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雾都”伦敦是六十年前是如何治理雾霾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解密:“雾都”伦敦是六十年前是如何治理雾霾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47 更新时间:2023/12/9 0:26:34

早上一打开微信,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朋友圈被一条条雾霾的消息刷屏,使人顿生怜悯,有一条如是调侃道:“相比于鲁霾的沉重,冀霾的激烈,沪霾的湿热粤霾的阴,我更喜欢京霾的湿冷,它是如此的真实,又是如此的具体……”

哭诉了一系列具体的遭遇后,最终总结道:“这是人类辛劳与自然的馈赠共同作用的结晶,霾是帝都重,霾是北京醇!”再浏览各大网站,不少相关新闻的标题都会提到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说今日的污染指数足以和当年不列颠岛上的“媲美”了。确实,古今对照,人们把两件事联系起来非的正常,但也有很多人会疑惑,英国的烟雾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英国又是如最终化解的?不急,不妨让我们带好口罩,穿越重重的雾霾,看看六十多年前的伦敦到底发生了什么。

时间:1952年12月5日至8日

地点:英国伦敦

这时的大英帝国刚刚经历完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正处于经济的恢复期,经的霸权早已烟消云散。从12月5日起,泰晤士河谷地带的伦敦城一连几日无风,连续好几天都烟雾弥漫,能见度相当之低,人们出门的时候大都捂着口鼻,沿着护栏和房屋前行走,由于雾霾过于严重,甚至都看不清自己的脚。航班停飞,汽车停开自然是不用说了,全城到处都是咳嗽声,许多人感到眼睛刺痛、呼吸困难,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直接爆满,就在这短短的4天之内,伦敦已经有4000多人死去,主要发生在老人、小孩这些体质比较弱的人群里,据统计,那段时间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3倍,1岁以下人群死亡率为平时两倍。9日以后,毒雾渐渐散去,别以为就到此为此了,还没完呢,后面两个月,又有8000多人因为呼吸道疾病而丧生,明显是之前的事件落下了病根。不光是人,动物也难逃厄运,烟雾事件发生时,正好有一个牛展览会,结果有52头牛严重中毒,一头当场死亡。

事件发生后,舆论一片哗然,突然有这么多人逝世,怎么能不痛定思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场明世界的灾难?

其实,从自然的角度来看,伦敦本来就应该是个多雾地区。该城位于泰晤士河谷地,空气不易流通,加上处于西风带,气候温暖湿润,每年秋冬季节,海上的吹来的暖空气与陆地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海雾,笼罩在伦敦上空。1952年的12月被高压控制,空气流通不畅,也让气温保持在偏低的程度,天冷,就要取暖,原煤的使用量大增。由于少风,逆温现象出现,地表上的暖气层覆盖了冷气层。 这样的现象阻止了雾气的散去,并且造成雾气大面积蔓延,特别在伦敦中心区,雾气与烟尘和其他污染物混杂在了一起。

自然环境几千年来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工业时代以前,伦敦照样多雾,照样有逆温,也没出过类似的事件呀,所以关键还是人类的行为,事在人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起国,他们利用其中成果统治世界的同时,也要为其中的代价买单。1952年,因为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需要,很多工厂为了利润日夜赶工,煤炭的使用量水涨船高,1950年已经接近2亿吨,消耗如此多的煤炭,排放出的废弃、粉尘绝对少不了,可许多工厂出于成本的考虑,仍然在用旧式炼焦炉,清洁净化的方法、设备都特别简陋,有的干脆直接没有,无形中加大了排放量。有几所火力发电站建在城区里,雪上加霜。

居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当时英国的老百姓比较偏爱壁炉,50年代初,绝大部分家庭的客厅都装壁炉,而不喜欢更加环保的火炉,因为后者容易导致市内空气质量的下降,让人觉得不舒服。最终保住了室内,却破坏了室外的空气,传统的壁炉容易导致里面煤炭不充分燃烧,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再通过烟囱排出,污染大气。那为什么不使用焦炭、无烟煤,或者天然气等新能源呢?这实在是没办法,因为技术限制,50年代初的英国生产不出太多能够给家庭使用的焦炭,原煤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至于更好的能源,则要等到十几年以后了,不能央求古人呀。

伦敦的烟雾宛如漂浮的幽灵,顺走了一万多人的生命,英国政府意识到,以前的不作为真的是大错特错,侥幸心理不能有,该来的总该是要来的,再不行动,悔之晚矣,若亡羊补牢,则为时未晚。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三年后,—部《清洁空气法案》在议会下院正式通过。该法案要求在城市内部设立无烟区,任何产生烟雾的燃料都不能在规定的区域燃烧,对于企业,必须在七年内安装无烟设备、除尘设备,并派视察员前往检查、监督,违者重罚,并要求污染重的企业迁往城市郊区;居民家里的老式壁炉也被要求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电力供热,冬季集中供暖。以前老百姓总舍不得传统的壁炉,改造的阻力还蛮大的,等到灾难一发生,意见也少了很多。之后在政府的重视、环保组织的提倡下,伦敦的空气质量日渐转好,70年代以后,空气污染跟之前比,减少了百分之八十,成果显著。但英国人,特别是政府并没有因此而松懈,90年代、二十一世纪初又针对机动车做了很多努力,加装催化器,发展提倡公共交通,提高入城费,限制车流等,也很有效果。前一段时间微博上有人晒出伦敦市长骑自行车上班的照片,怀疑是不是找了记者跟拍作秀,其实绿色出行也是英国政府大力提倡的。所以现在的伦敦空气质量可以说是比较好的,完全看不出曾经是“雾都”。

记得以前看过一幅图,名叫《工业时代的享受》,图中几个200多年前的英国富人坐在蒸汽船上,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古代没有的大烟囱,呼吸着难闻的气体,特别惬意,确实呀,古人哪里享受过这样的日子呢。其实从人类文明出现以来,一直都存在一个矛盾,当一个地方人口众多,发展条件不利,技术水平低下的时候,经济和环境要哪个?选环境的话,谁愿意一辈子受穷?选经济的话,癌症村村民的眼泪还不能让你动容?不光是英国、中国,世界上各国都发生过“文明的灾难”,伦敦烟雾事件的两年前,日本水俣镇,一天,居民们发现家家户户养的猫聚集到一个悬崖上,排着队自杀,没多久,又有人也学着猫走路的样子,跳入海水溺死,经查,是当地人畜食用了含甲基汞的海产品,而里面的汞来源于工业废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跟新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处罚违规企业有时候不是做不到,但要把GDP、就业、人情这些东西考虑进去,那就很难办了,有时候真是进退维谷。算了,不说了,任重道远……

更多文章

  • 猛将矶野员昌简介:他曾是姉川之战的前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矶野员昌,日本,姉川之战

    矶野员昌(いその かずまさ ?-?),浅井家臣,近江佐和山城城主,原名宫沢平八,从浅井亮政时期起就以年轻的勇士出名。姊川合战时担任浅井军先锋,率1千5百精锐将织田军2万3千之13段阵备突破了整整11段。浅井本队败走之际,矶野部被织田军断去后路,但矶野员昌丝毫不惧,竟率众正面突破织田军3队,带领残兵三

  • 姉川之战的过程打了多久?姉川之战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姉川之战,日本

    姊川之战(日语:姉川の戦い)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场战役,织田、德川联军与浅井、朝仓联军于元龟元年6月28日(1570年8月9日)在近江国浅井郡姊川河原(今滋贺县长滨市野村町附近)会战。过程姊川,位于琵琶湖的东北。发源于近江北境的金粪川,一直流到伊吹山以西的尚西流入琵琶湖为止,传说是阎魔大王姐姐龙王的居

  • 姉川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姉川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姉川之战,日本

    姊川之战(日语:姉川の戦い)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场战役,织田、德川联军与浅井、朝仓联军于元龟元年6月28日(1570年8月9日)在近江国浅井郡姊川河原(今滋贺县长滨市野村町附近)会战。据各方的文献记载,当时织田家与浅井家称此次会战为"野村合战",朝仓家则称为"三田村合战","姊川之战"是后来统一天下的

  • 焦山之战:南宋王朝与蒙古的最后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焦山之战,南宋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南宋反抗蒙元征服的最后一战,发生1279年的崖山。但对于当时的小朝廷而言,这样的挣扎已是无奈的最后一拼。早在整整四年前,他们就已经在一场反击战中,消耗了自己全部的军事资源。战场绝非兵力稀缺的南部海岸,而是在可以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关键节点--焦山。绝望中的回光返照面对元朝的进攻 南宋

  • 焦山之战中元军运用了什么战术 该战术是如何运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吕文焕,刘整,伯颜,李庭芝,焦山之战

    1273年2月,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坚守六年后,终因外援断绝,只得开城向元军投降。元军在占据长江上游后,积极调整部署、调兵遣将,准备与南宋王朝做最后的决战。1274年6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兵分两路南伐宋朝:左路军由博罗欢、董文炳以及降将刘整率领,攻取两淮;右路军由伯颜、降将吕文焕率领,顺江而下。27

  • 岑港之战:戚继光对倭寇的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明朝地方大员胡宗宪调集大军,准备攻打那些退缩、驻守在浙江岑港(地名)的汪直余党、倭寇团伙。同年冬季,胡宗宪给了戚继光三千名浙江绍兴籍的士兵,供给戚继光训练成军。一开始,胡宗宪有些急于求成,他对戚继光提出:目前,杀灭倭寇、贼人才是当务之急,戚将军(此时的戚继光官职为参将

  • 岑港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嘉靖三十五年(1556),戚继光以参将职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是年秋,倭寇龙山,大掠乡民,戚继光先后与参将卢镗、俞大猷等协同作战。龙山初战,兵多怯阵,戚继光身先士卒,以“擒贼先擒王”、“三箭射三酋”,威退倭兵。龙山三战三捷,戚继光崭露头角,威名三军。战后,戚继光针对明军在龙山作战中暴露出的军令不行

  • 岑港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岑港之战发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此战明军以上万大军击败了东南的一千武装走私军,耗时半年。最终以明军伤亡三千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且有部分倭寇突围逃窜而落下帷幕。这是明朝历史上代价最大的胜绩。嘉靖朝倭寇的猖獗明嘉靖年间,倭患东南,海盗蜂起,舟山一度成之倭盗盘踞之地,也因此成为平倭的重要战场。

  • 穿鼻条约为什么会是一个假的条约 假条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英国,琦善,穿鼻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晚清的一大土特产。在所有条约中,或许《穿鼻条约》是最特殊的一个。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条约清政府不承认、英国政府也不承认。很多人不解,既然是双方签订的条约,那为何都不承认呢?因为,《穿鼻条约》就是一个假条约,就从来没有签订过,又何谈承认呢。签订条约的逻辑是,双方都认可才会签字。所以,“签订

  • 对于签订穿鼻条约的琦善来说 琦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鸦片战争,穿鼻条约

    琦善(1786年-1854年),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曾任直隶总督。1840年,英舰北犯大沽,他奉命与义律谈判,旋任钦差大臣抵广州,主张对英妥协,后被革职。1853年再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北大营对抗太平军。咸丰四年(1854年)病死军中,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依总督例赐恤,谥文勤。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