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查图西茨会战打了多久?揭秘查图西茨会战的过程及结果

查图西茨会战打了多久?揭秘查图西茨会战的过程及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80 更新时间:2024/1/26 1:29:31

查图西茨会战(英语:Battle of Chotusitz;德语:Schlacht bei

Chotusitz),是奥地利位继承战争中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在1742年5月17日的战役,以普军胜利作结。这是腓特烈二世洛林亲王一系列对决的第一次,也是腓特烈生平靠自己赢得的第一场会战胜利。

奥军强袭

在会战爆发直前的五月十六日,普鲁士军甚至还分成数块,扎营在查图西茨(Chotusitz)附近的数座小村落中。此时,奥军骑兵当日发动的一次强行侦搜,确认到普鲁士军的小安哈尔特-德绍亲王利奥波德二世军团宿营于查图西兹镇中,与本队有一小段距离,这个距离已经足以让奥地利军在翌日的决战中,以各个击破的态势逐一以众凌寡地吃掉普鲁士军各部。洛林亲王当下即作出了判断:往查图西兹推进,发起会战。

腓特烈曾经判断奥军将从南面进军,只有7、8千人,而在十七日凌晨未明,菲特烈得到了驱逐追击奥地利军骑兵的普军骑兵报告,确认到奥地利军的本队正在往查图西兹,并且意图歼灭利奥波德军团。菲特烈应对极为迅速,当日凌晨5点立刻下令全军起床拔营,连夜往查图西兹开进。大约在凌晨六点钟左右,刚起床的利奥波德就接到侦查报告,约有三万名奥地利军往他所指挥的九千名普军开来,距离近到已经可以用肉眼看见。他紧急下令官兵备战,以小镇为依托,准备进行必死的防御战。

利奥波德将全军面正南,第一、第四胸甲骑兵大队与第三重装龙骑兵大队(共35个骑兵中队)配属于他的右翼,由七十岁的老将,威尔翰.迪特里希.冯.布登巴洛克(Wilhelm

Dietrich von Buddenbrock)将军指挥。 在左翼则是混成的骑兵与步兵单位,由冯.华尔道(von

Waldow)将军指挥的两个胸甲骑兵大队、龙骑兵大队、两个骁骑兵中队(共35个骑兵中队),以及若干辅助步兵单位。亲王本队的前方则是耶茨(Jeetze)将军麾下的第27、第17、第24、第11、第29步兵联队等五个联队约六千名步兵,据守在查图西兹村中。

但是,由于菲特烈军本队先锋7点半的赶到,普鲁士军士气大。而洛林亲王也决定放弃突袭,决定在镇外展开战列遂行正面会战。

奥地利军的左翼骑兵第一阵由贝斯亚尼(Bathyany)指挥,配备三个大队的前卫骑兵与别肯法德伯爵领派出的胸甲骑兵中队。左翼第二阵则是霍亨.埃布斯(Hohen-Embs)指挥的胸甲骑兵大队和列支敦士登-符腾堡-菲力普子爵领合编的骑兵大队。

左翼步兵第一阵的司令官是盖斯吕克(Gaisruck),下辖第第26、第13、第3步兵联队,第二阵由梅西(Mercy)指挥第19、第34、第57步兵联队。

右翼第一阵是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将军率领的第1、第35、第59步兵联队,以及奥地利的民兵和地方军部队。柯尼席格(Konigsegg)指挥右翼第二阵的第47、第16、第18步兵联队,由罗穆斯基(Lubomirsky)指挥的胸甲骑兵大队掩护之。奥地利军的每个步兵大队都装备了步兵炮,掷弹兵联队也以中队为单位打散编制到各步兵联队里,目的是补强先前对普鲁士时火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攻坚建筑物时派上用场。

三万人、一万两千骑的军势,以压倒性之姿往查图西兹迫近。

约七点钟左右,菲特烈率近卫骑兵与掷弹骑兵大队约千骑赶到奥波特面前,亲口告诉他「不计一切代价坚守到十点钟,便能胜利」。

情势对菲特烈来说是相当严峻。在他的南面,是神圣罗马帝国陆军的三万余名精锐部队───而且拥有一万两千名骑兵,普鲁士军这方的骑兵,即使70个骑兵中队全数满编也不会超过8000骑兵力,更况这些骑兵中队多半处于缺编状态。

但是菲特烈也有优势。

他的步兵联队就好像会走路的炮兵,在一百码以内的距离,能以一敌三,火力可比装了四门装了葡萄弹的炮兵,在拥有地利掩体的防御战中此种优势又更为明显,他的奥地利对手在这方面则是完全的弱势。

查图西兹的地理也对会战过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基本上查图西兹就如同典型的捷克山区乡间,是位在缓和的小丘陵与小丘陵中,一座沿着河谷呈现条状分怖的市街地。奥地利军怖阵的位置略高于查图西兹约十余公尺,给奥军指挥部从高处鸟瞰而下一览无疑的视野,以及一种安心感。不过,查图西兹镇西北的山丘与低地之间,却有足够的空间与视觉死角隐藏普鲁士的援军真实数量,以及在此区域集结部队的虚实。当时天亮之后气候就会变得很干,春雨季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山间的强风在干涸的河谷地与沼泽上掀起沙尘,昼间的视野并不太好,距离约一千码的距离也只能看到忽隐忽现的刺刀反光而已。

据说菲特烈见到此情此景,曾喃喃自语道:「沙尘是关键。」 查图西兹会战,就这样地在两军都准备不足又作战计划破灭的情况下,揭开了战幕。

普军坚守

为了要争取时间,菲特烈要求骑兵部队全力出击,用尽一切手段迟滞奥地利军的推进。冯.华尔道与布登巴洛克分别率领左右翼骑兵队出击,袭击奥地利军的侧翼。

冯.华尔道将军指挥他的骑兵,与奥地利较薄弱的右翼进入激战,并且成功的撕开了一道缺口,但是由于投入的兵力数量不足,而且奥军步兵源源不绝的增援,在约上午八点钟左右封住了这一波攻势,并且将冯.华尔道的骑兵往河岸方向压迫。所幸奥军因为视野不良未能及时封住缺口,在千钧一发之际,冯.华尔道才成功的把所部向李奥波特的中央本队收拢回来,免于遭受歼灭的危机。随后,冯.华尔道又试图派出支队向奥地利后方作大迂回,这个行动在天候的保护下,并没有被敌军发现。

布登巴洛克的状况更惨,他直接撞上奥地利军最强的左翼骑兵,交战后不到一小时就被逐退,而且损失惨重。普鲁士军在这个阶段的收获,大概就是稍微推迟了约一小时奥地利军发动总攻的时刻吧。

洛林亲王在确认普军的左右翼骑兵都被他击溃之后,于八点半左右下令步兵向中央靠拢,并且让炮兵放列射击,准备强攻查图西兹。李奥波特指挥的中央普军遭受到了极为艰困的挑战,近一万名奥地利军步兵从他的正面逼近,步兵炮的直接射击精确有效的拆了所有普鲁士军可以能拿来当作掩护的砖造房舍,炮兵火力确实地弥补了原先奥地利军步枪兵火力不足的缺点。

九点过后不久,奥地利军与普鲁士军进入白刃战,双方的步兵混乱地在查图西兹镇四周挤成一团。稍后,在肉搏战中无法发挥绝对优势的普鲁士军终于被奥地利军的数量优势压迫,查图西兹宣告失守。但是,普鲁士军队没有崩溃,而是稍稍后撤,在镇外又组织起一条防线,显示出顽强和镇静的素质。尝试追击的奥地利军却意外的发现,当他们踏出村北时,就会受到重整完毕的普鲁士军步兵猛烈排枪射击。十点钟,援军尚未出现。菲特烈与李奥波特交代「继续坚守」的命令之后,策马离开本阵。

普鲁士军此时已经全线告急。普鲁士的右翼已经是不设防状态,中央部份只能保持有秩序的后退,但交战一整个上午的速射排枪下来弹药已经快用尽,他们的左翼正在承受近六千奥地利骑兵的强袭。

奥地利军只差一步就能在查图西兹击溃普鲁士!就在此时,转机出现了。

战役转折

这时间是一七四二年五月十七日上午十点半,这一天是星期四。在战场的西北方、也就是奥地利的左前翼方向,从奥地利军所观察不到的视觉死角处,冒出了为数约二十三个大队、为数约一万两千人的普鲁士步兵。

在地形与风砂的掩护下,他们出现的地方距离奥地利军实在是太近,而且奥地利军主力已经全部挤在查图西兹镇前,所以没有人能够阻止这些步兵,普鲁士生力军就象在训练场上一样,排着每分钟一百二十步的纵队队形,和着军乐鼓点,齐步来到奥军侧翼,一齐左转成横队,排枪齐射。十二秒后、再度开枪。在那个单支枪械火力和精确度不高的年代,排枪齐射密集火力的杀伤效果是惊人的,

奥地利军的左翼骑兵与步兵在一瞬间内遭受猛击,多位将官与军官在枪林弹雨中阵亡。奥地利军的左翼已经失去了统御能力,随即开始失去秩序而崩溃。

冯.华尔道将军的别动队骑兵此时在绝佳的时机迂回来到奥地利军背后,给予奥地利军司令部阶层最后的一记重创,洛林亲王下令「全军撤退」。奥地利军总崩。普鲁士军全线反攻。30分钟之内,这场战役胜负已决

战况至此已经演变成一面倒的大屠杀───洛林亲王将军所率领的奥地利军团几乎在查图西兹被消灭,普军与奥军双方的损失都达七千人以上,但是奥地利军有一万两千人至一万五千人被俘,十八门大炮被普鲁士军接收。

奥地利军逐退普鲁士的希望再次被敲碎,而且这一次,小安哈尔特-德绍亲王利奥波德晋升为普鲁士陆军元帅。菲特烈也靠自己的双手赢得了毫无争议的自己第一场压倒性胜利。

可是,菲特烈在这一场会战中几乎折损了普鲁士全国上下所有的军马和骑兵,而且他也体认到普鲁士军现今的不成熟和不足之处。普鲁士在此一战之后,就几乎退居二线,并在1745年与奥地利讲和,奥地利承认普鲁士吞并西里西亚,普鲁士则单独退出战争,结束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留下英法奥巴伐利亚各方继续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在这场会战中,他得到了两个教训:第一是要建立强大的骑兵和侦查部队。第二就是,侧击远比正面攻击要来得更具毁灭性和震撼力。年轻的国王,找到了取胜的诀窍。

更多文章

  • 查图西茨会战什么时候发的?查图西茨会战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查图西茨会战

    查图西茨会战(英语:Battle of Chotusitz;德语:Schlacht bei Chotusitz),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在1742年5月17日的战役,以普军胜利作结。这是腓特烈二世和洛林亲王一系列对决的第一次,也是腓特烈生平靠自己赢得的第一场会战胜利。战前形式174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黑森佣兵在法兰德斯对英国陆军作战(查图西茨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黑森佣兵,英国,查图西茨会战

    1706年、1707年间,约有一支10,000人组成的黑森佣兵队于在欧根亲王的意大利军团中服役,直到1708年前往西属尼德兰为止。1714年,有6,000名黑森佣兵受瑞典雇用前往加入瑞典对俄罗斯的战争,随后的1715年有12,000人受雇于乔治一世以镇压詹姆斯党叛乱(Jacobite Rebelli

  • 什么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和历史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仰韶文化,历史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1916年6月当安特

  • 大北方战争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谁赢了(汉科角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北方战争,瑞典,俄国,汉科角海战

    大北方战争(俄语:великая 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 ;瑞典语:stora nordiska kriget;德语:Die gro?en nordischen Krieg;丹麦语:den store nordiske krig;波兰语:great northern wojny;1700~17

  • 汉科角海战发生在哪个地方?汉科角海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科角海战,芬兰

    汉科角海战(俄语称为甘古特会战),大北方战争期间,1714年8月7日俄国海军和瑞典海军在芬兰汉科角进行的一次战役,彼得大帝缔造的俄国海军第一次赢得重大的胜利,俄国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给了前来拦截的瑞典海军分以毁灭性的打击,俘虏了其全部十艘军舰。过程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713年春天开始向芬兰境内发动攻势。

  • 汉科角海战:彼得大帝领导下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科角海战

    汉科角海战简介记载这场海战发生于1714年大北方战争期间,是俄国海军在芬兰汉科角对战瑞典海军的一次海战,这也是俄国海军在彼得大帝领导下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汉科角海战简介主要介绍了此次海战的作战经过,1713年春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向芬兰发动进攻,但因瑞典海军的抵抗而无法继续海路攻势,彼得一世随之派遣上

  • 金字塔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金字塔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字塔战役,法国

    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的法国远征军抵达了埃及。埃及马木留克骑兵英勇抗法。马木留克兵胯下是最名贵的阿拉伯马,配备了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英国制的短枪、以及大马士革钢打的马刀。马木留克骑兵的一个特点是技术精良,骑术精湛,骁勇善战,但缺少严密的组织,完全靠个人技术取胜,善于单打独斗,法国兵不是对手。但是

  • 拿破仑金字塔大战:扫清了法军通往埃及的障碍(金字塔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拿破仑金字塔大战,金字塔战役

    金字塔战役,是拿破仑进攻埃及的重要一战,这次战役后,法军通往埃及的障碍被扫清了,那么金字塔战役简介是什么呢?拿破仑进军埃及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进攻埃及。远征埃及是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拿破仑曾经的梦想,因此对于这次远征,拿破仑极为重视,所挑选的法军都是精兵强将。埃及

  • 二战期间苏联制定的大雷雨计划为什么不能实施 斯大林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联,德国,大雷雨计划

    关于二战,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苏联本来制定了大雷雨计划,只不过还未实施,就被德国打懵了,关于这个说法,应该是有类似计划的。实际战争打响以后,苏军也没有防御方案,预案都是进攻的,结果节节败退,大量盲目反攻的部队被成建制围歼。苏联的综合国力人口数量大大优于德国,军队的人数和装备的数量质量也优势明显,如果

  • 大雷雨计划为什么说不靠谱 原因出在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联,二战,大雷雨计划

    提起“大雷雨计划”,熟悉二战的朋友想必都不会陌生。大雷雨计划是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总参谋部制定的一项完整的对德作战计划,作战主要内容是针对德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在击败德国后称霸欧洲的预案。该计划一直被网友们津津乐道,但事实上,这份流传甚广的“大雷雨计划”其实并不靠谱。第一,大雷雨计划真伪难辨。大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