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著名谋臣死于国史之狱 真相却令人惋惜!

北魏著名谋臣死于国史之狱 真相却令人惋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44 更新时间:2023/12/16 7:53:12

五胡乱华是中国史上的最大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个过时期有许多的能人冤死于这次融合,今天

小编要为大家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崔浩,我相信只要是对这个特殊时期了解的人都不会对这个名字陌生吧,他的死却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

网络配图

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因为他的能力与出色的政绩颇受宠信,可以自由出入皇帝的卧室,在那个君权至上的年代,这是天大的恩典。然而他最后竟然因为编修《国书》而获罪被杀,这怎么看都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虽然这个《国书》里写了一些皇室不愿为人知的事,但是也罪不至死,要是因为这个就处死这样一位大臣,那这个皇帝也就算不上是一位明君,然而看看当时的皇帝太武帝的作为,怎么也不像是一个昏君,那崔浩的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了解了崔浩生平所谓,那有此一劫这也就算正常了,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吧。

网络配图

崔浩死因之一:灭佛。

拓跋焘镇压盖吴起义的过程中,崔浩曾亲见寺僧藏匿武器,崔浩笃通道教,主张废佛。拓跋焘由此下令关闭长安沙门,焚烧寺院,捣毁佛像,史称“三武之祸”。寇谦之以杀僧过多,曾苦求崔浩,阻止灭佛行动,崔浩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极力劝告拓跋焘要加大打击佛教的力度。当时「一境之内,无复沙门」,朝野间怨声载道。

佛教在古代因该是最赚钱的教会了,而且僧人们的生活也是无比简单,就是念经又念经,最多就是去超度一下。所以这之间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崔浩这个灭佛运动触怒了以贵族的主的既得利益群体。这是他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

网络配图

崔浩死因之二:企图彻底汉化皇室。

崔浩掌权后,企图按照汉族的世家大族的传统思想,整理、分别和规定氏族的高下。在公元431年(神麚三年)九月时,崔浩便“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表弟卢玄劝阻他说:“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意做这件事的人,能有几人!请你要三思。”但崔浩不从,从而得罪了众多的鲜卑贵族。虽然当时的皇室有意汉化,但是他们的骨子里流的还是鲜卑族的鲜血,有着他们的骄傲,崔浩这个行为触怒了他们的尊严,让他们视崔浩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行了,但是却没有什么好的理由,强行出手会引起大量的反弹,毕竟这块土地还是汉族多。所以这股力量就潜伏了下来,静静地等待着机会

直到后来的《国书》事件,终于让他们抓到了崔浩的痛处,所以他就迎来了疾风暴雨般的打击,前一秒还位极人臣,后一秒就人头落地,不得不说人生的变化莫测,所以说《国书》只是一个导火索,正真致他于死地的是他的改革运动,这触怒了大量的利益群体,这其中就有以鲜卑皇室为首的贵族群体,所以说他死的真的是令人惋惜。

更多文章

  • 南宋的“中兴四将”,为何说后两位入选有点勉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兴四将,南宋

    南宋建立之初,金兵多次南下,宋朝军民顽强抵抗,遏制了金人的南犯。宋代史学家称此为宋朝的又一次“中兴”,并将这一时期战功卓著的四位将军称赞为“中兴四将”。金军北撤前后,遇到宋军将士的奋力抵抗。而南宋初年四支大军的主帅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被称为“中兴四将”。其中岳飞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部队纪律严

  • 演义趣闻:南宋中兴四将与岳飞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中兴四将

    一直都说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而由于岳飞的名气太大,很多人都认为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其实不然,在仔细阅读史料后才发现,真正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并不是岳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南宋中兴四将。“南宋中兴四将”为岳飞、刘光世、张俊和韩世忠,这个超越岳飞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便是最不出名

  •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是谁?南宋中兴四将简介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岳飞,韩世忠,中兴四将

    导读:宋高宗赵构在绍兴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他们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著名南渡将领,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四位将领是指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另一说法是岳飞、张俊、刘

  • 暹罗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为啥称呼泰国为暹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暹罗,泰国

    在中国历史上,泰国古称暹罗。那么,暹罗是什么意思?为啥又改名为泰国呢?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国土面积是513,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886万。中国古代,一直以暹(xian)罗来指代泰国。根据史料记载,1296年,周达观作为中国元朝使团一员前往真腊国,也就

  • 暹罗经历过哪些朝代?分别有着怎样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暹罗,泰国

    素可泰王朝素可泰在巴利文里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当时,泰国还没有统一的文字,因此用“素可泰”作为第一个王朝的年号,以表明新时期的开始。素可泰王朝的君主为兰甘亨大帝,他被泰人尊称为“泰国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将高棉文改创为泰国自己的文字,这套书写字体在1292年铭刻碑文时开始启用,于是在1292年

  • 暹罗: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暹罗,泰国

    暹罗,是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泰语为????(Sayam),英语为Siam。主体民族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四个时代。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暹罗是中国人

  • 他是战国三杰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三杰,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上,而战国三杰,则指商鞅、肥义、屈原。这三人在战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共同特性都是忠臣,才能特殊,故流芳百世。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变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经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有强大的国度,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变革了秦国户籍

  • “春秋三杰”和“战国三杰”都有谁?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三杰,春秋,战国三杰

    中国历史上,春秋三杰,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而战国三杰,则指商鞅、肥义、屈原。这六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共同特点都是忠臣,能力非凡,故流芳百世。我们先谈谈“春秋三杰”,大家不太陌生。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

  • 战国三杰指的是谁?战国三杰最后有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春秋战国,战国三杰

    商鞅简介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

  • 素可泰王朝有着怎样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素可泰王朝,暹罗

    素可泰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泰国社会由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过渡。它在政治上采取家长式的统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由若干家庭组成村,由若干村组成勐,由若干勐组成国家。村的首领称为“泼沐”,意即一村之父;勐的首领称为“泼勐”,意即一勐之父;全国的领袖称为“坤”。坤负有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国内秩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