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吞武里王朝和清朝的关系怎么样?郑信是如何与清朝修好关系的

吞武里王朝和清朝的关系怎么样?郑信是如何与清朝修好关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59 更新时间:2024/1/25 10:46:59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许还有血缘的关系,郑信当上暹罗国后便急于与北方的强邻大清国建立友好关系。他遣使到中国告捷,称:“……自遭缅匪侵凌,虽复土报仇,绍裔无人,群吏推昭为长,遵例供献方物。”1768年,郑信委托中国广东船商陈美生呈书清政府,希望中暹两国继续友好亲善,并请求清朝象过去敕封阿瑜陀耶王一样也敕封他为暹罗王。乾隆皇帝当场将郑信的书掷还,还命军机处以两广总督的名义,回了一封措词严厉的饬文。

郑信接到回文后尽管极为失望,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与中国修好的努力。1771年8月,他命人解送一批缅甸俘虏进献北京。这一次乾隆皇帝不再那么硬绷绷了,他指示李侍尧:“不必概付不答,绝之太甚,自应即以该督之意,酌量赏给缎匹。”郑信看到事情有了转机,便一再主动通好。他送还了从缅甸人手中解救出来的中国被俘士兵,数次送中国商民回国,又一再献上缅甸俘虏。终于,乾隆皇帝对郑信的看法有了改变,他指示李侍尧,如暹罗再有请求敕封,不必再予拒绝。

根据皇帝的意思,清朝官方的文件自1772年起就将郑信称为“郑昭”了,而不再象过去那样轻蔑地称他为“暹罗国夷目”或“丕雅新”、“甘恩敕”了。这等于已正式承认郑信为暹罗国王。

两国关系迅速恢复。1775年,乾隆皇帝打破不准军火物资出洋的规定,同意卖给暹罗五十担硫磺五百口铁锅。翌年,又卖给硫磺一百担。事后,乾隆谕示两广总督景素:“此后该处若再需要,仍当准其买回。”1777年7月,郑信派三名使节航海到达广东,他们带来了要求建立正式关系的文书,清朝首肯。1781年7月,一个包括王子銮利陀提奈毗罗和诗人摩诃努婆在内的暹罗使团乘坐十一艘满载象牙等贡品的大船抵达广东,在广东官员的护送下,次年正月使团到达北京,受到了乾隆皇帝的隆重宴请。7月,使团回国,随船载回了大量建筑材料。可惜这时吞武里王朝已不复存在,于是这批本来准备兴建郑王皇宫的材料便成了曼谷新王朝皇宫的基础。

明末清初,就有不少闽粤商人不顾本国政府的禁令,私下驾船往返于中暹两国进行易货贸易。渐渐地,他们中的一些人便留居在暹罗,一些象郑信父亲那样贫无所依的破产农民也随船前往暹罗谋生。这些早期的华侨与暹罗人民和衷共济,为开发暹罗、保卫暹罗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郑信手下就有不少华人组成的部队,涌现出一些象加洛守将陈联那样的著名华人将领。他们为吞武里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郑信即位后许多华人被任命为军队首长、地方官吏,有的则当了政府的包税商。他们获得了处理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的种种特权。在暹罗南部沿海地带,华人的地位尤其显著。这给中国商人的对暹贸易和中国移民的迁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上郑信对华侨实行免征人头税等等优惠政策,所以吞武里王朝期间,出现了中国东南沿海贫民大量移居暹罗的浪潮。特别是郑信祖籍广东潮州地区的移民所占比例最大,他们被称为“皇族华人”。在吞武里对岸的曼谷,当时形成了一个华人聚居区,并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国移民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暹罗劳动力紧缺的困难,加快了暹罗经济复苏的步伐,因此,继吞武里王朝而起的曼谷王朝依然继承了郑信对华侨采取的优惠政策,中暹民间贸易继续进行,中国移民源源不断流暹罗。

标签: 吞武里王朝泰国

更多文章

  • 吞武里王朝:中国广东潮汕人郑昭所建,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吞武里王朝,泰国

    吞武里王朝(泰语:ธนบุรี,英语:Thonburi Kingdom,“吞武里”为其首都地名,“吞”为财富之意,“武里”为城堡之意,合起来意为“财富之城”或“黄金之都”,1769年―1782年)是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为中国广东潮汕人郑昭(郑信)所建,为泰国历史上重要的统一王朝,郑昭被

  • 明朝沙普之乱过程简介,最后是被谁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沙普之乱

    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机发动叛乱,声言:朱皇帝都没了,哪还有什么沐国公。叛军先后攻下大姚、定远、姚安,全滇震动。沐天波等人急忙下令调集石屏土司龙在田、嶍峨土司王扬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宁州土司禄永命、景东土司刁勋等部,于九月间一举击败叛军,吾必奎及其党羽都被活捉。沙定洲原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儿子

  • 明朝沙普之乱发生背景是什么?历史事件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沙普之乱

    沙普之乱,又称沙定洲之乱是指在明末清初爆发于滇南的一系列土司叛乱。由于滇南阿迷州土司普名声在从征“奢安之乱”后,实力大增,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叛乱,崇祯五年(1632年)普名声死后,其妻万氏仍领其众,继续为乱滇南, “此晚明一大事也”; 后万氏招安南土司沙定洲为婿,沙普合流,势力越加壮大。云

  • 明代末期西南地区的沙普之乱:使明朝廷陷入三路作战的处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沙普之乱

    沙普之乱,即明代末期由安南土司沙源之子沙定洲和滇南阿迷州普名声之妻万氏发动的反对明朝中央统治的叛乱。除了沙普之乱,明末,在西南地区还发生了同样以彝族土司为主的少数民族叛乱,即“奢安之乱”。这两次叛乱对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大的影响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经济

  • 沙普之乱:动荡与统一,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沙普之乱,明朝,崇祯,吴三桂

    沙普之乱,即明代末期由安南土司沙源之子沙定洲和滇南阿迷州普名声之妻万氏发动的反对明朝中央统治的叛乱。除了沙普之乱,明末,在西南地区还发生了同样以彝族土司为主的少数民族叛乱,即“奢安之乱”。这两次叛乱对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大的影响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经济

  • 国史之狱事件简介,崔浩究竟做了什么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国史之狱

    国史之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拓跋焘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北魏初年,汉族大臣崔浩当政。崔浩不顾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的

  • 北魏第一大案“国史之狱”,北方士族遭到称重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史之狱

    人们的心理活动往往左右着历史的进程,某一人群的心理变化,常常会掀起滔天波澜。拓跋焘的汉化倾向日益引起鲜卑贵族们的不安,企图更换皇帝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这种不安变成了恐惧。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区别在于,是把草场变成耕地,还是把耕地变成荒原?胡汉贵族们争相拓展土地,冲突在所难免,鲜卑贵族与汉人门阀展开新一轮

  • 北魏著名谋臣死于国史之狱 真相却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著名谋臣,崔浩,国史之狱

    五胡乱华是中国史上的最大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个过时期有许多的能人冤死于这次融合,今天 小编要为大家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崔浩,我相信只要是对这个特殊时期了解的人都不会对这个名字陌生吧,他的死却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网络配图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

  • 南宋的“中兴四将”,为何说后两位入选有点勉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兴四将,南宋

    南宋建立之初,金兵多次南下,宋朝军民顽强抵抗,遏制了金人的南犯。宋代史学家称此为宋朝的又一次“中兴”,并将这一时期战功卓著的四位将军称赞为“中兴四将”。金军北撤前后,遇到宋军将士的奋力抵抗。而南宋初年四支大军的主帅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被称为“中兴四将”。其中岳飞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部队纪律严

  • 演义趣闻:南宋中兴四将与岳飞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中兴四将

    一直都说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而由于岳飞的名气太大,很多人都认为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其实不然,在仔细阅读史料后才发现,真正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并不是岳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南宋中兴四将。“南宋中兴四将”为岳飞、刘光世、张俊和韩世忠,这个超越岳飞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便是最不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