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普瓦捷会战发生于什么时候?背景及起因是什么?

普瓦捷会战发生于什么时候?背景及起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95 更新时间:2024/1/22 8:36:52

普瓦捷会战是指公元732年,查理·马特率领的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进行的一次会战,最终使阿拉伯人丧失了北进扩张的能力和法兰克人损失了1500多人,史称普瓦捷会战或图尔会战。

阻止阿拉伯扩张之战

普瓦捷(英语:Battle of Poitiers、法语:Bataille de

Poitiers)普瓦捷(Poitiers)位于法国中部克兰河畔,是普瓦图-夏朗德大区的首府和维埃纳省的省会。普瓦捷所处的地理处置,使其成为欧洲古战场之一,在此曾发生过许多重要战役,最重要的莫过于阻遏阿拉伯人扩张的普瓦捷会战。普瓦捷会战发生于公元732年,这次会战使阿拉伯人遭受了自进占西班牙以来最重大的失败,并从此丧失了北进扩张的能力,而法兰克人则捍卫了国家的独立,遏止了阿拉伯国家进一步扩张。

起因

公元732年,查理·马特率领的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进行的一次会战,史称普瓦捷会战或图尔会战。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创建了伊斯兰教。

此后,穆罕默德及其后继者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不仅迅速统一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地区,而且还以圣战的名义大规模地外扩张。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在征服了整个西亚和北非地区之后,又挥渡过了地中海,灭掉西哥特国,征服比利牛斯半岛,很快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大帝国。随即大马士革的哈里发把消灭拜占庭,征服整个基督教世界,确立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于是,哈里发苏莱曼决定把君士坦丁堡作为第一个攻占的对象。717年8月15日,阿拉伯人

的数十万军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但事与愿违,阿拉伯人围城十几个月,不仅没有攻克君士坦丁堡,而且还被"希腊火"烧成了"秃鸡",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拜占庭帝国皇帝奥乘胜扩大战果,把阿拉伯人的势力逐出小亚细亚。阿拉伯人并未因此次挫折而放弃实施占领欧洲、把地中海变成阿拉伯内湖的战略目标,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以西班牙为基地,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军法兰克王国,征服日耳曼世界,然后再攻下君土坦丁堡,凯旋大马士革。

这样,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与信奉基督教的法兰克人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法兰克王国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公元715年查理·马特继任宫相之后,为了长治久安,进行采邑制改革,建立起一支职业性的重装骑兵。这不仅为骑士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击败阿拉伯人的侵略准备了条件。

入侵

731年,西班牙总督阿布德率领数万阿拉伯军队踏上入侵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军队主要是轻骑兵,他们行动迅速,非强悍勇猛,因而具有巨大的威慑力量。阿拉伯人在征战过程中,把所占领的土地归阿拉伯哈里发的国家所有,而掠城的财物则按《古兰经》的规定进行分配:先知及其氏族得五分之一,步兵得五分之一,骑兵得五分之三,这样就激发了士兵发战争财的热情。

他们还把侵略当作圣战,在"前面就是天堂,后面就是地狱"的战斗口号的鼓舞下对外进行扩张。阿布德集中他的军队主力从陆路向法兰克王国腹地挺进,侵略矛头直指波尔多。阿基坦公爵欧多与之交战,欧多失败,波尔多被攻占,烧杀抢掠一空。就在阿拉伯人大举入侵法兰克王国之时,宫相查理·马特立即率军南下迎击阿拉伯人。

曾闹独立的阿基坦公爵欧多,面对阿拉伯人的入侵只得放弃独立,投奔查理·马特,以便共同抵御侵略者。为了统一行动,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查理·马特特意给欧多写了一封信,大意是,现在最好不要阻止阿拉伯人的前进,过早地发动进攻。这是因为阿拉伯人正处于狂热之中,他们那无限的贪欲和对自己胜利的信心,促使他们鼓足了勇气,勇气比兵器和人数更厉害。因此,我们要忍耐,等他们满载而归时再攻击他们那时他们发了财,已丧失了斗志。我们向他们发动攻击,肯定能取得胜利。欧多听从了查理·马特的指挥,没有过早行动。

查理·马特的突然出现,使阿拉伯人大为震惊,因为他们现已掠夺了大量的财物,所有的骡马都载满了财物,丧失了所有机动性。为了迎击查理·马特的进攻,阿布德曾打算放弃这些胜利品,但他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他的部下不肯服从命令。公元732年10月,在对峙7天之后,两军在图尔地区开始了军事动。最初,只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之后,阿布德决定向提尔斯退却。然而,当他发现劫掠的财物还未运出战斗区时,遂决定停下来接受会战。

开战

阿布德的军队主力是轻骑兵,惯于使用枪和剑,很少使用弓矢,也基本不穿甲胄,机动性很强,是一支纯粹攻击性的军队,而弱点就是不善于防御。基于此,

无论在种环境下,阿布德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攻击放在首位。查理·马特的军队,经过军制改革,骑兵和步兵兼而有之,骑兵是贵族化的重装骑士部队,他们穿着甲胄,行动虽然不如阿拉伯人的轻骑兵那样灵活,但能攻善防,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优于阿拉伯人的轻骑兵。步兵也身穿盔甲,不易受到标枪刀剑的伤害。每个步

兵还手持防盾,当他们面对骑兵进攻时,可用防盾组成铜墙铁壁似的盾墙。步兵的武器有刀剑、匕首、标枪和两种不同用途的战斧,一种是舞动的,一种是投掷的,

具有很大的杀伤力,特别是对轻骑兵,能构成极大的威胁。这就是查理·马特不急于出战,采取先防御后进攻战术原因所在。他把军队列成一个坚强的方阵,步兵在

前,其核心是法兰克的亲信部队,即重装骑兵,准备迎战。阿布德开始组织他的骑兵向法兰克军队发起猛烈的冲击,会战开始。阿拉伯骑兵一次又一次地向法兰克人的方阵冲击,但丝毫没有动摇法兰克人的阵容。法兰克人手臂粗壮,手掌如铁,不仅用盾墙挡住了阿拉伯人凶猛的冲击,而且用刀剑和战斧砍杀了许多阿拉伯人。

战斗进行到黄昏时分,欧多公爵率领他的阿基坦部队加入战斗。他没有参加正面进攻,而是绕过阿拉伯军队的侧翼,向阿布德的营地发动突然袭击,那里堆放着抢劫来的无数财宝。阿拉伯军人听到营地被劫的消息,立即退出战斗返回营地。但营地早已被阿基坦的军队占领了,他们的首领阿布德这时也成了刀下鬼。他们看到营地已丢,统帅已死,败局已定,遂溃散而逃。这时,天已经黑暗,查理·马特收兵回营,会战暂停。翌日,查理·马特又排列好他的部队,准备抗击阿拉伯这的新进攻。

胜利

可是他的侦察部队很快回来向他汇报说,阿拉伯人昨晚就逃之夭夭了。按道理,查理·马特听到敌人南逃的消息,应当立即命令部队追击逃敌。但他没有这样做,究其原因有三个:其一,阿拉伯军队主要是轻骑兵,又加之是溃逃,其行进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且他们已逃跑一整夜了,行动相对迟缓的重装骑兵去追击,是根本追不上的。其二,阿拉伯人南逃时,把劫掠物都丢弃了,这对查理·马特的军人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他们为了发战争财,也就不愿意去追击逃敌了。其三,查理·马特为了牵制欧多,在欧多的南边保留着阿拉伯人的威胁,是比较有利的。所以,查理·马特搜集完战利品之后,就回师北上了。

结果

普瓦捷会战,法兰克人只损失了1500多人,而阿拉伯人则死亡不详(大概也就千人上下)。查理·马特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公元735年,欧多去世,查理·马特进军阿基坦,强迫欧多的两个儿子臣服于他。在以后的4年中,查理·马特多次与阿拉伯人交战,这可谓图尔会战的继续。战争的结果,迫使阿拉伯人撤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伊斯兰教徒征服欧洲,把地中海变成阿拉伯帝国内湖的阴谋终于化为泡影。

影响

此战的胜利,对西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它避免了欧洲,特别是西欧被伊斯兰化,从而使西方化得以在基督教的外壳下

保存和发展。其次,它为查理曼帝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正是这次会战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查理·马特的威望,使他开创的采邑制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他的儿子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开拓了道路,也为他孙子查理大帝于800年建立加洛林帝国奠定了基础。

标签: 普瓦捷会战法国

更多文章

  • 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普瓦捷会战:法国国王被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法国,,普瓦捷会战

    起因1356年,英国王之子爱德华(黑太子)的一次远征,行程纵贯法国,从海峡一直打到地中海才转身,身后留下一片瓦砾场和哭天抢地的孤儿寡妇。法王约翰二世固守城池,不敢迎战,甚至在敌人到来之前主动破坏。但到了次年,爱土匪带着抢来的大包小裹准备回“山”的时候,约翰二世最终还是顶不住国人求战的压力,被迫率军来

  • 丁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怎么被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丁朝,越南

    南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然后就是充满大量神话色彩的部落联盟时代,到了中国的秦汉时期,越南受中国直接管辖,并持续到五代十国时期,越南一直处在州郡割据的局面。公元968年,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市)豪族丁部领(924年—979年)击败各个割据势力,征服越南全境,同年称帝,建立丁朝,定都华闾,

  • 丁朝的经济发展怎么样?和宋朝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丁朝,越南

    在丁朝时期,铸有「大平兴宝」(钱币上的「大」即「太」),它的形制,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是「大平兴宝」光背钱。钱面上的「大平兴宝」四字对读,书法介乎楷隶之间,钱径约为23.5毫米,厚约1毫米,重约2.2克。这类光背钱每一个都不尽相同,有大字大样钱、小字大样钱,有的字迹精细,有的粗壮。另一种是「大平兴宝

  • 丁朝:越南地区从中国正式独立后第一个封建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丁朝,越南

    丁朝(越南语:Nhà ?inh ;时间:968─980年),是越南的封建朝代,也是越南地区从中国正式独立后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建立者丁部领扫荡越南境内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当时国境相当于现时的北部),乃于968年建政称帝,国号大瞿越。越南于10世纪以前,长期是中国的领土,到丁朝开国,订立制度,渐具国

  • 穆尔滕之战的详细过程介绍,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穆尔滕之战,法国

    格拉松战役之后,勃艮第公爵查理开始重组了他的新式军队。当务之急是改进自己的炮兵,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在瞬息万变的会战中支援步兵作战。于是查理给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此外大炮的重量也被限制和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跟上部队,迅速部署。为了对付瑞士

  • 穆尔滕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穆尔滕之战,法国

    格拉松战役之后,勃艮第公爵查理开始重组了他的新式军队。当务之急是改进自己的炮兵,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在瞬息万变的会战中支援步兵作战。于是查理给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此外大炮的重量也被限制和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跟上部队,迅速部署。为了对付瑞士

  • 最后一个独立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穆尔滕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胆的查理,勃艮第公爵,穆尔滕之战

    大胆的查理是最后一个独立的勃艮第公爵(1467~1477)。以他的才华本来可以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中间创造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因为不走运而失去了一切。勃艮第公爵是好人菲利普三世与葡萄牙的伊莎贝拉之子,生于第戎。大胆的查理是计划统一法兰西的国王路易十一最危险的敌人。他们小时候作为玩伴一起生活了五年

  • 车臣战争战地照,让人心酸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车臣战争,世界

    1999年,为了对付气焰日益嚣张的车臣叛军,俄罗斯决定再次出兵车臣,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在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的指挥下,俄军最后取得胜利,大股车臣叛军被歼灭,但俄军亦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这次战争中,俄军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

  • 车臣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发生过几次车臣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车臣战争,世界

    苏联解体之后,当时所有的加盟国都纷纷独立出去,当时俄罗斯属于苏联地图上占比最大的国家,当时苏联大多的武器和军事要地都建立在俄罗斯境内,所以俄罗斯当时继承了苏联所有的军事力量,但是刚刚独立出来的俄罗斯经济也遇到了危机。俄罗斯经济上的危机大多都是苏联历史留下来的问题,而且适逢刚独立出来的俄罗斯,国家内部

  • 阮朝与中国的关系怎么样?阮朝有着怎样的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阮朝,越南

    外交方面,阮朝恢复与中国清朝的宗藩关系,与法国从交好到交恶,在印度支那半岛则积极增加影响力。嘉隆帝立国之始,便派使到清,求封为“南越国王”,清朝嘉庆帝不认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于是开始以“越南”为国名。对于法国,因嘉隆帝曾在开国战争中求助于法人,故此阮朝初年优待朝中的法籍人士,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