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爱斯基摩人是从亚洲迁徙过去的吗?爱斯基摩人是黄种人吗

爱斯基摩人是从亚洲迁徙过去的吗?爱斯基摩人是黄种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19 更新时间:2024/2/19 1:26:40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1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因此,应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

爱斯基摩人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其居住地域从亚洲东海岸一直东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岛和格陵兰岛,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通西方人把爱斯基摩人分为东部爱斯基摩人和西部爱斯基摩人。西部爱斯基摩人指留申群岛、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麦肯齐三角洲地区讲因纽特语的居民。这些地区的爱斯基摩化深受相邻地区亚洲和美国印第安人文化的影响。

东部爱斯基摩人指北美北极地区的中部和东部讲因纽特语的居民。当人们不分青红皂白笼统地称之为爱斯基摩人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爱斯基摩人实际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当然,这些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即如今所说的爱斯克兰特语。人们相信这个语系和东亚地区的某些语言有关系,只是至今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这一点。

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

爱斯基摩人在过去几千年里,他们虽然生活得自由自在,并没有外人来打扰,但其发展变化却也极其缓慢,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没有文字,甚至连金属也极少见,是一种全封闭式的自给自足,一种真正的自然经济,与人类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差不多。直到16世纪,西方持枪的狩猎者才发现了他们的存在。于是,皮商人、捕鲸者、传教士们接踵而至,本来冷清清的北极,顿时变得热闹非凡,世界各国的报刊也频频出现“爱斯基摩”这个名字。

这些外来者带来的两种东西曾对爱斯基摩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金钱,这引起了爱斯基摩人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二是疾病,曾使爱斯基摩人的数量减少了许多。

如今,在树线(由于寒冷的气候条件,再往北就不可能生长树木了,有人把这条线而不是北极圈作为北极的界限)以北的当地居民总共还不到10万人,而外来居民却越来越多。生活在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的爱斯基摩人实在是幸运者,因为这里有两个美国最大的油田,他们每年可以从石油公司那里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主要靠打猎为生。有些人即使有了工作,可以有一笔很好的工资收入,但仍然要依靠打猎来解决一家的温饱问题。他们虽然有时也吃熟食,却总觉得生肉吃起来更带劲,既能抗寒,又能充饥。

今非昔比,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经相当现代化了。他们以前住的冰屋伊格鲁(igloo)早已不复存在,代之以装有下水道和暖气设备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Umiak)也已经进了博物馆,而为水上摩托所代替;狗拉雪橇已很少使用,狗儿们因此失了业,因为人们大部分都用上了汽车;为了抵御冬天的严寒,兽皮虽然仍必不可少,但外面却罩上了非常漂亮的尼龙布。孩子们可以就近上学,直到高中毕业;大人们在工作之,也可以坐在家里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总之,爱斯基摩人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相当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而进入了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

爱斯基摩人与阿留申人(Aleut)的族源关系最相似,两者共同构成北极地区及近北极地区土著居民之主要成分,其范围自格陵兰、阿拉斯加、加拿大以至俄罗斯最东端(西伯利亚)。

爱斯基摩人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很多,在不同的方言中称谓各异,如:因努伊特人(Inuit)、因努皮雅特人(Inupiat)、尤皮克人(Yupik)及阿鲁提伊特人(Alutiit)等等,其义为“人民”或“真实的人民”。爱斯基摩一名源出蒙塔格奈语(Montagnais,一种阿尔冈昆语(Algonquian)),自16世纪以来,即由欧洲人及其他民族用以指称北极居民。此名一度被认为涵义是“食生肉者”,现今则认为是“雪鞋”。加拿大和格陵兰的北极居民宁愿自称为因努伊特人,而在阿拉斯加地区则仍以爱斯基摩人这一名称深受当地居民欢迎。

现今已知最早的爱斯基摩文化出现于阿留申群岛中乌姆纳克岛(Umnak

Island)上的一个地点,据记载,距今大约为3,018±230年左右。20世纪末,估计自认为爱斯基摩人的人数约有11.7万,其中格陵兰和丹麦有51,000人;阿拉斯加有43,000人;加拿大有21,000人;其馀约有1,600人在西伯利亚。

标签: 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

更多文章

  • 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Eskimo)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美国的联邦法律在称呼少数族裔时,不再使用“爱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爱斯基摩人”由

  • 小牧长久手之战开战之初介绍 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是怎么部署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本,德川家康,羽柴秀吉,小牧长久手之战

    前提军略当时德川家康大本营设在三河冈崎城, 且手下全部兵力才35000左右(当时家康的势力范围为: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之一部分,总计约140万石。其官位为从三位,官职亦为参议),加上织田信雄兵力,总数约60000余人,仅达羽柴秀吉总动员兵力的三分之一,处于劣势,如果采取分兵守势策略,且首尾无

  • 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小牧长久手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日本,羽柴秀吉,德川家康,小牧长久手之战

    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泛指4月6日-4月10日之间的那场交战。其时耗费将近一年,虽以德川军胜利告终,但因羽柴秀吉外交策略奏效,导致德川家康失去此战的正当性,不得已之下向羽柴秀吉议和,此战才告结束。而此战之后,在丰臣秀吉心中亦埋下了对德川家康这位敌手的敬佩

  • 小牧长久手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牧长久手之战

    小牧长久手之战历时长达一年多,提到小牧长久手之战经过首先要从战争的开始来讲,首先是因为秀吉安排在信雄身边的臣子被信雄发现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于是便将这些臣子都杀掉了,于是战争便就此开始了。小牧长久手之战中的秀吉军队刚开始是在伊势这个地方,信雄准备带兵攻打龟山城,可幸运的是城主得到了秀吉的部队的帮助,成

  • 后燕建立者慕容垂生平简介 慕容垂是怎么死的(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慕容垂,皇帝,五胡十六国,慕容垂称王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时屡有战功,更加曾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然而因为受到当政的慕容评排挤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坚的宠信。淝水之战

  • 后燕皇帝慕容垂:一生断送了三个帝国的悲情皇帝(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慕容垂,皇帝,慕容垂称王

    论性格复杂,后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垂无疑是其中之一。作为惯战疆场的猛将,他的两次叛离,无一不对当时的中原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第一次叛离前燕,让前燕与前秦势均力敌的对峙,变成了秦强燕弱的一边倒;第二次叛离前秦,让苻坚如断一臂,也让前秦迅速走向土崩瓦解的败境。第二次,实现了大燕复兴后的慕容垂,北伐拓跋魏,最

  • 慕容垂简介 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慕容垂生平(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慕容垂,晋朝,后燕战神,慕容垂称王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一字叔仁),燕文明王慕容皝第五子,兰淑仪所生,昌黎棘城鲜卑人。384年至396年在位,史称后燕成武帝。原名慕容霸,字道业,小字阿六敦;慕容儁在位时期赐名垂夬[quē],以此来奚落他“坠马折齿”糗事;后慕容垂夬跟据谶文,省“夬”[guài]改为“垂”。慕容垂是晋十六国

  • 后秦武昭帝姚苌有多少个子女 姚苌的子女都是谁(姚苌举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姚苌,皇帝,五胡十六国,姚苌举兵

    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cháng)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戴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并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作战。后姚苌擒杀了苻坚,并

  • 后秦武昭帝姚苌有几个老婆 姚苌的老婆是谁(姚苌举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姚苌,皇帝,五胡十六国,姚苌举兵

    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cháng)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戴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并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作战。后姚苌擒杀了苻坚,并

  • 姚苌简介 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姚苌生平(姚苌举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姚苌,晋朝,后秦君主,姚苌举兵

    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3),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姚苌年少时已聪慧明智,多有权略,豁达率性,并没有专注於德行和学业之上,而其众位兄长都认为他很特别。後来姚苌跟随姚襄四处出兵,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