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乘佛教在佛教中的地位怎么样?大乘佛教有着哪些思想特点

大乘佛教在佛教中的地位怎么样?大乘佛教有着哪些思想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95 更新时间:2024/1/15 1:39:19

大乘佛教以佛陀的遗留原则(三法印或进一步总结的一实印),来发佛陀众生平等,慈航普度,自觉觉他,利益救度一切众生为目的之本怀--菩萨道的菩提心。修持与教理体系,大乘佛教更精深圆满,境界广大无艮,修行果位直趋无上菩提。大乘佛教的教义在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显中道实相、八识与如来藏,六度万行与菩萨道,一心本净,众生平等众生亦可成佛等思想。从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到唯识学如来藏,三乘佛法一以惯之却在博大精深程度上节节增上,构成了完整的佛教体系。

弘法方法上,大乘佛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佛在古印度传播佛教教义,其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众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以反对婆罗门教的野蛮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而此平等与普度的思想集中显现于大乘教义里。总而言之,大乘是佛陀教诲的根本精所在。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已经说到未来大乘佛教就在中国,而后传播世界。

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解救出来。中国若干千年来灾难重重,而在此大乘佛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众在佛门之中得到无尽的法益,灾难痛苦得到了安抚,深受快乐。奠定大乘佛教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大乘佛教在中国儒教思想中原有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基础上,增添了《菩萨行》的教育。从菩萨道菩萨行到法界实相,一乘妙理之觉悟,大大提升了中华的广度和深度。修行菩萨道广积福德资粮,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一切众生,也能获得众生平等性智的觉悟。

以广行〈六度〉来成熟自己,以广行四摄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去成熟其他一切众生,心胸广大而行事细腻是其特点。

标签: 大乘佛教佛教

更多文章

  • 大乘佛教有过哪些改革?具体指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乘佛教,佛教

    大乘佛教前期很多印度佛经中都记载了 释尊 在世时讲大乘法会,一些声闻无法理解信受甚至中途退出的记录(如《法华经》)。而从近年一些学者的研究则表明,大乘教法在阿育王时代就已有所流行并与小乘教法开始分化。近代出土的阿育王石刻文等中,也处处显示出大乘信仰与理念。如强调慈悲与平等,提倡不食肉主义,戒杀放生,

  • 大乘佛教:大的车乘之意,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乘佛教,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传达摩西来,初到东土曾赞叹“东土神州,好一派

  • 英西战争成就了英国 一个海上强国就这样诞生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班牙,英国,哥伦布,英西战争

    英西战争当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踏上美洲的土地时,西班牙便进入了黄金时代。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西班牙一跃成为横跨欧、亚、非、美四大洲的空前庞大的殖民帝国,以“日不落帝国”享誉全世界。西班牙的强大必然引来他国的嫉妒,英国就是这样。16世纪中叶,英国也开始了痕狂的海外扩张,到处争夺销售市场和殖民地,

  • 英西战争:与其说西班牙是被战胜的,不如说是被耗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英国,西班牙,欧洲,英西战争

    16~17世纪,英国在海上先是战胜了前任霸主西班牙,又收拾了专搞海上物流的荷兰,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特别是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一事,为后人津津乐道,不仅是因为这次战役的标志性作用,更是因为这场战役英国以挑战者的身份战胜强者,作为故事让听者兴奋。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嘛?历史真的像故事那样快意恩

  • 英西战争悬疑:英国到底赢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纳尔逊,伊丽莎白,西班牙,英西战争

    以前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英国赢了, 但战争不是由几场战斗决定的。当时的西班牙是世界帝国,惨败的那支无敌舰队只是西班牙三大舰队(美洲、大西洋、地中海)的一个分舰队。之后西班牙接连发动了6次针对英国的远征,其中一次成功登陆英国本土,英国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了战争,最后新上台的英国国王詹姆斯决定向西班牙帝国妥协,

  • 朝鲜王朝前期的文臣:成三问是"死六臣"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三问,朝鲜,死六臣

    成三问(朝鲜语:성삼문,1418年【朝鲜太宗18年】-1456年【朝鲜世祖2年】6月8日),字谨甫(근보)、讷翁(눌옹),号梅竹轩(매죽헌)。谥号忠文。本贯昌宁成氏,成胜之子。朝鲜王朝前期的文臣、学者,"死六臣"之一,参与辅助世宗大王创制《训民正音》。公元1455年(明景泰六年),朝鲜少年国王李弘暐

  • 揭秘:死六臣事件与李瑈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死六臣,朝鲜

    李瑈在朝鲜的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让当时的历史发生了改变。李瑈身为世宗国王的第二个嫡出的儿子,按照当时比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李瑈已经没有这种资格了,而当时的世宗也是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更加的喜爱和疼惜这个嫡次子,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这种继承方式会在后期产生如此大的麻烦,李

  • 死六臣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死六臣的六位大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死六臣,朝鲜

    死六臣(朝鲜语:사육신)是指朝鲜王朝(朝鲜语:조선왕조)朝鲜世祖时期死于大义的六位大臣,他们是成三问(1418-1456)、朴彭年(1417-1456)、河纬地(1387-1456)、李垲(1417-1456)、俞应孚(?-1456)和柳诚源(?-1456)。公元1455年(明景泰六年),朝鲜少年国

  • 十六罗汉是怎么变成十八罗汉的?还有两个罗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由十六罗汉演变成为十八罗汉,主要是从绘画方面造成的。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得之于儋耳,题了十八首赞(见《东坡七集》后集二十),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之,为之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

  • 关于十八罗汉有着哪些民间传说?十八罗汉成神之前是强盗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远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养的丫头(女儿)多。大丫头家生活好一些,妈妈家生活不好,老头还懒的很,一遇上年成不好,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于是经常向大丫头家借粮接济。过去,人们用的都是箩,上下一样大,箩身很高。这—天,她妈妈又向大丫头借粮食来了。丫头正忙,就说:“妈,你自个把箱盖打开装吧。”妈妈走到粮柜子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