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界上第一条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全球的分界线——教皇子午线

世界上第一条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全球的分界线——教皇子午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4/1/14 12:17:28

世界上崛起过不少庞然大国韬武略的绝世奇才与帝,可是真正能够做到将整个世界瓜分掉并且胜券在握的国家可谓是少之又少。然而在14世纪有这么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就做到了这件事情,他们划出了世界上第一条关于全球的分界线并且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嚣肆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教皇子午线以及和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欧洲小国之间的历史!

首先我们知道在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之前这个世界的构造是我们完全不清楚的,直到这次史上第一的航海大发现才让世界的面目在我们眼前慢慢揭露了。而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一对互相较劲的对头也就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竞争与抢夺之史,据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时候就背着一船的国旗到处乱插表示这全部都是他们西班牙的底盘,可是葡萄牙怎么会轻易承认呢?他们两个国家为了地盘问题经打的头破血流并且局面越来越严峻,这个时候他们无奈之中才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要知道在欧洲当时是有着狂热的宗教崇拜的,关于教主的话谁敢不听?于是乎他们将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来作为裁判裁定这个局面。

这三位大人物就这片崭新的大陆开始了一场漫长又难缠的争斗,一会儿嫌弃自己的地盘小了一会嫌弃这块大陆不够值钱等等。终于在三方协商好之后来到了这个具有历史性的时刻,1493年5月4日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决出了结果:将划出一条分界线来规定两国的地盘,这个分界线就是在大西洋中部的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以西100里的位置开始。其中分界线以西属于西班牙的领土而以东就属于葡萄牙的领土。从现在的世界地图来看就是如今的美洲活人太平洋内的小岛啊一类的都属于西班牙,而亚洲和非洲两块大陆则属于了葡萄牙。不过这还没有结束,真正的教皇子午线定格却是在1494年。

在划定了分界线不到一年后葡萄牙国王就后悔了,强烈要求要重新划定分界线不然就要各种以死相逼等等。于是乎在两方协商之后又将这条分界线西移动了270里格,而这个时间就是在1494年6月7日以所签订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为标准。在后来随着地图的进一步扩大大家又发现了美洲并不是传说中的亚洲,于是他们在1529年又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地方划出了一条分界线正是分割出了东半球的瓜分线来。至此他们两个国家的瓜分世界线已经筹备停当了。

这条教皇子午线虽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分界线却意义重大,在之后的历史中影响了美洲的历史和文化等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关于这条教皇子午线的由来小编今天就讲到这里啦,有对美洲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哟。

标签: 教皇子午线

更多文章

  • 王莽并非穿越者,均田制是王莽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均田制

    现在许多的影视剧里面经常出现穿越的情节,不仅仅是现在这个社会,就连我们的古代也是这样的。在古代就有这么一位穿越者,很多人都说王莽是古代的穿越者,估计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人相信,但是随着每天说话的人数越来越多,也就渐渐的相信了王莽是一个穿越者了。渐渐的连他自己都觉得是从其他的星球穿而来的,那么那些人是

  • 浅谈均田制,从北魏到唐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均田制

    说到均田制,这是一种在古代北魏时期开始的制度,这是承袭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长期的战乱,大批的土地被抛弃而荒废,因此政府手头上有足够多的荒地,可供再分配,而产生的制度。同时,这个制度也是为了与世族妥协,才产生出来的。于是,北魏政府在部分公有化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再分配。因此,此时的均田制本身的妥协性

  • 唐朝均田制大发展和瓦解,为什么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均田制

    唐高祖李渊以唐代隋之初,基本上仍沿用前朝的均田制。直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基本统一全国,局势稳定后,才重新颁布均田令。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唐玄宗先后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和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对原均田令作了两次补充和修订。唐朝均田制包括的内容大致如下: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和丁男(成年

  • 北魏三长制简介,三长制内容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魏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 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此

  • 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什么立三长制整顿户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三长制

    西晋以后不曾南迁的世族地主,在战乱之时利用宗族关系组织武装力量结坞自保。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了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委任坞堡主担任宗主督护,允许其收容百姓、征收赋役,从而使各坞堡成为事实上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然而,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

  •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简介(三长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北朝,孝文帝,五胡乱华,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历史背景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

  • 巴内特战役:爱德华四世击杀了背叛自己的沃里克伯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整十年之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重新走上战场。在巴内特战役击杀了背叛自

  • 巴内特战役的详细过程介绍: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经过再夺江山1471年的3月,爱德华和理查德从尼德兰出发。勃艮第公爵出钱为他组建了一支15

  • 巴内特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战役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整十年之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重新走上战场。在巴内特战役击杀了背叛自

  • 占城:郑和下西洋的首泊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占城,真腊

    1405年,是中国明朝永乐皇帝登基的第三年,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在经过“靖难之役”后,开始趋稳,然而,就当时的国际形势而言,这一年却仍是个大事频频的年份。这一年,中亚地区帖木儿帝国的奠基人——帖木儿皇帝(Tamerlane),刚刚去世。他在位期间,周边所有强大的帝国,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在内,无一可撄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