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斯坦福桥战役的伤亡情况如何?斯坦福桥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斯坦福桥战役的伤亡情况如何?斯坦福桥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02 更新时间:2024/1/22 19:43:21

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虽然哈罗德二世击退了挪威人的入侵,但英格兰军队也元气大伤。仅仅几个星期后,哈罗德二世就战死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英格兰随后被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

战斗过程

战局对于挪威人来说极为不利,他们的军队被分割为两股,一些人留在德特河西岸,而主力部队停留在东岸;由于事前没有想到撒克逊人会突然进攻,再加上这天天气出奇的热,挪威人把盔甲都留在了船里。撒克逊军队很快击溃了西岸的挪威军队,等到撒克逊部队的主力到达时,留在西岸的挪威人不是被杀就是逃过了河。但是撒克逊人在过桥时被拖延了一段时间。根据民间故事的说法,一名手持战斧的挪威巨人站在桥上一力阻挡了整支撒克逊军队。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记载,这名巨人至少砍倒了40名英格兰士兵。最后一个英格兰人靠着半块木板漂到桥下,用长矛刺透桥板击中了挪威巨人,这才杀死了他。

不管撒克逊人受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挪威人获得了喘息之机。他们组成了一道盾墙来抵御英国人的进攻。哈罗德的军队一拥过河,排成了一道比挪威军队稍窄的阵线,随后发动了冲锋。尽管没有披铠甲对于挪威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劣势,双方仍然激战了数小时之久。最终挪威军队开始显露出败象,撒克逊人趁势突破了对方的盾墙防御,并对敌人的侧翼进行了合围。哈拉尔德被一支流矢射中气管,当场毙命。托斯提格也战死阵中。挪威军队开始瓦解,并且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在雷考看守船只的挪威军队在哈拉尔德的女儿的未婚夫埃斯泰因·奥瑞(Eystein

Orri)的率领下赶来增援。因为长途跋涉,这支援军中的一些人在到达战场之前就因为劳累而跌倒甚至死去。这些战士全副武装加入战斗,他们的反击被挪威人称为"奥瑞之风暴"(Orri's

Storm)。他们的确短暂的阻挡了撒克逊人的凶猛势头,但是很快因为寡不敌众而战败,奥瑞本人也被击杀。至此,挪威军队彻底溃败,撒克逊人一路追击,有的挪威人在逃跑时溺毙在河里。

难以想象在如此狭小的战场竟战死了如此之多的士兵,据说在此役七十年之后这里的土地仍然因为白骨堆积而显成白色。

后果

战后哈罗德残存的挪威人(包括哈拉尔德的儿子奥拉夫(Olaf)和奥科尼伯爵保罗·索芬森(Paul Thorfinnsson, Earl of

Okney))达成了和平协议。挪威人被允许离开英格兰,前提是他们必须发誓永不踏上英格兰海岸。挪威人来的时候乘坐300艘船,回去的时候只能坐满24艘船了,这足可见他们的人员损失之大。他们先是退回奥克尼群岛,并在那里过冬。来年春天,奥拉夫返回了挪威。挪威王国随后分裂,奥拉夫和他的兄弟玛格努斯(Magnus)分别治理一部分国家。

斯坦福桥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也就是9月28日,诺曼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南海岸登陆。哈罗德只好带着自己这支刚刚经历过一次战斗而疲惫不堪的军队火速南下迎敌。10月14日,哈罗德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兵败被杀,宣告了诺曼征服的开始与盎格鲁-撒克逊统治时代的结束。由于众多的塞恩贵族战死在斯坦福桥和黑斯廷斯,撒克逊人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来面对诺曼大军。

标签: 斯坦福桥战役英格兰

更多文章

  • 斯坦福桥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斯坦福桥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斯坦福桥战役,英格兰

    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虽

  • 曹恩道夫战役的战争影响是怎样的?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原本菲默还抱持着幻想,认为普军同样也伤亡惨重,如果双方阵亡一样多的话,他手上还会有三万人可以拿来干掉普鲁士的一万人。然而俄军在夜色中的撤退使得逃兵大量增加,最后如果统计伤亡加失踪数字,俄军的损失达到了两万一千人左右(八千人阵亡)。只剩两万兵力的菲默不敢奢望打败普军,于是在隔日便往后方转进。普鲁士虽然

  • 曹恩道夫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东向寻敌但是在东方,形势越来越危急: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后,腓特烈派多纳中将(Dohna,後成为元帅)接替汉斯·冯·列瓦尔德元帅的职务,但是以26,000人的兵力根本无法完成挡住俄军的任务。大约有总数十二万的俄军正在逼近普鲁士本国;其中最接近的是由威廉.菲默伯爵(William Fermor)指挥的四

  • 曹恩道夫战役的参战双方是谁?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曹恩道夫战役(Battle of Zorndorf),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俄罗斯帝国在1758年8月25日的战役。本次战役以普军惨胜作结,被认为是七年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在1757年冬季洛伊滕会战的胜利之后,普鲁士人得以暂时喘一口气,而原本毫无空隙的反普同盟军包围网此时也出现了破绽;由于奥地利军主力

  • 中国历史:后燕与西燕,西燕为何大败?(后燕灭西燕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燕与西燕,南北朝,后燕灭西燕战争

    后燕与西燕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在苻坚同意下回到了邺城。这时丁零的翟斌在洛阳附近新安一带起兵反秦,镇守邺城的坚庶长子苻丕拨兵两千给慕容垂,并派宗室苻飞龙带领氏族骑兵一千为慕容垂的副手,前去镇压翟斌。慕容垂在行军途中袭杀了苻飞龙和一千氐族骑兵,正式同苻坚决裂了。公元384年冬,慕容垂渡过黄河转移到洛阳附近

  • 十六国时期,后燕和西燕哪个才是燕国正统?(后燕灭西燕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后燕和西燕,后燕灭西燕战争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指:西晋灭亡和南北朝之间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南方为东晋,北方为五胡十六国。而十六国的说法则来自北魏史学家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崔鸿的标准是“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其实这一时期的割据政权远不止十六个,而这十六个国家也并不都是五胡所建。西燕(公元384年—394年),鲜卑慕容泓所建

  • 前燕、南燕、后燕、北燕 你知道这些燕国谁先谁后吗?(后燕灭西燕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前燕,南燕,后燕,北燕,后燕灭西燕战争

    现在的历史自媒体除了野史还是野史,今天开始小编给大家整理下各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和最后一位“亡国”君主,因为历史上小的王朝有很多,我们以称帝为标准,中间如果有掉下或者遗漏的,大家留言,我继续搜集资料,喜欢的可以关注。一、前燕,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

  • 拓跋珪政治上的贡献有哪些 拓跋珪为政举措有哪些(拓跋珪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拓跋珪,皇帝,北魏,拓跋珪复国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

  • 平灭数国的盖世雄豪拓跋珪:北魏因为他而崛起(拓跋珪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拓跋珪,北魏,灭国,,拓跋珪复国

    拓跋珪在攻灭刘卫辰部的战争中,共获良马三十多万匹,牛羊四百多万头,奠定了国家繁盛的物质基础,周围各部落纷纷降服。天下大乱时大败燕国的出世英雄苻坚攻伐东晋失败后,北中国狼烟四起,从前的部族蜂拥叛乱,大家打得不亦乐乎。慕容垂乘苻坚败兵之际收复了前燕的失地,自己称帝,恢复了燕朝(史称后燕)。慕容垂立国后,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 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北朝皇帝,北魏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复国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