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斯坦福桥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斯坦福桥战役的背景

斯坦福桥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斯坦福桥战役的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34 更新时间:2023/12/12 14:20:37

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虽然哈罗德二世击退了挪威人的入侵,但英格兰军队也元气大伤。仅仅几个星期后,哈罗德二世就战死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英格兰随后被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

背景

由于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于1066年1月去世,这触发了一系列围绕英国王座的战争。这些觊觎王座的人遍布西北欧,他们中的挪威国王哈罗德·哈拉尔德集中了300艘船只,携带了大约15000人的军队,入侵英格兰。他于9月抵达英格兰海岸并汇合了由托斯提·葛温森带来的更多的来自于佛兰德斯苏格兰的补充兵员。托斯提在与他的长兄哈罗德(当时已被选为国王)争吵后,被剥夺了诺森伯兰伯爵的爵位后并于1065年被放逐。托斯提参与了1066年春天以来的在英格兰的一系列失败的进攻。1066年夏末,在前进到约克之前,入侵者沿乌斯河航行。在城外他们于发生在9月20日的福佛战役击败了由麦西亚伯爵埃德温和他的兄弟诺森比亚伯爵摩卡带领的北部英国军队。由于这次胜利,入侵者得到了约克的投降,入侵者在短暂的占领该城并掠走人质和给养后,又回到了在Riccall的船上。入侵者与诺森伯兰媾和以换取其支持哈拉尔德登上王位,同时也要求从整个约克郡给更多的人质。

此时哈罗德二世正在南英格兰防御从法国而来的由征服者威廉带领的入侵者,威廉是另一个英国王座的觊觎者。当得知了挪威的入侵后,他带着他的侍卫以及尽其所能召集来的领主日夜不停的一起快速北。在4天内,他的队伍从伦敦到约克郡,一共行进了185英里,这绝对可以让挪威人大吃一惊。当得知挪威人已经要求在斯坦福桥交接其他人质和给养,哈罗德二世迅速穿过约克郡并在9月25日于约定交接地点攻击了挪威人。直到英军出现

在入侵者的视野,入侵者才发现敌军已在眼前。

位置

有争议的是,在战役发生时那里是否有一个村庄和一座桥。一种推测认为,在1066年时还没有斯坦福桥,甚至直到1086年,末日审判书编成时也不没有。这个暗示和描述穿过德特河地点的名字应当是由单词石头(stone)、涉水(ford)、桥(bridge)衍生出来的,即被水漫过的石头(stoneford)与桥梁(bridge)。在村庄的位置,在河床上有一个露出河床的岩石,经有水流过形成一个迷你瀑布。在枯水季节人们可以很容易的从这一处步行或骑马涉水过河。

标签: 斯坦福桥战役英格兰

更多文章

  • 曹恩道夫战役的战争影响是怎样的?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原本菲默还抱持着幻想,认为普军同样也伤亡惨重,如果双方阵亡一样多的话,他手上还会有三万人可以拿来干掉普鲁士的一万人。然而俄军在夜色中的撤退使得逃兵大量增加,最后如果统计伤亡加失踪数字,俄军的损失达到了两万一千人左右(八千人阵亡)。只剩两万兵力的菲默不敢奢望打败普军,于是在隔日便往后方转进。普鲁士虽然

  • 曹恩道夫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东向寻敌但是在东方,形势越来越危急: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后,腓特烈派多纳中将(Dohna,後成为元帅)接替汉斯·冯·列瓦尔德元帅的职务,但是以26,000人的兵力根本无法完成挡住俄军的任务。大约有总数十二万的俄军正在逼近普鲁士本国;其中最接近的是由威廉.菲默伯爵(William Fermor)指挥的四

  • 曹恩道夫战役的参战双方是谁?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曹恩道夫战役(Battle of Zorndorf),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俄罗斯帝国在1758年8月25日的战役。本次战役以普军惨胜作结,被认为是七年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在1757年冬季洛伊滕会战的胜利之后,普鲁士人得以暂时喘一口气,而原本毫无空隙的反普同盟军包围网此时也出现了破绽;由于奥地利军主力

  • 中国历史:后燕与西燕,西燕为何大败?(后燕灭西燕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燕与西燕,南北朝,后燕灭西燕战争

    后燕与西燕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在苻坚同意下回到了邺城。这时丁零的翟斌在洛阳附近新安一带起兵反秦,镇守邺城的坚庶长子苻丕拨兵两千给慕容垂,并派宗室苻飞龙带领氏族骑兵一千为慕容垂的副手,前去镇压翟斌。慕容垂在行军途中袭杀了苻飞龙和一千氐族骑兵,正式同苻坚决裂了。公元384年冬,慕容垂渡过黄河转移到洛阳附近

  • 十六国时期,后燕和西燕哪个才是燕国正统?(后燕灭西燕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后燕和西燕,后燕灭西燕战争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指:西晋灭亡和南北朝之间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南方为东晋,北方为五胡十六国。而十六国的说法则来自北魏史学家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崔鸿的标准是“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其实这一时期的割据政权远不止十六个,而这十六个国家也并不都是五胡所建。西燕(公元384年—394年),鲜卑慕容泓所建

  • 前燕、南燕、后燕、北燕 你知道这些燕国谁先谁后吗?(后燕灭西燕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前燕,南燕,后燕,北燕,后燕灭西燕战争

    现在的历史自媒体除了野史还是野史,今天开始小编给大家整理下各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和最后一位“亡国”君主,因为历史上小的王朝有很多,我们以称帝为标准,中间如果有掉下或者遗漏的,大家留言,我继续搜集资料,喜欢的可以关注。一、前燕,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

  • 拓跋珪政治上的贡献有哪些 拓跋珪为政举措有哪些(拓跋珪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拓跋珪,皇帝,北魏,拓跋珪复国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

  • 平灭数国的盖世雄豪拓跋珪:北魏因为他而崛起(拓跋珪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拓跋珪,北魏,灭国,,拓跋珪复国

    拓跋珪在攻灭刘卫辰部的战争中,共获良马三十多万匹,牛羊四百多万头,奠定了国家繁盛的物质基础,周围各部落纷纷降服。天下大乱时大败燕国的出世英雄苻坚攻伐东晋失败后,北中国狼烟四起,从前的部族蜂拥叛乱,大家打得不亦乐乎。慕容垂乘苻坚败兵之际收复了前燕的失地,自己称帝,恢复了燕朝(史称后燕)。慕容垂立国后,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 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北朝皇帝,北魏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复国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 立花四天王之一:十时连贞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十时连贞,日本,立花四天王

    十时连贞(弘治3年(1556年)-1644年),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通称摄津守,孙右卫门、晚年号雪斋。十时惟次次子。立花家老,为立花四天王之一。十时氏为九州丰后国之中的国人众,仕于其中势力较大的户次氏,并且依附统领丰后的大友家。 连贞之父惟次(通称十时摄津)所属的十时氏跟随主君户次鉴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