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教皇子午线是怎么回事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怎么瓜分世界的

教皇子午线是怎么回事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怎么瓜分世界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4/1/14 15:19:22

教皇子午线是怎么回事?如今趴在欧洲最西南角的西班牙葡萄牙,曾经认认真真地瓜分了整个世界?

2016夏季奥运会,正在里约热内卢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一直有声音说里约奥运会分分钟变“里约大冒险”,但是各项比赛也还算进行得顺利。

巴西这个国家,看上去很大,国土面积855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但是绝大多数领土都在热带,不是亚马逊丛林,就是巴西高原,人口密集的几个大城市,都挤在大西洋沿岸的狭小地域之内。就是这几块狭小之地,是巴西早期殖民的开端,葡萄牙人正是从这里开始扎根,继而囊括整个巴西的。

但是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整个所谓“拉丁美洲”的范围内,除了南美大陆北部英、法、荷属的圭亚那等个别地方,以及加勒比海的个别岛国之外,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说西班牙语的,而唯独巴西一国,是讲葡萄牙语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自然是殖民主义的结果。殖民时代的西班牙,几乎占领了除巴西之外的整个拉丁美洲,只是在北美洲,才被英、法、荷兰等国分走了一大杯羹。但是别看西班牙在西半球这么风光,在美洲之外的世界,似乎西班牙的存在感就并没有多强了。就这两颗“牙”来看,在非洲,葡萄牙人曾经的殖民地更大更多,西班牙只在临近它本土的北非部分有存在。由非洲东,一路都不怎么能看到西班牙的身影。尤其是在东方,东亚、东南亚这边,除了菲律宾之外,似乎葡萄牙人出现得更频繁:早早在明朝的中国手中占领澳门的,是葡萄牙,日本战国时代带来火器的西方人,也是葡萄牙人。两颗“牙”如此泾渭分明,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如此泾渭分明,究竟是因为什么?

没错,就是商量好的。

美洲,是哥伦布发现的,但是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到达的实际上是片新大陆,而一直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东方的印度。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来说,印度,是一个极其充满诱惑力的远方,传说那里遍地都是黄金,对于这个地方的向往,埋藏在每一个渴望财富、敢于冒险的欧洲人骨子里。曾经,因为有“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西方人可以从东方的商人手中,获取东方的丝绸、茶叶,以及丁香、肉豆蔻、胡椒等这些香料。正是这些现在看起来可能并不是那么起眼的热带作物,却是当年在欧洲不可或缺的商品。因为产地远在印度以及比印度更远的东南亚等热带地区,长途运输而来的香料,在欧洲可以获得巨额的暴利。

可是,伊斯兰势力在中东兴起,尤其是土耳其人的强势崛起,阻断了欧亚之间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商路。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而直接面向欧洲的转手贸易,又控制在了威尼斯等意大利城邦的手中。这种局面对于西欧国家来说,可非不妙。这个时候,随着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欧国家迫切希望走向大洋,探寻出通往印度、获取香料的新航路。

在这个持续数百年的事业中,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前面。

为什么是它们两个呢?

在大航海事业开始之前,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已经沦陷于穆斯林之手长达七百年。半岛上的一些基督教小国几代人不停地与穆斯林势力斗争,发起了长达数百年的“收复失地运动”。所谓“收复失地运动”,就是在天主教的旗帜下,从穆斯林手中收复被占领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土地。终于在1492年,半岛上最后一块穆斯林控制的土地格林纳达,落入西班牙王国之手,这个运动算是彻底成功了。

如此绵延数百年的斗争,居然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的君臣、人民,都认为这是因为上帝是站在他们一边的,是虔诚的信仰保佑了他们,所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保持了明显的宗教狂热,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请注意1492年这个年份,这正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年份。也就是说,西班牙王国在还没有彻底收复失地的时候,就已经迫切地开始对外扩了。因为他的邻居葡萄牙,早已经开始了。

葡萄牙王国比较小,摆脱穆斯林统治也比较早,国家稳定得也比较早。而在15世纪初,葡萄牙出现了著名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

恩里克王子(也就是亨利王子,发音的问题译名有区别)在葡萄牙历史上绝对是最著名的人物,至今葡萄牙国旗上那一块绿色,仍然是在向恩里克王子致敬。他很清楚地知道,葡萄牙国土整个被强大的西班牙(那时还是卡斯蒂利亚王国)包围,在陆地上扩张几乎不可能,葡萄牙未来的生存空间,只有从向西、向南的大西洋发展,才有出路。为此,他着手改进了远洋航海技术,并亲自坐镇,开始了葡萄牙的扩张之路。

早期的航海术并不适合长时间的远洋航行,所以葡萄牙一开始的探索,就是一路贴着陆地探险,渐渐探明了非洲大陆的西海岸。这条航路的关键发现,是1488年迪亚士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此后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贴着非洲东海岸一路北上,与从前欧洲人知道的传统商路相接续,终于在1498年,达·伽马彻底通了这条从欧洲出发,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葡萄牙人把他们的宗教狂热带到了新占领的土地,宣称他们的探险扩大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范围;而罗马教廷也投桃报,教皇宣布所有新发现的非基督教领地,都归葡萄牙所有。这自然让欧洲的其他国家分外眼红,头一个就是西班牙。

意大利人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探索新航路,为此西班牙女王不惜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而之所以哥伦布会选择甘冒完全没有贴近陆地补给的风险,一路向西远涉重洋的航线,正是为了避开葡萄牙人已经控制的向南的航路。当时人们已经颇为相信地球是圆的,哥伦布以其计算的偏差更是相信,既然向南、向东可以到达印度,那么向西更是可以到达印度。于是,1492年,哥伦布歪打正着,发现了新大陆。

此时在位的教皇,承认了西班牙新发现的地区归西班牙所有。这就出现了矛盾:哪个教皇哪次说的算?新发现的地区到底属于西班牙还是葡萄牙?

为了安抚剑拔弩张的两颗“牙”,为了保证基督教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教皇充当了和事佬,拉两颗“牙”坐下来谈判,并且在谈判桌上划分了世界。

教皇在地图上从北极到南极划了一条线。地球上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线,就是经线,也叫子午线(因为在中国,传统上子、午代笔着倍、南,例如故宫的午门正是宫城的南门,那么连通南北的线,就叫子午线),教皇划出的子午线,就叫“教皇子午线”。这条线划在了佛得角以西100里格(古代距离单位,约合500多公里),基本上落在大西洋里。教皇调停的结果是,这条“教皇子午线”以西新发现的土地,归西班牙所有,以东的土地归葡萄牙。

刚刚谈妥,葡萄牙国王就后悔了。于是又是一番讨价还价,在1494年最终签署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中,这条“教皇子午线”又向西推移了270里格,也就是1000多公里,大约位于西经46°37’附近。这样一推,巴西,这个南美洲向东伸出的尖角,就被划给了葡萄牙。

西班牙,葡萄牙,两颗“大牙”就这样在地图上一划,整个世界就被他们给瓜分了!

关键是,他们还认真了。此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扩张,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条界线的划分来进行的。所以西班牙基本上在这条线以西扩张,覆灭了美洲大陆上的印加帝国、兹特克帝国,占领了广袤的美洲大陆,直到太平洋沿岸。而葡萄牙继续在非洲沿岸到印度、到东方扩张,沿途建立了一系列的殖民据点。

当然这么粗暴地一划,留下的隐患也不小,两国也都不是那么老实的善男信女。最大的隐患就在于,这条线只是在西半球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可是地球是圆的,两国分别向两个方向扩张,在地球的另一边,双方各自扩张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尤其是,1522年,麦哲伦和他的同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充分验证了地球是圆的。航行过程中,麦哲伦死在了菲律宾,而菲律宾也被西班牙人殖民。可是,如果按照之前签署的协议,菲律宾实际上是位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于是,在152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重新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把两国在太平洋上的界限也划分了出来。本来,如果按照之前均分地球的划分法,太平洋上的分界线应该在东经134°附近,也就是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以东7°附近,可是当时西班牙正在跟法国交战,急需用钱,于是就在签订条约的时候做出了让步,放弃了对香料群岛的全部要求,并接受在马鲁古群岛以东17°处划定分界线,同时从葡萄牙手里换取了35万达卡金币。而菲律宾也划给了西班牙的范围之内。

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瓜分世界的强盗逻辑,别说被莫名其妙划分的世界人民不答应,就算是西方列强中的其他强盗,也不会答应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并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实力,可以占领全世界所有的土地,反而是它们的国力在殖民的过程中被稀释,力不从心。这就给了后来者以机会。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各国,明显是谁先解决了国内的问题,谁就可以先出来殖民:葡萄牙最早摆脱穆斯林(摩尔人)的统治,于是它就可以先着手探险。西班牙紧随其后,所以他们两国才有机会“瓜分全世界”。谁后解决国内问题,谁后出来: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帝国战线越来越长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荷兰获得了独立,英国和法国结束了百年战争,英国也打完了玫瑰战争,这几个国家就成了新兴的列强,开始加入了海外殖民的狂潮。

这个时候,两个先发的殖民帝国一厢情愿的世界划分方案,又怎么能约束得了这些更有生机的力量呢?英、法、荷在世界上到处留下了自己的烙印,从老牌的两颗“牙”身上割取了一块又一块肥肉。

只是在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由于欧洲人的殖民运动而形成的世界版图时,仍然能看到早先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的影响,至少受这两国影响的前殖民地国家,基本上还保持了当年两国在教皇的调停下,定下的格局。

更多文章

  • 世界上第一条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全球的分界线——教皇子午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教皇子午线

    世界上崛起过不少庞然大国和文韬武略的绝世奇才与帝王,可是真正能够做到将整个世界瓜分掉并且胜券在握的国家可谓是少之又少。然而在14世纪有这么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就做到了这件事情,他们划出了世界上第一条关于全球的分界线并且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嚣张肆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教皇子午线以及和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欧洲

  • 王莽并非穿越者,均田制是王莽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均田制

    现在许多的影视剧里面经常出现穿越的情节,不仅仅是现在这个社会,就连我们的古代也是这样的。在古代就有这么一位穿越者,很多人都说王莽是古代的穿越者,估计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人相信,但是随着每天说话的人数越来越多,也就渐渐的相信了王莽是一个穿越者了。渐渐的连他自己都觉得是从其他的星球穿而来的,那么那些人是

  • 浅谈均田制,从北魏到唐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均田制

    说到均田制,这是一种在古代北魏时期开始的制度,这是承袭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长期的战乱,大批的土地被抛弃而荒废,因此政府手头上有足够多的荒地,可供再分配,而产生的制度。同时,这个制度也是为了与世族妥协,才产生出来的。于是,北魏政府在部分公有化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再分配。因此,此时的均田制本身的妥协性

  • 唐朝均田制大发展和瓦解,为什么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均田制

    唐高祖李渊以唐代隋之初,基本上仍沿用前朝的均田制。直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基本统一全国,局势稳定后,才重新颁布均田令。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唐玄宗先后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和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对原均田令作了两次补充和修订。唐朝均田制包括的内容大致如下: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和丁男(成年

  • 北魏三长制简介,三长制内容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魏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 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此

  • 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什么立三长制整顿户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三长制

    西晋以后不曾南迁的世族地主,在战乱之时利用宗族关系组织武装力量结坞自保。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了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委任坞堡主担任宗主督护,允许其收容百姓、征收赋役,从而使各坞堡成为事实上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然而,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

  •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简介(三长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北朝,孝文帝,五胡乱华,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历史背景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

  • 巴内特战役:爱德华四世击杀了背叛自己的沃里克伯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整十年之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重新走上战场。在巴内特战役击杀了背叛自

  • 巴内特战役的详细过程介绍: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经过再夺江山1471年的3月,爱德华和理查德从尼德兰出发。勃艮第公爵出钱为他组建了一支15

  • 巴内特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战役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整十年之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重新走上战场。在巴内特战役击杀了背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