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吞武里王朝:泰国历史上的华裔王朝

吞武里王朝:泰国历史上的华裔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93 更新时间:2023/12/23 8:43:53

泰国,古称“暹罗”,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瑜陀耶、吞武里、曼谷四个朝。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

暹罗于13世纪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1238-1427),崛起为中南半岛的强大王朝。1350年建立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又名大城王朝),与素可泰王朝对峙,1427年统一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兴盛时,与缅甸安南三足鼎立,互争雄长,特别与缅甸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战争。1752年缅甸东吁王朝灭亡,1757年缅甸领袖雍籍牙统一全国,建立贡榜王朝(又称雍籍牙王朝,1752-1885),是缅甸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王朝。

18世纪中期以后,阿瑜陀耶王朝由于宫廷内部斗争,致使政事荒废,国防松弛,国势衰败。而缅甸贡榜王朝逐渐强盛,开始对外扩,重新对暹罗进行侵略战争。

1760年1月,雍籍牙借口阿瑜陀耶的军队入侵土瓦,掠走缅甸船只,出动8万人的大军,入侵阿瑜陀耶。同年4月,缅甸军队兵临阿瑜陀耶城下,发布告说:“由于贵国佛教不兴盛,我国的国王陛下作为将来的佛,前来促进佛教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暹罗国王要么献出象、马和王子投降,要么下令公开交战。”围城数月后,雍籍牙染病不起,缅军回撤,雍籍牙回师途中逝世,缅甸史料说他是因病而亡,暹罗史料则称他被炮火重伤才撤军。雍籍牙去世后,他的儿子孟驳登上王位。孟驳大举兴兵,连年征战,并攻克了泰北重镇清迈,控制了老挝琅勃拉邦。1766年初,孟驳率领四万大军,沿着当年雍藉牙进军路线,一路直捣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城。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灭亡,国家被缅甸军队占领,驱除侵略者,统一国家,就成为暹罗人民的首要任务。

阿瑜陀耶王朝末期暹罗华人众多。缅甸军队入侵暹罗后,为了驱除缅甸侵略者,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家经济和商业,华人积极投身到抗击缅甸入侵和恢复暹罗独立的斗争中。据西方人的记载,1766年阿瑜陀耶城被缅人包围时有6000名华人被指派去防守城东南的荷兰商馆区。泰国《史料汇编》也记载:“约6000名中国商人和华人分散在各要塞抵抗缅军,他们以欧洲人的商店作为打击缅军的据点。”而海外华人的混血后裔郑信则肩负起历史重任,成为领导暹罗人民进行抗缅复国斗争的英雄。

郑信是中泰混血,其父郑镛(原名郑达)是广东澄海人,雍正年间由樟林港乘“红头船”来到泰国(红头船,因船头漆成朱红色而得名,清代潮汕地区从事远洋贸易的商船,是广东潮汕的一个重要的象征)。他起初在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城(大城)的下层社会中艰难奋斗,后来赌博赢了钱,又取得了京城赌场的承包权,开始发达,于是更名郑镛,并得到了国王赐的“坤拍”爵位。他娶了一位名为罗央(

Nang nokiang)

的暹罗姑娘。1734年4月,郑信出生。不久,郑镛去世,郑信被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收为养子。郑信被昭披耶却克里收为养子后就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开始接受暹罗的传统教育,掌握了泰文、中文、越文和梵文。十三岁,他被任命为御前侍卫。二十岁时依例入寺剃度为僧,三年后还俗。不久,他被派到达府任职,很快便封爵为“披耶”,晋升为达城的军政长官。因此,人们习惯地称他为披耶达信。

缅甸军队包围阿瑜陀耶城时,郑信闻讯率部勤王救援。他奋力作战,数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可是朝中权贵却对他一再进谗言。1767年1月,暹罗国王集中了兵力,分六路大规模出击,企图一举打破缅甸军队的包围,但是却惨败而归。郑信的部队负责殿后,被守城统帅关在城外,进退维谷。郑信见朝中权贵皆为庸才,大势已去,遂率领精兵五百人,突围而出,又击溃随后追击的缅甸军队。郑信所到之处号召人们奋起抵抗入侵的缅军,一时应者云集,接连打败缅甸的军队,大大鼓舞了暹罗各阶层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志,郑信的力量也大大加强。

郑信在东南沿海潮州人聚集的尖竹汶府建立根据地,并积聚力量。在尖竹汶发展抗缅势力时,多位富裕的华商给予了郑信慷慨的经济资助。如从阿瑜陀耶城逃出来的郑姓华商莫赛,郑信献上印度花布1500骨里、广东色绢200匹、上海丝绸100匹,并定期捐赠军饷;另一名从事贸易的华商森把他原本贩卖的粮食与32艘船一并送给郑信,商船被改成战船,在统一泰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事中泰贸易的华商古把船队从广州运回的丝绸等商品全部送给郑信,并为郑信建造船只到广州贸易;吞武里的林姓富裕渔商为郑信提供金钱、牲畜、食宿等。郑信的复国斗争正是得到许多华人的参与和援助才得以取得成功。华人不仅奋不顾身地投入抗击缅甸的斗争中,而且华人积累的财富为泰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法国传教士1769年来到阿瑜陀耶城,他认为阿瑜陀耶城失守后,暹罗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候,华人手中的财富大量进入流通流域,为恢复暹罗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缅甸贡榜王朝在发动对阿瑜陀耶王朝进攻的同时,也开始对中国西南边疆进行侵扰。缅军双线作战,使郑信得到休整和发展的绝好机会,成为最终驱除缅甸侵略军的重要因素。

1767年10月,郑信率领拥有百艘战船的大军开始挥戈北伐。此时,缅甸入侵暹罗的主力部队已调回国以应付清朝军队的进攻,只留下一支部队在阿瑜陀耶城附近的重镇三株菩提树。因此,郑信的军队所向披靡。

1767年12月28日郑信被臣民拥立为王,建都吞武里,时年33岁。1768年,郑信收复了旧都阿瑜陀耶城。此后,郑信历经数年,逐步削除多个割据政权。至1770年,暹罗重归统一,这就是泰国历史上著名的吞武里王朝。郑信也因此被称为“拍昭恭吞武里”。

标签: 吞武里王朝泰国

更多文章

  • 吞武里王朝和清朝的关系怎么样?郑信是如何与清朝修好关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吞武里王朝,泰国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许还有血缘的关系,郑信当上暹罗国王后便急于与北方的强邻大清国建立友好关系。他遣使到中国告捷,称:“……自遭缅匪侵凌,虽复土报仇,绍裔无人,群吏推昭为长,遵例供献方物。”1768年,郑信委托中国广东船商陈美生呈书清政府,希望中暹两国继续友好亲善,并请求清朝象过去敕封阿瑜陀耶王一样也

  • 吞武里王朝:中国广东潮汕人郑昭所建,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吞武里王朝,泰国

    吞武里王朝(泰语:ธนบุรี,英语:Thonburi Kingdom,“吞武里”为其首都地名,“吞”为财富之意,“武里”为城堡之意,合起来意为“财富之城”或“黄金之都”,1769年―1782年)是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为中国广东潮汕人郑昭(郑信)所建,为泰国历史上重要的统一王朝,郑昭被

  • 明朝沙普之乱过程简介,最后是被谁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沙普之乱

    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机发动叛乱,声言:朱皇帝都没了,哪还有什么沐国公。叛军先后攻下大姚、定远、姚安,全滇震动。沐天波等人急忙下令调集石屏土司龙在田、嶍峨土司王扬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宁州土司禄永命、景东土司刁勋等部,于九月间一举击败叛军,吾必奎及其党羽都被活捉。沙定洲原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儿子

  • 明朝沙普之乱发生背景是什么?历史事件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沙普之乱

    沙普之乱,又称沙定洲之乱是指在明末清初爆发于滇南的一系列土司叛乱。由于滇南阿迷州土司普名声在从征“奢安之乱”后,实力大增,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叛乱,崇祯五年(1632年)普名声死后,其妻万氏仍领其众,继续为乱滇南, “此晚明一大事也”; 后万氏招安南土司沙定洲为婿,沙普合流,势力越加壮大。云

  • 明代末期西南地区的沙普之乱:使明朝廷陷入三路作战的处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沙普之乱

    沙普之乱,即明代末期由安南土司沙源之子沙定洲和滇南阿迷州普名声之妻万氏发动的反对明朝中央统治的叛乱。除了沙普之乱,明末,在西南地区还发生了同样以彝族土司为主的少数民族叛乱,即“奢安之乱”。这两次叛乱对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大的影响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经济

  • 沙普之乱:动荡与统一,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沙普之乱,明朝,崇祯,吴三桂

    沙普之乱,即明代末期由安南土司沙源之子沙定洲和滇南阿迷州普名声之妻万氏发动的反对明朝中央统治的叛乱。除了沙普之乱,明末,在西南地区还发生了同样以彝族土司为主的少数民族叛乱,即“奢安之乱”。这两次叛乱对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大的影响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经济

  • 国史之狱事件简介,崔浩究竟做了什么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国史之狱

    国史之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拓跋焘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北魏初年,汉族大臣崔浩当政。崔浩不顾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的

  • 北魏第一大案“国史之狱”,北方士族遭到称重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史之狱

    人们的心理活动往往左右着历史的进程,某一人群的心理变化,常常会掀起滔天波澜。拓跋焘的汉化倾向日益引起鲜卑贵族们的不安,企图更换皇帝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这种不安变成了恐惧。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区别在于,是把草场变成耕地,还是把耕地变成荒原?胡汉贵族们争相拓展土地,冲突在所难免,鲜卑贵族与汉人门阀展开新一轮

  • 北魏著名谋臣死于国史之狱 真相却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著名谋臣,崔浩,国史之狱

    五胡乱华是中国史上的最大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个过时期有许多的能人冤死于这次融合,今天 小编要为大家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崔浩,我相信只要是对这个特殊时期了解的人都不会对这个名字陌生吧,他的死却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网络配图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

  • 南宋的“中兴四将”,为何说后两位入选有点勉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兴四将,南宋

    南宋建立之初,金兵多次南下,宋朝军民顽强抵抗,遏制了金人的南犯。宋代史学家称此为宋朝的又一次“中兴”,并将这一时期战功卓著的四位将军称赞为“中兴四将”。金军北撤前后,遇到宋军将士的奋力抵抗。而南宋初年四支大军的主帅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被称为“中兴四将”。其中岳飞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部队纪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