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闪米特人的起源是什么?闪米特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闪米特人的起源是什么?闪米特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86 更新时间:2023/12/31 23:37:15

征服两河

闪米特人的历史十分久远,约公元前3000初,闪米特人的的一支:卡德人迁徙到两河流域北部,他们在萨尔贡一世的带领下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阿卡德国。公元前2191年,闪米特人的另一支—库提人进攻阿卡德王国。随着这美索不达米亚的混战,苏美尔人重新征服了两河流域,这期间苏美尔人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公元前2007年,爱兰人征服两河流域。从此苏美尔人退出历史舞台。

苏美尔人消失后,闪米特人的一支—阿摩利人开始建立巴比伦,他们在汉谟拉比的领导下经过征战,统一了两河流域,留下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550年,波斯帝国建立,随后征服了巴比伦帝国。

统一阿拉伯

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离埃及,在西奈半岛上停留了大概一代人的时间,随后进入巴勒斯坦,征服了当地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南人。前1000年,大卫建立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约前935年分裂为以色列王国犹太王国。前721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亡。前586年犹太王国又被迦勒底王国所灭。公元前63年起,两者均并入罗马。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流散到世界各地。

公元61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随后闪米特人在阿拉伯人的光环下进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在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后,阿拉伯人巨大的战斗潜力彻底激发出来,几十年时间,一个西起摩洛哥,东到中亚,北至土耳其西班牙,南到苏丹,也门的阿拉伯帝国建立。

巴勒斯坦随后迎来了阿拉伯人长达千年的统治,这时的巴勒斯坦经济,化开始快速发展,阿拉伯人开始重建耶路撒

闪米特人的统一:闪米特(塞姆)是西方对从叙利亚到阿拉伯半岛游牧民族的称呼,近现代指说闪含语系中的闪米特语族在北非、西亚各民族的统称,闪米特人的称呼是起源于西亚一神论兴起时代,大约是公元前三世纪,与罗马、希腊等多神教区别,也吸收了两河苏美尔文明中创世纪挪亚方舟的内容,把先知诺亚的长子塞姆作为祖先。但是就民族血缘性质看,从叙利亚到阿拉伯半岛、北非地区,这里的各民族都有从语言到习俗,以及血缘上的亲近关系,所说的闪含语系和传统,从远古时代起就有共同点。闪米特族地区最早建立过亚述、巴比伦、犹太、迦太基等国家。其中亚述人曾建立横跨亚非的帝国,但是整个闪米特地区没有真正统一,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没有纳入亚述。在以后的历史中,闪米特族地区始终是多民族的分裂状态,先后被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等非闪米特族的庞大帝国统治,但受闪米特族一神论思想的影响先后建立的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却日益巨大,也为未来闪米特族的统一打下基础。萨珊帝国攻入阿拉伯半岛后,促进了这里众多游牧部落对外联系,半岛上的商业城市麦加、麦地那为核心的地区经济、军事力量增强。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统一了半岛,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阿拉伯帝国,这个帝国首次把闪米特族各地区和各民族统一起来,也真正首次实现闪米特人的统一,闪米特人的统一是民族、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十字军东征

阿拉伯帝国由于过于庞大,很快瓦解了,可是一些分散的阿拉伯国家仍然存在,这时伊斯兰化的突厥人也来到了巴勒斯坦一带。公元1095年11月,欧洲的基督徒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总共竟有8次之多(另说9次)。阿拉伯人和突厥人为了保护家园浴血奋战,打退了所有的十字军东侵。公元1291年,卡拉温的继承者卡利尔攻占圣·让·阿克,叙利亚的十字军王朝灭亡。这标志着十字军东侵的彻底失败。

阿拉伯人为了保卫巴勒斯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使得阿拉伯人统一的梦想破灭,巴勒斯坦迎来了突厥人的统治,可是巴勒斯坦的居民仍然是阿拉伯人,也就是说阿拉伯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巴勒斯坦。

近代史

近代的闪米特是悲惨的,闪米特的子孙之一—犹太人在欧洲饱受基督徒的欺凌,虽然在阿拉伯帝国居住的犹太人可以得到保护,可是毕竟人数太少了。犹太人大多从事着发放高利贷这类的“贱业”,地位低下。阿拉伯人则不是在阿拉伯半岛游牧,就是外出经商。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东西方的商道,欧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从而带动了文艺复兴,欧洲开始发展,阿拉伯人的商业竞争力开始下降,从而造就了曾经强悍的阿拉伯民族的没落。

二战时期,德国开始实行法西斯专政,开始对犹太人迫害。这次战争唤醒了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他们开始考虑建立国家。他们开始并非打算在巴勒斯坦建国,乌干达,南美洲和中国东北都是选择地点,可是他们考虑利弊后,决定建国于巴勒斯坦。美国等西方列强,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支持以色列建国于巴勒斯坦,并无偿提供军事援助。从此,中东再无宁日,闪米特内部开始自相残杀。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怨恨的释放。

阿拉伯人、犹太人及叙利亚人都是闪米特人。今天生活在西亚北非的大部份居民,不过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的贡献在于:创建伊斯兰教,增强了被同化地区的联系,加强东西方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数字以及西方的哲学都经过阿拉伯人的口进行传播。在世界文明史上,阿拉伯人功不可没。

犹太人

犹太人的贡献在于:近代史上涌现了一大批的在科学,艺术方面的有用之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犹太人的比例也不小。

标签: 闪米特人阿拉伯人

更多文章

  • 闪米特人:用来指代民族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的人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闪米特人,阿拉伯人

    闪米特人(阿拉伯文:??????,拉丁转写:samium;德文:Semiten)一词由德国人August Ludwig von Schl?zer(1735—1809)于1781年提出,用来指代民族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的人群,灵感来自《圣经》诺亚的长子Shem(闪)。闪米特人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包含

  • 腓尼基人来源于哪里?腓尼基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腓尼基人,闪米特人

    腓尼基是古代一个城邦国家,位于叙利亚沿岸,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由于腓尼基地处西亚海陆交通的枢纽地区,所以航海和商业特别发达。在古埃及的文献里,腓尼基称为“腓尼赫”。古希腊人称它为“腓尼基”,意思是“紫红之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当时的埃及、巴比伦、赫梯以及希腊的贵

  • 英文的26个字母来源于腓尼基人的文字吗?现在的腓尼基人都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腓尼基人,闪米特人

    今天我们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源头是腓尼基人的22个字母。腓尼基人是忙于业务的商人,不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刻写两三个字母上。于是,他们开始工作,从而发明了一个大大优越于旧文字的新文字系统。他们借用古埃及人的几个象形文字,并简化苏美尔人的若干楔形文字,为便于书写迅速舍弃掉旧文字系统的好看字样,终于把数千

  • 腓尼基人:西部闪米特人的西北分支,创立了腓尼基字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腓尼基人,闪米特人

    腓尼基人(Phoenician)是一个古老民族,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被希腊人称为腓尼基人,是西部闪米特人的西北分支,创立了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腓尼基人是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为迦南人,是西部闪米特人的西北分支。

  • 哈罗德国王在斯坦福桥战役中遇到什么困难 哈罗德是什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格兰,英国,哈罗德,斯坦福桥战役

    哈罗德国王的困境到1066年9月中旬,新加冕的英国国王哈罗德·戈德温森面临着一个可怕的困境。整个夏天,他一直在观看英格兰南部海岸准备入侵诺曼底公爵威廉。随着夏季进入9月份,跨渠道入侵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遥远。在1066年9月8日,哈罗德做出了决定性的决定,以击败他的许多海岸防线。突然,有消息传来哈罗德

  • 斯坦福桥战役的伤亡情况如何?斯坦福桥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斯坦福桥战役,英格兰

    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虽

  • 斯坦福桥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斯坦福桥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斯坦福桥战役,英格兰

    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虽

  • 曹恩道夫战役的战争影响是怎样的?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原本菲默还抱持着幻想,认为普军同样也伤亡惨重,如果双方阵亡一样多的话,他手上还会有三万人可以拿来干掉普鲁士的一万人。然而俄军在夜色中的撤退使得逃兵大量增加,最后如果统计伤亡加失踪数字,俄军的损失达到了两万一千人左右(八千人阵亡)。只剩两万兵力的菲默不敢奢望打败普军,于是在隔日便往后方转进。普鲁士虽然

  • 曹恩道夫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东向寻敌但是在东方,形势越来越危急: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后,腓特烈派多纳中将(Dohna,後成为元帅)接替汉斯·冯·列瓦尔德元帅的职务,但是以26,000人的兵力根本无法完成挡住俄军的任务。大约有总数十二万的俄军正在逼近普鲁士本国;其中最接近的是由威廉.菲默伯爵(William Fermor)指挥的四

  • 曹恩道夫战役的参战双方是谁?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恩道夫战役,普鲁士,俄罗斯

    曹恩道夫战役(Battle of Zorndorf),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俄罗斯帝国在1758年8月25日的战役。本次战役以普军惨胜作结,被认为是七年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在1757年冬季洛伊滕会战的胜利之后,普鲁士人得以暂时喘一口气,而原本毫无空隙的反普同盟军包围网此时也出现了破绽;由于奥地利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