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17年俄国革命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1917年俄国革命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04 更新时间:2024/1/22 10:50:20

1917年俄国革命是1917年于俄国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统称,这些运动最终推翻了俄罗斯帝国并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在1917年3月(儒略历2月)的第一次革命使得罗曼诺夫朝被推翻,临时政府掌权。同年11月(儒略历10月)的第二次革命使得临时政府遭推翻,被布尔什维克(共产)政府取代。

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是一次爆发于圣彼得堡、自然普及的革命。混乱中,杜马(俄帝国议会)的成员取得了国家的统治权,成立俄国临时政府。国军的领导人认为他们无法压制革命浪潮,而后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退位,正式赋予了临时政府权力。由较激进的社会主义党派所领导的苏维埃(工人的会议),最初同意由临时政府统治,但坚决要求拥有能影响政府及支配多批国民军队的特权。二月革命的背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军事严重受挫之时,国境内充斥着军队与哗变。

一个双权鼎立的时代因而确立,其中临时政府握有国权,而由社会主义者所领导的国民组织苏维埃,则拥有下层社会平民与左派的拥。在如此暴动与罢工频繁的混乱时期,临时政府决议继续未完的战役,反之,布尔什维克与其他社会主义派系选择放弃先前投入于战争的心血。布尔什维克将工人民兵部队组织为红卫兵(后来的红军),并对其强力控管。

在十月革命(公历9月)中,由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与工人的苏维埃连手推翻了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自命为各政府部门的领袖,并夺取农村的统治权,设立契卡镇压异己。为结束战事,1918年3月,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红派(布尔什维克分子)与白派(非布尔什维克分子)旋即爆发了内战。战火持续了数年,最终由布尔什维克获胜。革命为苏联的建立铺了路。许多著名历史事件接连在莫斯科与彼得格勒上演的同时,国内各城市、少数民族之间及农村也如火如荼的推展着各式各样的运动。而在乡郊地区,则由农民接管、并重新分配了当地领土。

1917年俄国革命的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着相悖现象。沙皇专制制度是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革命的结果并未造成人民和社会从专制桎梏下的大解放。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联盟国家,是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多数非俄罗斯人也未得到民族自决权。斯大林时代把这种制度推极端,使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意识形态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国家社会主义。这种制度虽使苏联的经济、化、国防力量有很大的发展,却严重地影响了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国家完全的现代化。文章分析了这一相悖现象的原因,也总结了几条历史教训。

1917年的俄国革命无疑是本世纪历史上的重大事变。对于这次革命,主要是十月革命,无论在俄国还是在世界上,一开始就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评论。肯定者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反对者则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的政变",是"整个俄国的最大灾难"。

1917年俄国革命的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国家力量和国际地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在俄国革命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下,二战后一系列欧亚国家也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历史的发展却发生了出乎意料的逆转。1991年底,那个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强国的苏联却匆匆解体。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告一段落。以镰刀斧头为标志的革命红旗被旧俄国的三色旗所取代。苏维埃制度改变为杜马制、总统制共和国,经济上完全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人们对历史的分析和评论往往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还在1989年,在苏联就出版了一本《1917年的十月:伟大的世纪事件还是社会灾难?》的争论文集1。在苏联解体和俄国转轨以后,争论就更热烈了。在这些争论中概括起来还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革命是历史规律性的表现,反对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另一种观点则完全否定那次革命的历史作用,认为如果没有十月革命,早就开始的从上而下的改革会把俄国引向完全现代化的道路,人民就不会像在苏维埃制度下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究竟应如评价1917年的俄国革命呢?笔者认为,历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总是表现为曲折复杂和千姿百态。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它是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种表现。历史学家不能抱怨历史,也不能改变历史,只能根据资料去追溯和再现历史的过程,分析其内在联系,总结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也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行动,而是一次社会变革,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问题在于这次革命的后果与原因之间存在着某种相悖的现象。我们应该研究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它对人们提供的教益。

标签: 1917年俄国革命俄国

更多文章

  • 世界史: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1917年俄国革命,俄国

    1917年俄国革命是1917年于俄国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统称,这些运动最终推翻了俄罗斯帝国并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在1917年3月(儒略历2月)的第一次革命使得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临时政府掌权。同年11月(儒略历10月)的第二次革命使得临时政府遭推翻,被布尔什维克(共产)政府取代。原因从二月到十月的俄

  • 中国曾经的藩属国有哪些?现在都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藩属国,清朝

    朝鲜从西汉开始,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在清朝兴起以前,朝鲜与明朝保持着传统的宗藩关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鲜赐玺书,从而确立起两国间的宗藩关系)。朱元璋曾欲效仿元朝与高丽王朝联姻一样和李成桂联姻,但朱元璋为什么出尔反尔?原来,高丽王被篡位时有几个高丽大臣逃到南京告诉朱元璋高丽内乱请

  • 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会战:博罗季诺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博罗季诺战役,法国,俄国

    是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一次会战。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俄国。俄军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俄国方面的战略企图是在防御中消耗法军;拿破仑则希望以集中自身优势,一次

  • 博罗季诺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背景及双方军力情况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博罗季诺战役,法国,俄国

    是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一次会战。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俄国。俄军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俄国方面的战略企图是在防御中消耗法军;拿破仑则希望以集中自身优势,一次

  • 世界著名战役:历史上单日伤亡最大的博罗季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博罗季诺战役,法国,俄国

    在1812年,由于俄罗斯违反了大陆封锁令,仍在和英国人做生意,拿破仑决定出兵俄罗斯,来惩罚俄罗斯的行为。在1812年的6月24日,拿破仑的大军进入了俄罗斯。拿破仑的军队一共有60万人,其中有24万法军。拿破仑在北部的波罗的海派了麦克唐纳率领3.4万人掩护拿破仑的左翼,在南部也派了一些军队,自己则率领

  • 近代有哪些宗藩关系?分别是哪些国家(宗主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宗主国,清朝

    通过商品交换进行剥削,是宗主国剥削殖民地和仆从国的最一般的基础。这就是处在有利条件下的宗主国,以较少的劳动交换殖民地和仆从国较多的劳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宗主国以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工业制品给殖民地和仆从国,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向殖民地和仆从国购买初级产品,并极力扩大这两种价格的差距;要殖民地和仆从国实

  • 为什么说万里草原丝路是以契丹为唯一宗主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丝路,契丹,宗主国

    在中国历史上,辽代(时称大契丹国)在东南西北都开有榷场,和各个国家民族进行贸易,特别是由西向东,这种榷场分布在上万里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各个站点上,造成了陆路丝绸之路的最为繁荣的时代。而且,辽代第一次将榷场开进了阿拉伯地区,并且使这个名为“大食”的地区臣属与自己,尽管是名义上的臣属,也是重大的历史突破。

  • 东芝事件是怎么回事?苏联为什么要买东芝的精密机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芝事件,日本,美国

    “东芝事件”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冷战时期日本违背“巴统条约”,以狸猫换太子的方式向前苏联出口了一批“巴统条约”明令禁止的数控机床设备,后来又被人揭发的事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由美国发起,其它16个成员国组成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成立,由于总部设在巴黎所以该组织又被成为“巴黎统筹委员会”

  • 东芝事件为何会发生?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芝事件,日本,美国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东芝机械公司曾与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谋,非法向前苏联出口大型铣床等高技术产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负有直接责任。此案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这就是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安全危害最大的军用敏感高

  • 东芝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芝事件,日本,美国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东芝机械公司曾与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谋,非法向前苏联出口大型铣床等高技术产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负有直接责任。此案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这就是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安全危害最大的军用敏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