的当然不会是平民百姓,必然是身居要职,手握大权,都是朝廷不可忽视的角色。筹谋之初1373年,胡惟庸当上丞相以后,很多大臣都特别巴结他,就连吉安侯陆仲亨、平谅侯费聚也不例外。陆仲

  • 成于诗亦毁于诗——乾隆与沈德潜之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苏州人氏沈德潜幼年家境相对贫寒,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满腹经纶。22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生。沈德潜热衷于功名,从22岁起,总共参加了17次科举考试,最终在乾隆四年(1739年)以67岁的高龄得中进士,大器晚成。乾隆七年(1742年),沈德潜授翰林院编修。是年,乾隆31岁,沈德潜

  • 被汉光武帝刘秀废除的“内朝”是如何在东汉死灰复燃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在前文《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废除”内朝(中朝)?》中提到,外戚王莽通过内朝专权取代了西汉,导致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废除了内朝。然而东汉的外戚后来也通过内朝专权。那么“内朝”是如何在东汉死灰复燃的呢?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首先要说明的是,汉光武帝废除内朝不是取消内外朝而将权力还给三公,

  •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战乱不休,为何出版业能够“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最为频繁的一个阶段,三百多年的战乱,三十多个王朝的更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历史长河中获得了飞跃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版的书物形态丰富,出版形制得到了重大的变革,出版书籍的数量也大大增多,相比之前的出版业有了大幅度提升。而在这样混乱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