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斯拉夫人是哪些民族的祖先?建立了哪些王朝

东斯拉夫人是哪些民族的祖先?建立了哪些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960 更新时间:2023/12/10 21:37:10

6世纪~8世纪

东斯拉夫人部落是后来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民族的祖先,相近的血缘、地缘关系和长期的共同生活为上述三个民族奠定了历史、语言和化亲近的基础。

6世纪时,他们已经居住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东和黑海草原游牧民族以北一带。他们从事农业和饲养家畜,狩猎、捕鱼。农业生产已经开始使用铁犁、铁镰、铁斧等铁制工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随着铁器的广泛应用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手工业和商业随之产生。东斯拉夫人与拜占庭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出售粮食、皮和奴隶,换回各种手工艺品和钱币。东斯拉夫人在信仰上处于近似于萨满教的拜物教阶段,视万物均为神灵。

公元6世纪以前,东斯拉夫人的社会制度处于氏族社会阶段,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成部落,选举酋长为首领,一切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据成书于12世纪被认为是俄国最早的历史著作《往年纪事》记载,东斯拉夫人共有30多个部落。在公元8世纪以前各部落还处于彼此分散的状态。

8世纪~9世纪

8世纪,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各部落逐渐组合成若干个大部落联盟。

在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出现以前,8~9世纪的东斯拉夫人主要有三个群体:斯洛文人和克里维奇人组成北部群体,当时东斯拉夫人的北部集团已经臣服瓦良格人;维亚吉奇人、拉迪米奇人和谢维利安人组成东斯拉夫人的东部群体,当时他们还处于父系氏族社会,还没有脱离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第聂伯河右岸的东斯拉夫人组成第三个群体——西南群体,他们是波利安人、德列弗利安人、乌里奇人、德列哥维奇人、特维尔茨人、杜列伯人以及霍尔瓦特人。波利安人居住的第聂伯河中游是斯拉夫人的核心,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部落联盟的中心基辅,后来成为基辅罗斯国家的首都。

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这首先是铁制生产工具得到广泛应用,使大面积的农业耕作和垦殖成为可能。同时,手工业因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有了很大的发展。沿铁矿蕴藏的地区,炼铁业也发展起来。当时的炼铁技术已经相当进步。工匠利用外来的材料制作装饰品。其他手工业,如陶器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骨器加工业、毛皮和皮革制作业等,都有了发展,并逐渐走专门化。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商品交换的活跃。手工业产品供应的范围达二三百公里。由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许多部落、部落联盟的中心逐渐演变成为手工业、商业中心,由此出现了东斯拉夫人最初的城市,如诺夫哥罗德、斯摩棱斯克、基辅等。

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国外贸易也频繁起来。当时有两条重要的对外贸易路线:一条从伏尔加河经里海同东方各国联系,另一条是著名的“从瓦良格人至希腊人之路”。

东斯拉夫人各群体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西南群体各部落占有了安特人的故地,土壤肥沃,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都比较先进,已经使用铁犁和带铁尖的木犁耕地,种植小麦、黑麦、大麦、豆类和纤维作物,饲养牛、猪和羊等家畜。北部和东部各部落在6~7世纪以前还不知道犁耕农业而盛行“伐林农业”。

到了8~9世纪,北部和东部群体中,伐林农业才开始向犁耕农业过渡,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同时,在某些地区,寒温带森林的打猎和捕鱼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东斯拉夫人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原来的氏族公社日趋瓦解。几个住在一起的家庭或几个分散的村落组成农村公社。这种村舍,已经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村社生活还带有原始氏族公社的痕迹,牧场、森林、水源是公共财产,每个家庭有权在那里放牧、伐木、采集、狩猎、捕鱼。耕地也是集体财产,分配给各家庭使用,定期重新分配。产品归各家庭支配,这就产生了私有财产。

另外,由于创造的物质财富增多,除满足日常生活必需外,还出现了大量剩产品。私有财产的产生、物质财富的增加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营活动的发展,东斯拉夫人内部开始贫富分化,出现了奴役和压迫。原来的部落酋长逐渐富裕起来,他们的亲兵变为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逐渐把村舍的土地、牧场等据为私有。普通村舍成员成为经营小块土地的农民,沦为被奴役的对象。

这样,到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已经走完了漫长的原始公社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东斯拉夫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已经具备。

留里克

8世纪末9世纪初,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出现了三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诺夫哥罗德地区的斯拉维亚和东部梁赞地区的阿尔塔尼亚。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征战不息。公元862年,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率领瓦良格人武士队到诺夫哥罗德平息争端,并征服了该国,自封为王公,由此开始了统治俄国长达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

留里克去世后,其亲属奥列格继位,开始对周围的斯拉夫部落发动一系列征战,先是征服了斯摩棱斯克,然后于882年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辅,并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建立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大公国,即“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战争。

907年迫使拜占庭帝国订立和约,同意俄罗斯商人免缴贸易税。斯维亚托斯拉夫统治时期,罗斯的疆土不断扩大:版图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迄顿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南到黑海草原游牧民族鞑靼人领地以北。公元1000年左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10世纪,封建关系在基辅罗斯逐渐建立,大土地所有制形成。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东正教的传播巩固和发展了基辅罗斯的封建关系,加速了斯拉夫各部落的统一进程,扩大了罗斯与东南欧巴尔干地区的拜占庭以及西欧等国家的文化联系。在弗拉基米尔的儿子雅罗斯拉夫当政时期,基辅罗斯达到空前繁荣。

11世纪,基辅罗斯境内的大封建主势力不断增强,力图摆脱基辅大公的控制。被基辅罗斯征服的王公也图谋恢复独立。基辅罗斯开始走向衰败。

到12世纪时,基辅大公的政权名存实亡,形成许多独立的公国,开始了封建分裂时期。最初,这些公国在名义上还承认基辅大公为其宗主,但后来他们完全获得独立,基辅国家彻底解体。

13世纪初,罗斯各王公混战不已。

1218~1223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鞑靼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起初征服中亚强国花剌子模,之后蒙古军队越过高加索山后进入黑海北岸草原的阿兰国逼近罗斯。

1235~1242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军开始第二次西征,一直推进到伏尔加河东岸,于1240年11月占领基辅,之后又相继占领弗拉基米尔、加利奇等城市。

1243年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金帐汗国,定都萨莱。

1380年9月,季米特里在库利科沃战役中大败蒙古鞑靼军,沉重打击了金帐汗国,使其统治从此一蹶不振。

1480年,金帐汗国分裂为几个小汗国,国力日衰,从而结束了蒙古鞑靼人对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

1485年,莫斯科大公正式称“全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统一各公国后,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颁布全国统一的法典,奠定了俄国专制制度的基础。瓦西里三世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大业,使北至白海、南及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达北乌拉尔山脉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莫斯科大公成为俄罗斯国家的唯一君主。1462~1533年,俄罗斯的领土从4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80万平方公里,成为欧洲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他消灭了封建割据的残余,加强了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并先后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使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入了莫斯科公国的版图,并打开了通向里海和西伯利亚的通道。

王朝混乱时期

伊凡四世死后,长子费多尔继任沙皇。费多尔弱智无能,大权旁落外戚戈都诺夫之手。戈都诺夫是鞑靼人后裔,出身显贵,因其妹嫁予费多尔,更形跋扈,引起其他王公贵族的不满。1598年1月7日,沙皇费多尔死,留里克王朝绝嗣。1598年2月17日,根据总主教的提议,缙绅会议推选戈都诺夫为沙皇。随着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和加强,沙皇俄国国内的阶级压迫日益残酷,1606年夏,终于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波洛特尼科夫领导的俄国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1607年10月,政府以谈判为名,逮捕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失败。1608年,波洛特尼科夫被处死。17世纪初,俄国先后出现了两个自称是伊凡四世之子季米特里的人(季米特里在1591年已死),他们利用人们对当局的不满,进军莫斯科企图夺取政权。波兰国王借机加以支持并率兵进军莫斯科。俄国人民组织了义勇军抗击波兰的入侵,终于赶走了波兰人。1613年2月7日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缙绅会议上,大贵族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被推选为沙皇,27日正式继位,由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对俄国长达300余年的统治。

罗曼诺夫王朝

罗曼诺夫从法律上最终确立农奴制度。王朝建立后,一方面先后与瑞典、波兰作战,收复国土,另一方面致力于恢复和加强中央集权和农奴制度,血腥镇压农民起义。17世纪,俄国的对外政策从自卫防御转变为侵略扩张,不断派兵向西伯利亚全境推进,并开始侵犯中国黑龙江流域。1654~1667年,俄国同波兰进行了长达13年的战争,最后签订停战协定,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西部地区,占有了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17世纪后期,沙皇俄国极力维护并加强农奴制,致使生产力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人们的不满情绪和反抗日益增长,农民运动遍及全国。1670~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农民起义给予俄国封建制以沉重的打击。

彼得一世1682年继位时年仅十岁,1689年正式开始执政。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效法西欧,对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彼得一世于1700~1721年发动了北方战争,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对手——瑞典,取得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从而密切了与欧洲各国的联系,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战争期间,彼得一世于1712年将首都由莫斯科迁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从此圣彼得堡逐渐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彼得一世于1721年改称皇帝,俄罗斯也开始成为帝国。彼得一世去世后,屡次发生宫廷政变,皇位更迭频繁。

标签: 东斯拉夫人斯拉夫人

更多文章

  • 斯拉夫人为什么会分裂?是怎么分裂成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斯拉夫人,斯拉夫人

    欧洲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使得三支斯拉夫人从文化和宗教上一分为二。第一次第一次是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此后东斯拉夫人和部分南斯拉夫人属于东罗马帝国,西斯拉夫人和部分南斯拉夫人属于西罗马帝国。像西欧的日耳曼人一样,从公元6世纪初起,东欧的斯拉夫人也加入了民族大迁徙的行

  • 东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一个东部支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斯拉夫人,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是欧洲最为古老和最为庞大的部族集团——斯拉夫人的一个东部支系。东斯拉夫人诞生在乌克兰境内著名的第聂伯河沿岸。第聂伯河既是东斯拉夫人的摇篮,也是他们赖以生息繁衍的命脉。第聂伯河的一条支流名为罗斯河,在这里居住着东斯拉夫人的一个部族——罗斯人。据传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名称就源于这条河。现在的

  • 斯拉夫人信仰的神灵有哪些?分别都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斯拉夫人,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各部落的信仰有差别,对于处于最高位的“大神”有不同的说法,但其中比较为人所公认的至高神明就是大神佩龙。而不同的斯拉夫地区,同一种职能可能会有不同的神明。大神佩龙(Perun):雷电之神,同时也是战争和锻炼之神,象征物为鸢尾花、马、鹰、橡树等,形象为一个有着铜头的壮健男子,坐在一个由公羊牵拉的

  • 斯拉夫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斯拉夫人,斯拉夫人

    直到6世纪,斯拉夫人仍处于氏族公社制的阶段,但已经出现了比较巩固的军事组织,部落会议在原始的民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农业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生产活动,同时从事畜牧业、渔业和养蜂业。各种手工业,如冶金、纺织、皮革、木工、制陶等也有发展。此时的住房比较简陋,一般是半地窖式的土屋,近似正方形。住地大都

  • 基辅罗斯的经济是怎样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基辅罗斯,东斯拉夫人

    农业基辅地区的东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利安人)很早就经营农业,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新兴贵族成为封建田庄的经营者。从10世纪中叶起瓦良格人出身的王公和亲兵队也开始经营土地 ,建立起封建田庄 。在雅罗斯拉夫(被人称为智者)统治时期(1015—1054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剥削日益加重,国内阶级斗争日

  • 基辅罗斯是谁建立的?是诺曼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基辅罗斯,东斯拉夫人

    初建8、9世纪时,东斯拉夫人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扩大,各部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不断。862 年诺曼人留里克受斯拉夫人邀请来到东欧平原解决斯拉夫人内乱,他率领亲兵队在诺夫哥罗德登上王公宝座,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即留里克王朝。王朝初期,王国施行巡行索贡制,每年初冬时节,王公率领亲兵向居民索贡,再销至君士坦

  • 基辅罗斯: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君主制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基辅罗斯,东斯拉夫人

    基辅罗斯(古东斯拉夫语:Р??сь,希腊语:?ωσ?α,英语:Kievan Rus),是一个882年至1240年,维京人奥列格建立的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君主制国家,首都是基辅。在1236—1240年的拔都西征时被毁灭。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为罗斯(Р??сьска? земл?),俗称“罗斯之地”,

  •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 江左三大家之一吴伟业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崇祯,举人,马士英,阮大铖,江左三大家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

  • “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诗词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诗词有什么特点

    龚鼎孳是“江左三大家”之一,明清历史书籍中都有记载龚鼎孳生平简介,通过了解龚鼎孳生平简介得知,龚鼎孳生于公元1615年,卒于公元1673年,终年58岁。龚鼎孳是安徽合肥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安徽一带颇有名气的读书人。龚鼎孳聪慧灵敏,十二三岁时便能做八股文。明代崇祯年间,龚鼎孳因考取进士,而担任湖北蕲水县

  • 江左三大家龚鼎孳:爱国忧思且文学造诣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龚鼎孳,江左,江左三大家

    龚鼎孳是“江左三大家”之一,明清历史书籍中都有记载龚鼎孳生平简介,通过了解龚鼎孳生平简介得知,龚鼎孳生于公元1615年,卒于公元1673年,终年58岁。龚鼎孳是安徽合肥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安徽一带颇有名气的读书人。龚鼎孳聪慧灵敏,十二三岁时便能做八股文。明代崇祯年间,龚鼎孳因考取进士,而担任湖北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