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破坏圣像运动的具体过程及最终结果

解密:破坏圣像运动的具体过程及最终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1/17 7:38:01

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年,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

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

经历过程

利奥三世时期

利奥三世为首位推行此运动的皇帝。利奥三世在726-730年间,两度宣布反对供奉圣像的诏令,是为破坏圣像运动。首先他在726年,颁布了《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中止了君士坦丁堡及各省的一切关于偶像崇拜的活动,同时大批教会的土地被充公,剩下的土地亦必须交税,教会被取缔,大批修士还俗,恢复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征用教会产业,宣布没收意大利南部什一税,730年,他召开宗教会议,撤换了反对运动的大教长日耳曼努,代了是拥护运动的大教长纳斯塔西乌斯,并制定了有关的宗教法规,为此运动提供了宗教上理论的依据。教皇额我略二世对此表达强烈抗议,部分意大利和希腊地区更爆发了人民起义,727年,拉纳更因此脱离帝国的统治,731年,额我略二世更宣布开除利奥三世和全体圣像破坏者的教籍,不过都无阻破坏圣像运动的进行。

君士坦丁五世时期

利奥三世于740年去世,利奥三世的儿子君士坦丁五世子承父业,继续推行此运动,虽然运动因阿尔塔瓦兹德中途夺位而暂停,但在743年,君士坦丁五世复位后再次推行,大量的圣像艺术品焚毁,教堂内的圣像雕刻被石灰水洗清,破坏圣像运动的推行一直打击教会的收入及发展,更重要的是破坏圣像运动一直在教会中未找到定案,此运动一直激发各教义派别的矛盾,令社会处于不安的情绪,结果君士坦丁五世得此加强集权统治,754年,君士坦丁五世更于一次宗教会议中,将圣像崇拜的拥护者大马士革的圣约翰遂出教会。另一方面,教皇哈德良一世为了救助受到君士坦丁五世迫害的信徒,于782年,复修了希腊咏经团圣母堂,作为收容逃难信友。

伊琳娜女皇时期

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的图像君士坦丁六世继位,但由于年幼由伊琳娜女皇摄政,但伊琳娜女皇很快就废掉君士坦丁六世的皇位,虔诚的伊琳娜女皇重新回到偶像敬拜的怀抱,促使教皇哈德良一世在787年召开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讨论敬拜圣像在教会中地位的问题,结论是不断注目于绘画的图画能够维持一个人的信仰,并使人经留心其中的教训,肯定了圣像崇拜在教会地位,并下令把反对圣像崇拜者的法令、文件和著述全部销毁,但这次会议并没有为运动带来太大的影响。

利奥五世时期与终结

到了815年,利奥五世召开宗教会议,恢复圣像崇拜禁令,废黜大教长尼基弗鲁斯,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崇尚毁坏圣像的主教,利奥五世是破坏圣像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他以君士坦丁五世为榜样,重新推行被废止的破坏圣像法令,废除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的决议。直至843年,米海尔三世登位,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此运动才得以终结,没收的教产不用交回教会,教堂里则重新供奉圣像及圣物。

历史影响

破坏圣像运动的产生,遏制了教会无限膨胀的经济特权,限制了教会的扩,在当时来说,教会的权力并非一般贵族或骑士可比拟,教会地位下降,取而代之是贵族和骑士的地位提升,改变了整个社会阶层,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是次运动是君权与神权的交替,此运动在各方面打击教会,导致教会需依附在君权之下,皇权高于教权的原则并未发生动摇。但另一方面,破坏圣像运动亦促使了部分的省份,脱离帝国的统治,打击了帝国的税收。在艺术上,部分的宗教艺术品受到运动的破坏,倒如圣索菲亚大教堂,但经历了过百年的破坏圣像运动终于落幕,印证著盛行崇拜诸神雕像艺术的希腊文化战胜历来反对偶像崇拜的阿拉伯文化,使宗教艺术朝多元化的方发展。

更多文章

  • 破坏圣像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背景及原因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破坏圣像运动,拜占廷帝国

    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年,利奥五世即位

  • 吴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关于她的评价如何?(宋代四大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吴淑姬,宋朝,宋代四大才女

    长相思令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作品赏析关于这首词的来历,是有一个故事的。南宋文荼蘼花神 吴淑姬荼蘼花神 吴淑姬学家洪迈在其《夷坚志》和王世贞的《艳异编。卷三十》,还有冯梦龙的《情史》一书中,对此都有记载。吴淑姬本出身在穷苦人家,却遭不

  • 揭秘李清照: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宋代四大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清照,宋代四大才女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入夜金华闻雨泣,南渡仓惶,魂梦长江隔。独自飘零人不识,归来谁共秋花摘。惟喜芳祠留故国,窗下清泓,能浣凌云笔。千载郁情当一掷,新词岂再多商律。我是在网上看到这阙《蝶恋花》的,作者在金华的一个雨夜想起了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就是词中

  • 朱淑真简介 宋代时期女诗人幽栖居士朱淑真生平(宋代四大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淑真,宋朝,宋朝女诗人,宋代四大才女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

  • 击败瓦岗军雄霸洛阳的王世充为何会败给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世充,隋唐,李世民,瓦岗军

    王世充本不姓王,他是西域胡人,只因爷爷死得早,奶奶带着他爹改嫁到王家。这并不能改变他的血统,所以尽管他爹给他找了个汉人妈,但他还是长了一头卷发。不过,作为胡人的后代,王世充没有继承祖上的文盲传统与率真性格,而是自幼熟读经史、兵法、律令,而且性格狡诈,口齿伶俐。长大后,因为他爹对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所

  •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斯鲁伊斯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国,法国,斯鲁伊斯海战

    在英吉利海峡的激烈斗争之后,一支法国船队捕获了克里斯托弗和爱德华,据信是最大的船只之一,同年晚些时候,一支法国舰队突袭了普利茅斯,烧毁了小镇并捕获了港口的航运。1340年,爱德华国王组建了一支舰队,攻击法国北部海岸,以强制执行他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并支持佛兰芒对法国的抵抗,为了对抗英国威胁,法国国王菲

  • 斯鲁伊斯海战:陆军战术在海上实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斯鲁伊斯海战,英国

    英国王室自从失地约翰王开始,对法国王室的斗争就一直不顺利,曾经庞大的诺曼底-安茹领地,萎缩到了加斯科涅和蓬蒂厄(Ponthieu)这一点点,还被迫签下了《巴黎协约》。协约中英王亨利三世以阿基坦公爵身份向法国王室称臣,爱德华三世自己也被迫在1329年向菲利普六世进行了效忠仪式。除开低人一等的法律地位,

  • 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斯鲁伊斯海战:英国初战告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海战,,斯鲁伊斯海战

    斯鲁伊斯海战(Battle of Sluys),发生在公元1340年6月24日,为英法百年战争揭开序幕。也翻译为斯勒伊斯海战,这次战役中,法国海军舰队受到严重的打击,使法军无法跨过海峡入侵英国,也让之后的战役大多发生在法国本土。这场战役发生在斯鲁伊斯(Sluys or Sluis,法语为&Eacut

  • 诺罗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其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诺罗之战,耶路撒冷

    诺罗之战(Battle of Nole),又译诺罗战役,阿尤布王朝君主萨拉丁与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在1177年11月25日进行的战争。鲍德温四世率领的基督徒以少胜多,战胜了萨拉丁的军队。背景1177年,佛兰德伯爵即阿尔萨斯的腓力率军抵达耶路撒冷王国,前往圣地朝圣。腓力和鲍德温计划联合拜占庭帝国,以

  • 一场发生在耶路撒冷和阿尤布王朝之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诺罗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耶律撒冷,萨拉丁,鲍德温,阿尤布王朝,诺罗之战

    诺罗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撒路耶冷战胜阿尤布王朝而告终。那么诺鲁之战经过是怎样的呢?诺罗之战中的萨拉丁根据资料显示,从这次战争的历史背景可以知道当时耶路撒冷人数少的原因,阿尤布王朝的国君萨拉丁觉得耶路撒冷的国王鲍德温带领了如此少的军队肯定不敢跟随,于是便在进军耶路撒冷的路途中处死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