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尔法小组的实战训练结果如何 他们是怎么训练的

阿尔法小组的实战训练结果如何 他们是怎么训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642 更新时间:2023/12/31 3:56:11

实战训练

初露锋芒

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训练,“尔法小组”首次执行任务。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装置,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要求美方外交人员护送他离境,否则就要引爆炸弹同归于尽。“阿尔法小组”奉命出击,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而且没有发生任伤亡。“阿尔法小组”首次行动就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务,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斗的洗礼

然而这支专门为反恐建立的特种部队后来却一次次卷入政治斗争战争,成为政权颠覆和政治镇压的“利刃”。1979年12月27日,前苏联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调用“阿尔法小组”参加强攻阿明总理府的战斗,第一次真正地经受了“战斗的洗礼”。进入80年代后,随着反恐任务的加重,“阿尔法”小组的队伍逐步扩大。1981——1986年间,前苏联发生了3起重大恐怖主义事件。但由于“阿尔法小组”的果断行动,恐怖分子无一次得逞。

阻止恐怖

1981年,在萨拉普尔市,“阿尔法小组”制服了3名携带冲锋枪将25名中学生扣为人质的恐怖分子,在整个战斗中,孩子们没有一人受到伤害。

1983年,在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图-154客机上,将57名旅客扣为人质,“阿尔法小组”适时采取行动,再次在毫无伤亡的情况下解救了全部人质。3年后,在西伯利亚的乌法市,“阿尔法小组”又采取了一次类似的行动,将2名恐怖分子一个击毙、一个击伤,而自己毫发未损。

1988年,在矿水城,几名武装歹徒劫持了一辆大轿车,绑架了车上32名乘客(31个小学生和1位女教师)。“阿尔法小组”迅速赶到出事地点,他们与匪徒们通过无线电台进行了一天一夜的艰苦谈判,最终使匪徒们自动放下武器,释放了全部人质。

谈判能力

在谈判中,“阿尔法小组”的许多成员都表现得非勇敢和顽强,这是因为“阿尔法小组”经常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进攻性,防止他们对人质施加暴力。“阿尔法小组”的成员具备一套独特的与恐怖分子谈判的战术,他们具有的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生活阅历,使之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内心活动。

拒绝政治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阿尔法小组”成为镇压政治反对派和分裂势力的工具。1991年1月,前苏联政府派遣“阿尔法小组”前往立陶宛加盟共和国首都维尔纽斯占领电视发射塔,“阿尔法小组”未发一枪便完成了任务,但却牺牲了一名战斗成员。维尔纽斯事件发生后,“阿尔法小组”的战士们对政治家的信任感大大降低。此后,高层领导人曾经不止一次地试图利用“阿尔法小组”去完成一些与反恐毫无瓜葛的任务。

1991年8月,“阿尔法小组”受命进攻议会大厦和逮捕叶利钦,但考虑到此举会造成众多人员伤亡,“阿尔法小组”最终拒绝执行任务。

谈判和解

俄罗斯独立后,叶利钦将“阿尔法小组”编入联邦安全局。1993年10月,以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反对派聚集在议会大厦,与叶利钦分庭抗争。“阿尔法小组”再次被指派进攻议会大厦,但他们这次仍未发动攻击,而是力尽自己所长与克里姆林宫保卫者们展开了谈判,为他们提供了个人安全保障,促使几百名议员和普通公民主动撤出了克里姆林宫,避免了事态恶化和进一步流血。

车臣反恐

车臣战争爆发后,“阿尔法小组”重又担起了反恐的重任。1995年6月14日,车臣反政府武装首领巴萨耶夫率领200名武装分子,乘卡车潜入俄南部城市布琼诺夫斯克,绑架了100多名市政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800余名医护人员和病人。“阿尔法小组”奉命解决这起人质事件,任务异常艰巨,但俄政府最后采取了退让政策,才使“阿尔法小组”摆脱了巨大牺牲的困境。时过半年,1996年1月9日,拉杜耶夫率600余名车臣战斗队员冲入基兹利亚尔市,扣押了2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及普通市民共计3000余名人质,随后挟持百余名人质撤退到“五一”镇。阿尔法小组奉命担任强攻突击群的第二梯队,负责最后解救楼内人质。这次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阿尔法小组”再一次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

严酷训练

入选“阿尔法小组”只是第一步,随后每一位人选者都必须接受极其严酷的训练。“阿尔法小组”有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并且大量借鉴了国外特种部队训练的成功经验。以在制服恐怖分子时常用的近距格斗为例,“阿尔法小组”在进行近距搏斗训练时,就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就是训练队员们善于在空间非常狭小的情况下仍能同武装分子进行肉搏战。射击是“阿尔法小组”每一位成员赖以存身的基本功和拿手戏,也是日常训练的重点项目,“百步穿”是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练就的绝技。此外,他们还必须学会在行进的坦克间穿行和进行空降训练。

“阿尔法”队员个个身怀绝技,这完全得益于近乎苛刻的挑选和炼狱般的训练。“阿尔法”队员的挑选十分严格,通常是从国家安全机关、空降兵、边防部队、军校毕业生中的优秀年轻军官中考核筛选,年龄限制在23-28岁之间,一般是数十名候选者中间才能选拔出一人。入选者必须体格健壮,反应灵敏。另外,入选者还要通过个性测试和面试,从而测出其智力程度。之所以要测试智力,是因为“阿尔法”认为在反恐怖行动中,不光需要技艺和武功,还需要精明的头脑,队员不应是行动的机器,而应是智慧型的人才,在异常严峻的环境下,需要队员静分析局势,找出最适宜的降敌办法,作出最明智的决策。“阿尔法”队员一般到35岁就要退役,前后只有10年左右服役时间。在这十年间,至少前5年主要用于训练。

“阿尔法”的训练分体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特种技能训练。训练的宗旨是培养队员的单兵作战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每名队员都必须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同事,因为这不仅事关他自己的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整个别动队任务的完成。学员分到别动队后,首先进行射击、越野、汽车驾驶和跳伞等科目训练。“阿尔法”还施用其他国家特种部队的训练经验训练队员,全部队员都善于在狭小空间内同武装分子搏斗。“阿尔法”别动队的训练主题是射击,训练结束后每个队员都要成为弹无虚发的神枪手。别动队每月进行一次技能考核,以巩固和掌握各种实战技能,未能达标者限期赶上,否则一律除名。每名队员配备一部对讲机或大哥大,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全队从接到命令到齐装满员地登机前往出事地点只需1-1.5小时。别动队的每名队员都要学习犯罪心理学,实施谈判和心理战方面的训练。

这一切的训练,目的除了帮助每一位成员具备基本的战斗素质外,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宗旨,这就是培养小组成员为他人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训练中,“阿尔法小组”还刻意培养每一位成员独立行动的能力,这就是“阿尔法小组”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以必要的方式去独立完成所受领的艰巨任务。“阿尔法小组”每月都要对其成员进行一次检查,对他们的能力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如果未能达到训练要求,则难以逃脱被除名的厄运。当然,对于每一位入选者来说,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他们全都明白自己肩负的重担,以及每一滴汗水与未来流血牺牲的联系。

格斗训练

Systema西斯特玛 俄(Система)乃前苏联定义为国家机密的一项武术,原本西斯特玛也是要遭到打压的一项传统文化,一种哥萨克传统武术,

因被收纳到各特种部队 如KGB(克格勃), GRU(格鲁乌特种部队) SMERSH

(直属于斯大林的反情报机构)等特种部队才可以学习的高楷军用武术。而得以流传的神秘武术。

目前已经开始逐渐对外传授

面临困境

自组建以来,“阿尔法小组”在战斗行动中还从未失败过。由于屡屡抗令不遵,“阿尔法小组”也引起政界一些人士的非议和责难。再加上如今一些恐怖事件的危险性不断上升,“阿尔法小组”及其成员所面临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

当前,“阿尔法小组”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击恐怖主义。它隶属于联邦安全局反恐怖中心,编制员额250人。

装备情况

“阿尔法小组”的成员都配备有马卡洛夫式手枪、微型冲锋枪、多用匕首等全套特种作战装具。为有效地控制各种局面,“阿尔法小组”还配备了各种特殊的反恐怖兵器,如特制的手榴弹和特种杀伤武器等。另外,为了保证各种反恐怖战斗任务的完成,“阿尔法小组”的成员在专业上也进行了全面的分工:百发百中的狙击手、翻江倒海的战斗蛙人、胆大心细的爆破专家、迅速敏捷的无线电报务员等等。为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阿尔法马卡洛夫式手枪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配有一部通讯设备,从最初的对讲机,到今日的移动电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从收到作战命令到装备齐全,直至登机出发,最多只需要1个半小时到2小时。而且,数十年如一日,“阿尔法小组”时刻都处于整装待发的战斗值勤状态。

标签: 苏联阿尔法小组

更多文章

  • 在世界公认的特种部队中阿尔法小组上榜 最后一个分布在全球范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美国,俄罗斯,阿尔法小组

    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番号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第1作战分遣队,其主要任务是对付世界范围内威胁美国利益的各种恐怖活动,虽然自成立至今这支部队尚无骄人的战绩,但它却是美国的一支反恐怖拳头力量。俄罗斯特种部队(即阿尔法小组)是在前苏联时期,根据克

  • 伊苏里亚王朝经历了几个国王?王朝历代帝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伊苏里亚王朝

    拜占庭帝国封建王朝(717~802)。因其建立者利奥三世(717~741在位)来自小亚细亚南部的伊苏里亚,故名,一共传4个皇帝、1个女皇,合计5个君主,统治85年。利奥三世,叙利亚人,伟大的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初为拜占廷将领,推翻狄奥多西三世,结束了自711年至717年拜占廷的无政府状态,登上皇

  • 拜占庭帝国封建王朝:伊苏里亚王朝的建立和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伊苏里亚王朝

    拜占庭帝国封建王朝(717~802)。因其建立者利奥三世(717~741在位)来自小亚细亚南部的伊苏里亚,故名,一共传4个皇帝、1个女皇,合计5个君主,统治85年。8世纪初,拜占庭帝国经常受到阿拉伯人倭马亚王朝的威胁。716年,阿拉伯人进犯小亚细亚,围攻阿摩鲁姆,西进至柏加曼地区,被拜占庭小亚细亚督

  • 伊苏里亚王朝创立者利奥三世:力主拜占庭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利奥三世,拜占庭,改革,,伊苏里亚王朝

    利奥三世 (拜占庭)(伊苏里亚的)利奥三世 (希腊语:Λέων Γ ο Ίσαυρος,约675年—741年6月18日)是东罗马帝国皇帝(717年—741年在位)。他是伊苏里亚王朝的创立者。自从阿拉伯帝国横空出世之后,在这个具有无限扩张意识的政治宗教军事一体的政权攻击之下,曾经辉煌的拜占庭帝国就进入

  • 第一次圣像破坏运动有何目的?加快了封建化进程(破坏圣像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破坏圣像运动,拜占廷帝国

    8-9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庭帝国境内发展。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此次事件的经过。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出现了第

  • 解密:破坏圣像运动的具体过程及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破坏圣像运动,拜占廷帝国

    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年,利奥五世即位

  • 破坏圣像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背景及原因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破坏圣像运动,拜占廷帝国

    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年,利奥五世即位

  • 吴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关于她的评价如何?(宋代四大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吴淑姬,宋朝,宋代四大才女

    长相思令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作品赏析关于这首词的来历,是有一个故事的。南宋文荼蘼花神 吴淑姬荼蘼花神 吴淑姬学家洪迈在其《夷坚志》和王世贞的《艳异编。卷三十》,还有冯梦龙的《情史》一书中,对此都有记载。吴淑姬本出身在穷苦人家,却遭不

  • 揭秘李清照: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宋代四大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清照,宋代四大才女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入夜金华闻雨泣,南渡仓惶,魂梦长江隔。独自飘零人不识,归来谁共秋花摘。惟喜芳祠留故国,窗下清泓,能浣凌云笔。千载郁情当一掷,新词岂再多商律。我是在网上看到这阙《蝶恋花》的,作者在金华的一个雨夜想起了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就是词中

  • 朱淑真简介 宋代时期女诗人幽栖居士朱淑真生平(宋代四大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淑真,宋朝,宋朝女诗人,宋代四大才女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