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崎事件怎么回事:大清对日交涉中唯一一次胜利

长崎事件怎么回事:大清对日交涉中唯一一次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56 更新时间:2024/2/18 13:43:37

1885-1886年,是中国海军史最为扬眉吐气的时候——北洋舰队刚刚成军,迅速跻身世界强大海军行列,并且迎来了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最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1885年4月,大英帝国突然出兵占领朝鲜巨岛,这是位于济州海峡的战略据点。英国此举,就是要扼住俄国的咽喉,防堵俄国舰队南下,威胁海参崴军港。

为了与英国对抗,俄国宣称,如果英国继续占领巨文岛,俄国也将占领朝鲜的某个地方作为对抗。它选中了永兴湾,计划占领对马岛。英俄的行动,吓坏了羽翼未丰的日本,它选择了与中国合作,鼓动中国对朝鲜事务进行积极干涉,表示如果英俄继续侵占朝鲜,中日便发起联合行动。

此时,德国制造的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军舰之一定远、镇远舰,刚刚交付中国海军,这标志着北洋海军在经过10年建设后,正式成军。利用难得的国际形势,鸿章下令北洋水师出动,武装巡游济州海峡。自明朝抗倭战争之后,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在济州海峡亮剑,也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海军第一次在危机海域亮剑。

镇远号

出航朝鲜之前,北洋水师在天津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军演后,丁汝昌即率领舰队巡弋朝鲜,访问俄国海参崴军港。巡弋结束,李鸿章决定舰队前往长崎进行维护,顺便访问日本。8月1日,北洋舰队开进了长崎港。13日,日本方面邀请北洋官兵登岸“血拼”,以期拉动长崎的GDP。一些水兵却“血拼”到了当地一家妓院“丸山家”,酗酒之后与当地人发生口角,继而斗殴。在双方打斗过程中,一名水兵将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伤。

这是一起典型的治安事件。次日,日本警方与中国领事馆开始交涉,最后决定限制北洋水兵的上岸人数,规定了必须根据上岸士兵数量配备军官,以便监管。同时,当地日本人也开始在周边的乡镇遍传消息,召集拳师,暗藏利刃,准备对中国水兵进行大规模报复。

8月15日这天下午,在琅威理的坚持下,丁汝昌同意北洋舰队放假,450名水兵上岸自由观光。根据军纪,他们未携带任兵器。全副武装的日本警察、浪人这些小兵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街道两边店铺内的“日本人民”,或向北洋水兵扔石块,或从二楼泼开水。

日本方面的说法是,上岸后的水兵们到处滋事,与警察发生冲突,有的将日本警察的帽子打落,有的辱骂日本警察,日本警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要抓捕肇事者,结果双方发生大规模的械斗。

在日本人的“人民战争”中,手无寸铁、猝不及防的北洋官兵死伤惨重。事后统计,北洋官兵“致死五名,重伤六,轻伤三十八,无下落五。”也有资料说,中方“死八名,伤四十五”,日方“死二人,伤二十七人”。这就是近代中日史上著名的“长崎事件”。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群情激愤。据野史的相关记载,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琅威理甚至建议立即对日宣战,武力解决。

在中国驻日公使承祖协调下,中日两国开始事件的调查与善后的谈判。几番交涉下来,双方陷入了僵局。一直到12月份,谈判毫无进展。徐承祖致电李鸿章:“事已如此,非绝交无别法⋯⋯今决意绝交,兴戎与否,悉听尊便。”

当时中国在军事上远超日本——北洋舰队已经拥有多艘铁甲巡洋舰,定远、镇远舰为亚洲之最。日本唯一的铁甲舰扶桑号根本无法与北洋舰队抗衡。同时,日本正致力于修改不平等条约,在这一点上也有求于中国。

于是,日本高层立即紧急会议,由明治天皇亲自主持,态度开始放软。到了次年1月,在德、法、英等调停下,日本退让,双方终于在2月4日达成最后协议,分别向对方的死伤者支付抚恤金,日方所支付数额大大超过中方;受伤中国官兵的在日治疗费,由日方支付;惩凶一项,则由双方政府自行决定,互不干涉。

“长崎事件”是大清国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以威压人”。也是近代中国对日交涉中唯一的一次胜利。

标签: 长崎事件清朝日本

更多文章

  • 长崎事件:李鸿章一念之差错失摧毁日本最佳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崎事件,北洋水师,李鸿章,

    题记:1886年8月,震惊中日两国朝野的“长崎事件”爆发。北洋水师群情激奋,纷纷要求与日本一战。停泊在日本长崎港口的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铁甲舰进入临战状态。官兵们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全面开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电告李鸿章,只要李鸿章一

  • 清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儒林外史 作者 吴敬梓

    【历史上的今天】1754年12月11日,《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逝世。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

  • 《儒林外史》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儒林外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清朝,

    《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可作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部活的生动的参考。

  • 《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儒林外史是如何创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清朝,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

  • 【大明历】并非出现在明朝,而是这个“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大明历

    《大明历》中国古代的一部历法,出现在宋朝。《大明历》算出一年的时间为365.24281481日,与现代高科技计算出的结果,只差50秒钟。这水平,简直把人看懵了!古代地动仪一说到宋朝,很容易让人想起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岳飞时的宋朝。此

  • 解析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贡献是什么?(大明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祖冲之,大明历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祖冲之,字文远,祖籍河北省涞水县,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一家人搬迁到了江南,祖冲之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专家,祖冲之最为著名的贡献就是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的七位,这一成就比起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要早了一千多年,是我国的骄傲。祖冲之塑像祖冲之的贡献

  • 祖冲之简介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生平(大明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祖冲之,南北朝,杰出数学家,大明历

    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

  • 己亥东征的过程如何?己亥东征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己亥东征,日本,朝鲜

    过程1392年,拥兵自重的李成桂废掉了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建立李氏王朝。慑于他的威名,倭寇在李成桂当政期间基本不敢再骚扰朝鲜。李成桂去世后,倭患再度兴起。1419年初,约50余艘倭寇船窜入朝鲜进行劫掠,烧毁朝鲜兵船。此时正值李朝的世宗大王李裪统治时期,世宗大王是朝鲜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国王,他是朝鲜历史

  • 己亥东征发生于什么时候?己亥东征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己亥东征,日本,朝鲜

    己亥东征是朝鲜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进攻日本的战役。1419年,朝鲜李朝世宗大王在位时期,朝鲜以打击对马岛倭寇为目的,发动"己亥东征",日本则称为"应永外寇"。结果是朝鲜战胜了盘踞在对马岛的倭寇,迫使倭寇投降,朝鲜也从岛上撤军。此役之后在一段时期内朝鲜和对马岛恢复和平,双方的长期贸易互利互惠,倭患基本消

  • 己亥东征:朝鲜国历史上唯一主动进攻日本本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鲜,日本,进攻,,己亥东征

    高丽王朝走向衰落,倭寇趁机敲诈朝鲜国王公元14世纪中期,随着统治朝鲜的高丽王朝逐步走向衰落,海防日益松懈。早就对朝鲜虎视眈眈的日本倭寇,敏感地察觉到了高丽王朝的变化,便趁机侵犯高丽沿海地区,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气焰越来越嚣张。到高丽恭愍王时期(1352—1374年),高丽王朝因为倭寇的打击,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