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广宁之战大明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战略 为什么无法完美地解决辽东战事

广宁之战大明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战略 为什么无法完美地解决辽东战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57 更新时间:2024/1/27 15:38:40

小编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大明朝后期与当时的后金之间爆发的广宁之战,这一战中大明朝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战略,也有着不同的结果,是胜是败,是输是赢,皆在选择的一念之间。一切的源头都要追随到大明王朝万历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历1616年,努尔哈赤借十三幅兵甲起兵,在赫图阿拉称大汗,建立女真人的帝国大金,在历史上称为后金,第二年努尔哈赤便以七大恨誓天,正式向大明朝宣战。

分析一下后金的情况,女真族的人口大概是二十万左右,而能上战场的强壮生力军大概有五六万人左右,这就是努尔哈赤的全部力量了。后金对大明宣战后的不久,就发生了萨尔浒之战,大明数万大军一触即溃,努尔哈赤多厉害,一战功成,随即便拿下了沈阳,迁都到这里改名为盛京。于是后金便在东北地区站住了脚跟,这实际上使大明朝廷有些发懵,因为中原汉人王朝一直以来防备的力量都是来自北方,比如汉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宋朝的蒙古,好像还从来没有在东北这个地方崛起这么一股颇具威胁的力量。

此时的大明王朝依旧强大,但是帝国虽大,具体到辽东这个战场上却没有多少的优势,大明王朝能够在辽东投入的兵力并不比后金多多少,而且这是在山海关作战,明军的补给线便变的很长。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大明朝算是守城的一方,而辽东又有那么多的城池需要防守,所以就变得非常被动。努尔哈赤又非常擅长野战,最熟悉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用的非常之熟练,很快便拿下了辽东,而大明朝此时能够掌控的最重要的城池就是广宁城。

虽然在辽东战场上大明朝并没有突出优势,但是帝国的人才多,朝廷集思广益,便分成了两个派别。一个派别主张战略进攻,与努尔哈赤死磕,以大明王朝的庞大就是压也能把后金压死,万不可堕了帝国的威风,当年的蒙古人怎样,还不是被打回草原了。另一个派别就主张战略退缩,主动放弃辽东的所以城池,退守山海关,既然一时没办法平定辽东,又对付不了努尔哈赤的围点打援,便索性拒守山海关。朝廷两派相争,广宁之战便开始了。首先广宁城由巡抚王化贞率领六万兵马看守,而王化贞就是朝廷主战派的代表,他认为不用主退那一派那么麻烦,由他率领六万主力进攻,再由大明水师从烟台、威海出发去辽东腹地对努尔哈赤进行袭扰,再命令藩属国朝鲜向后金的尾部攻击。当王化贞的一举荡平策传回朝廷后,朝廷便同意了,因为王化贞认为即使再不济,就是兑子嘛,一个明军士兵换后金一个士兵,也能把后金的兵力消耗干净,更何况有三路兵马同时进攻。但是广宁守城战一触即发,明军大败溃逃,战略进攻便再难实现了。

其次便是经略熊廷弼,他是主退派,因为只要退守山海关,那么己方的补给便会拉近,而在辽东走廊这么狭窄的区域,努尔哈赤的补给线会变的很长。虽说经略比巡抚官大,但是熊廷弼掌握的军队数量太少,只有五千人马,只好守在山海关,接到前线溃报,才下令去就王化贞。熊廷弼便忍不住挖苦王化贞的一举荡平策,而这个时候的王化贞也无话可说,于是由熊廷弼下令全军放弃关外所以城池,退守山海关。熊廷弼这个时候还洋洋得意,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他没想到打了胜仗,他是经略,现在不仅打了败仗,而且是丧师失地,那就是罪人。于是熊廷弼被枭首传至九边。

既然一举荡平策没有办法,朝廷也无法接受东北全境丢失,难道真的拿努尔哈赤没有办法了吗?不然,后面出现了一位猛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的前任,蓟辽督师孙承宗。孙承宗既没有自大到可以打败努尔哈赤,也不甘心退守山海关,他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修城,在关外修城,每前进几步,就修一座城。这招真是绝,努尔哈赤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也拿这些城池没办法,但是这招有个大的问题,那就是成本,那是在关外,想把修城的人力、物力运至关外,那对大明王朝的财政是致命的负担。果然朝廷不得不加税支援辽东,于是李自成的起义就来到了,拉开了大明朝的落幕。

小编认为在和后金的广宁之战中,大明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战略,但是每一种战略都无法完美地解决辽东战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后金一步步发展为一个大帝国,这也是明朝灭亡前夜的征兆,选择不同,结果不同,一切还是要自己承担。

更多文章

  • 熊廷弼在广宁之战犯下了什么致命错误 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熊廷弼,明朝,王化贞,山海关,广宁之战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七月,明朝重新起用熊廷弼任辽东经略。然而,仅仅半年之后,明军在广宁之战中惨败,辽西重镇广宁失陷。熊廷弼率军民放弃剩余城池,退入山海关。后来,朝廷问罪,熊廷弼被斩首后传首九边。熊廷弼的悲剧里有朝廷党争的背景,但是其本人在广宁之战中也犯下了致命错误,才授政敌以口实,落得了这个

  • 广宁之战中王化贞为什么会失败 王化贞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毛文龙,王化贞,明朝,努尔哈赤,广宁之战

    熊廷弼在牵制后金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他的策略就是以守为攻,并联合朝鲜,使后金在一年以内不敢轻进。那就是这么一位忠贞之将,没有战死沙场,却在天元五年(1625年)八月二十五日行刑在京师西师的刑场上。熊廷弼是辽东战场的主力干将,在抗击后金还没有取得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死在明朝廷的法场呢?说道熊廷弼的死,必

  • 嘉定和议的内容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定和议,宋朝,金国

    嘉定和议,是说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宁宗时,宰相韩侂胄专权,定理学为伪学,受到当时不少士大夫的攻击。1206年,韩侂胄为了立功来保持相位,便轻率出兵北伐金,结果溃败。主和派杨皇后杀韩侂胄请和,1208年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和议内容是上国书称金主为伯父,岁币银绢各三十万 ,又以三百万缗钱赎回淮、陕两地。嘉定

  • 宋金战争的恩怨情仇: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金战争,宋朝,战争,历史,嘉定和议

    宋金战争刚开始金人开始突然发动进攻,一直侵蚀宋朝的领土,而宋朝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直到派出大将岳飞接连收复了几座城池局面才有所改变,但后来因为统治者个人原因贻误战机,后来两方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宋朝再也无力抵抗敌人,直到金人把宋朝赶到江南地区这场战争才停止。宋金战争过程的后半段主要包括金人对战争的

  • 宋宁宗嘉定和议是怎么回事?嘉定和议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宁宗,宋朝,嘉定和议

    接着,又是兵败之后的谈判。而对南宋来说,战败以后的和谈是气短的。作为胜利者,金朝自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除了提出割地赔款之外,还要求将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谋缚送金国。在这种形势下,朝廷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势力,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是主要的代表。杨皇后因当年韩侂胄在宋宁宗选皇后的问题上不倾向于她而怀恨在心,

  • 刘渊起兵建立了哪个政权?刘渊是匈奴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渊,匈奴,刘渊起兵

    为了避免匈奴五部叛乱,晋武帝时,匈奴五部颇具声望的刘氏嫡子刘渊被诏往洛阳作为人质。刘渊到了洛阳后,被汉臣赞赏他的才华和武艺。晋武帝爱才,想任用刘渊平定凉州之乱,被身边的人劝阻。有臣子担心刘渊以后造反,劝晋武帝除掉刘渊以绝后患,晋武帝没有采纳。刘父去世后,刘渊接任父位。刘渊在位尽心尽职,治理有方,惩恶

  • 汉赵开国皇帝刘渊有多少个儿子 刘渊的儿子都是谁(刘渊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渊,皇帝,五胡十六国,刘渊起兵

    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304年-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

  • 李雄、刘渊南北称帝:西晋政局彻底失去了控制(刘渊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特,刘渊,西晋,,刘渊起兵

    安北将军王浚与司马颖向来有矛盾,这次司马颖劫了惠帝,王浚就想报复。他索性纠合鲜卑两大部落,并和司马越的弟弟、宁北将军东嬴公司马腾联合,共同前往邺城来讨伐司马颖。司马颖派北中郎将王斌及石超等出兵。发兵之后,司马颖又害怕东安王司马繇接应外兵,便擅自将他拿下,并处死了他。这次事变,司马繇的侄子司马睿逃出邺

  • 刘渊一个匈奴人为何称汉皇帝?自称是汉室子孙(刘渊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匈奴,刘渊,后汉,刘渊起兵

    匈奴大单于刘渊为什么姓刘?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使日益腐朽的司马氏政权江河日下,对国内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减。早就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荡之机,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由此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刘渊,生年不详,祖父为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父亲为

  • 刘渊简介 西汉匈奴首领单于冒顿之后刘渊生平(刘渊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渊,晋朝,匈奴之后,刘渊起兵

    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人,匈奴族,西汉匈奴首领单于冒顿之后,本姓挛鞮,因汉高祖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呼延氏所生,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国的开国君王,304年-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