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于诗亦毁于诗——乾隆与沈德潜之恩怨

成于诗亦毁于诗——乾隆与沈德潜之恩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06 更新时间:2024/1/10 2:12:13

苏州人氏沈德潜幼年家境相对贫寒,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满腹经纶。22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生。沈德潜热衷于功名,从22岁起,总共参加了17次科举考试,最终在乾隆四年(1739年)以67岁的高龄得中进士,大器晚成。

乾隆七年(1742年),沈德潜授翰林院编修。是年,乾隆31岁,沈德潜70岁。乾隆召沈德潜讨论历代诗源,沈博古通今,对答如流,乾隆对沈大为赏识,称其为“江南老名士”。此后,君臣二人常常切磋诗词,相互唱和。沈则一路高升,历任侍读、内阁学士、尚书房行走、礼部侍郎。

沈德潜77岁辞职,告老还乡,著书立说。乾隆为其《归愚诗钞》作序并赐“御制诗”,盛赞“夫德潜之诗,远陶铸乎、杜,而近伯仲乎高、矣”。沈80大寿,乾隆题赐匾额曰“鹤性松身”。84岁加礼部尚书衔。92岁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傅。97岁病逝,追封太子太师,赐谥文悫,入贤良祠祭祀,乾隆还为其撰写挽联,极一时之哀荣。

二三十年间,君明臣贤,乾隆皇恩浩荡,对沈德潜恩重如山。沈德潜学富五车,效忠天子。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屈指数来,沈德潜至少有三失:

其一,有违圣意。沈编撰《国朝诗别裁集》,收录的第一个人竟是乾隆最为不齿的钱谦益,且在为钱所作的小传中又多有推崇之词。乾隆看后要求删去钱,但沈胆大包天,未遵旨谕。

其二,捉刀示人。沈在朝时,常与乾隆谈诗论道。乾隆酷爱诗词,一生写诗4万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秘密是不乏捉刀代笔者,沈即是其主要“枪手”之一。沈除了对乾隆写的诗“颇多删润”外,还有自己写的诗由乾隆署名。沈退休后,将为乾隆代笔之作编进自己的诗集,并醒目注明“代帝作”三字。沈死后,乾隆调阅其诗集,发现这个令人狼狈不堪、恼羞成怒的问题。

其三,卷入“徐案”。沈在举人徐述夔《一柱楼诗》中为徐作传,称其文章品行皆可效法。谁料沈死后9年,“徐述夔诗案”爆发,徐诗被认为悖逆朝廷,引起一场文字狱,沈因为徐作传而受株连。

听闻沈德潜卷入“徐述夔诗案”,乾隆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勃然大怒,亲笔降旨追夺沈的阶、衔、祠、谥号等生前身后的一切荣誉,扑其墓碑,开棺鞭尸,并命人搜缴沈家收藏的乾隆御赐墨宝、诗章碑帖。从此,乾隆与沈的情分一刀两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乾隆与沈德潜的史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乾隆,也有一千个沈德潜。

乾隆与沈德潜是忘年之交,君臣之情成于诗也毁于诗。如果说“钱谦益诗案”“徐述夔诗案”“《咏黑牡丹》诗案”主要是政治问题,沈德潜具有文人风骨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贪功争名,将乾隆写诗用“枪手”的秘密公之于众则主要是感情问题,严重伤害了乾隆的感情,让堂堂的皇上情以堪,沈德潜的做法实为情所不容。有智无情,目空一切。博览群书的沈德潜啊,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难道你忘了魏晋风流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悲剧吗?乾隆与你是等级森严的君臣关系,更何况乾隆礼贤下士对你有知遇之恩。且不说愚忠,至少要重情。千不该,万不该,沈德潜不该失之薄情。文有文德,武有武德,盗亦有道。翰林为皇帝写诗服务是职务行为,职责所在,沈德潜应讲职业道德,履职尽责。幕僚应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俗话说“媳妇熬成婆”,婆婆都是从媳妇熬过来的,媳妇迟早也要熬成婆婆。人在职场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而不要角色错位。

常言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我想说,“青胜于蓝因出于蓝,冰寒于水因生于水”。真的,许多感性的、情感的知识,是象牙塔里的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无巧不成书。本文画上句号的时候,我又从媒体上看到一则旧闻——

2022年10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瓦尔代俱乐部发表演讲。他在引述索尔仁尼琴、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显赫名人的精彩名言后,顿了一下说:“坦率地说,我感谢我的助手找到这些名人名言。”窃以为,这个话助手不能说,只能总统说,体现了总统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被汉光武帝刘秀废除的“内朝”是如何在东汉死灰复燃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在前文《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废除”内朝(中朝)?》中提到,外戚王莽通过内朝专权取代了西汉,导致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废除了内朝。然而东汉的外戚后来也通过内朝专权。那么“内朝”是如何在东汉死灰复燃的呢?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首先要说明的是,汉光武帝废除内朝不是取消内外朝而将权力还给三公,

  •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战乱不休,为何出版业能够“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最为频繁的一个阶段,三百多年的战乱,三十多个王朝的更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历史长河中获得了飞跃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版的书物形态丰富,出版形制得到了重大的变革,出版书籍的数量也大大增多,相比之前的出版业有了大幅度提升。而在这样混乱的时期

  • 史评:促使南北朝时期重新奔向统一的八大因素,是谁在期待和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了,因为这个时期有长期的封建割据问题和动荡不安的社会,战争不断。结果导致这一时期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人口的急剧下降,经济发展受了严重的破坏。历史上,魏晋南北朝在隋朝登场后,由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至此魏晋南北朝南北分裂的现象,到此就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

  • 几千人就敢妄图攻占新疆?清朝“张格尔叛乱”,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几千人就敢妄图攻占新疆?清朝“张格尔叛乱”,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19世纪初,浩罕开始强盛,其显著标志是称汗、建国和扩张。所有这一切直接影响到它与清代新疆的关系。1、浩罕的称汗建国浩罕城和国家的真正奠基人是

  • 雍正一生最大的闪光点: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保持国家继续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而在这个盛世诞生的过程中,雍正皇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在位期间,做下许多改革国计民生的事,而在这些事中,他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政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闪光点,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也使得国家自康熙以后,保持了继续的

  • 吉鸿昌遇害后妻子为保护儿女装疯,后隐姓埋名多年,儿女都成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革命年代,我国涌现了一大批英勇顽强的战士们,他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铭记。古往今来,我国像这样的烈士并不在少数,就像旧时的岳飞,他曾有一句“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名言。充分体现出了大好男儿的热血烈性,在近代,像这样的烈士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就

  • 宋庆龄:为对抗闲言碎语切除子宫,因婚书遗失25年而苦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正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一个身份地位显赫的人,在享受到与常人天差万别的权利时,也必然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毕竟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尤其是“身居高位”的女子,社会上关于她们的流言蜚语和猜测会更多,比如在民国时期被称为“国母”的宋庆龄便是如此。当年的她为了对抗那些不怀好意的流言蜚语,甚至摘除了女

  • 她是胡蝶的女儿,27岁嫁76岁民国总统,晚年裸捐丈夫遗产削发为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优秀、漂亮的女子都是大家都爱慕倾情的对象。在如今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时代环境下,年龄,钱财等客观因素依然不是人们追求爱情的阻力。但是相比如今,封建社会时人们对思想很多的是偏向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婚大多也并非因为彼此相爱,更多的人只

  • 慈禧的临终前:嘱托三件事,说完含上夜明珠,傍晚咽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璀璨耀眼,而这5000年的文明历史是由不同的朝代构建的。这些朝代就像是一个演员一样,它们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光鲜是正面形象,有的如小丑一样遭到万世骂名。满清朝廷作为封建历史世界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满清朝廷的故事也数次被搬上了电视荧幕,和许多的朝代一样,满清朝廷出现过极盛时期,也

  • 1900年,慈禧让李鸿章火速进京,李鸿章仅用一封信便化解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900年6月16日这天,北京城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不过慈禧太后可是愁云密布。1900年5月份,由于端王爱新觉罗·载漪引义和团驱逐洋人,导致各国公使迅速集结联军,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首的列强快要抵达塘沽。正在这天,慈禧发出电报,要求远在广州的李鸿章赶紧进京,到了当年9月份,李鸿章才堪堪抵达上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