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启击杀吴国太子刘贤,成七国之乱的导火索

刘启击杀吴国太子刘贤,成七国之乱的导火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3/12/23 0:35:21

在直言敢谏的袁盎因何重提“人彘”之事及去藩国任职的原因中我讲述了袁盎在长安城期间对汉文帝刘恒的几次劝谏,此后,袁盎便外放去了地方,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吴王刘濞,那么,这位吴王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的儿子,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大军入侵代地,当时的代王,便是刘仲,刘仲见匈奴来势汹汹,选择了弃国而逃,从小道逃回了洛阳,话说这刘家兄弟,在逃跑的这方面,还真的都是天赋异禀啊!

刘仲向刘邦请罪,刘邦感念手足之情,不忍心对其施加刑罚制裁,只是,削去了王爵,贬为郃阳侯。等到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天,淮南王英布谋反,向东吞并了荆王的地盘,收编了荆国的部队,继而向西渡过淮河,攻打楚国,刘邦亲自领军前去征讨英布。

这时候,刘仲之子刘濞年方二十,孔武有力,以骑将的身份追随在刘邦身边,英布战败逃跑之后,因为,荆王刘贾已经被英布给杀了,刘贾又没有子嗣,所以,刘邦很担忧吴郡,会稽郡因民风彪悍轻慢。没有一个强壮的诸侯王,是无法镇抚的。

自己的几个儿子还都很年幼,所以,便将目光放到了刘濞身上,于是,刘邦便在老家沛县封刘濞为吴王,让他管辖三郡五十三城。举行完封拜仪式后,刘邦召见了刘濞,看了看刘濞的面相,然后,对其说道:“我看你的面相有造反之色。”

刘邦此时的心中已经开始后悔了,不过,君无戏言,已经封拜完毕了,没有办法,只能拍着刘濞的背告诫他:“汉朝五十年后,东南有造反的人,难道就是你么?可是,天下同姓刘的是一家人,千万不要反叛。“刘濞叩首道:”臣不敢。“

此时,刘邦怀疑刘濞有反心,但是,刘濞此时并无此意,刘邦也不会想到,真正逼反刘濞的,恰恰是自己的孙子——汉景帝刘,如果,不是刘启杀死了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也许,汉初未必会爆发七国之乱。

在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以及吕雉主政时期,因为天下刚刚平定,所以,各诸侯国及其郡县都在尽力地安抚自己的人民。吴国的豫章郡有一座铜矿,刘濞招致天下逃亡的罪犯私自铸钱,又煮海水制盐,因为,这个缘故,吴国并没有向百姓征收赋税,但是,封国内却财用富足充盈。

等到汉文帝刘恒即位之后,吴王派太子刘贤入京朝见。也正是这一次朝见为日后的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这一次朝见,刘贤得以有机会与太子刘启一起饮宴下棋,殊不知,这次下棋,就让他断送了年轻的生命。

因为,刘贤得太师太傅都是楚人,因此,受他们的影响刘贤本人性情轻躁彪悍,一向骄横,所以在下棋争子的时候,对太子刘启极为不恭敬,泥人也有三分火气,何况皇太子乎。刘启大怒,握起棋盘就将刘贤给砸死了。

刘恒得知此事,并没有怎么处置自己的儿子,而是派人将刘贤的尸体送回吴国安葬,吴王刘濞见到爱子的尸体,不由得老泪纵横,大怒道:”天下同是一家,儿子在长安死了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安葬。“

后来,吴王刘濞又将太子刘贤尸身送回来长安安葬,从此,便不再遵守藩臣的礼节,称病不再前往京师朝拜。刘恒也知道吴王是因为儿子的缘故,才称病不来朝见的,所以,在查明刘濞无病之后,便将吴国派来的一批批使臣都给扣押治罪了。

刘濞知道后,很是惶恐,于是,便开始加紧谋划自保的计划,不久之后,刘濞再次派人代行秋季的朝见礼仪,刘恒再次斥责吴王使臣,吴国使者回答道:”吴王的确没病,但是,朝廷扣押了几批吴国使臣,所以,吴王才称病不敢前来京师。

俗话说‘察见渊中鱼,不祥。‘如今吴王诈称有病被朝廷发现,又眼见追查紧迫,所以,就会行为更加隐秘,害怕被皇上处死,无可奈何之下才想出来此无聊的计谋,希望皇上能够既往不咎,让吴王改过自新。“刘恒听后,赦免了吴国的使者。

让他们回到了吴国,并赏赐了吴王一张几案和一根拐杖,并特许吴王年高不必到京朝拜。刘濞见朝廷赦免了自己,阴谋也就逐渐停止了。因为,吴国境内既产铜又产盐,所以,百姓被没有被征收赋税,朝廷征发的服役士兵,刘濞也发放了与雇工等价的代役钱。

逢年过节,刘濞也会慰问有德之士,并给予百姓赏赐,每当别的郡国,有罪犯逃到吴国,刘濞都为他们提供庇护,这样的政策在吴国执行了四十多年,因此,刘濞才可以随意调遣他的臣民,为日后的七国之乱奠定了基础。

其实,吴王刘濞的一事,其封国内物产的确助长了他的野心,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汉景帝刘启杀了他的儿子,以及汉文帝刘恒处置不当的原因,在刘贤死后,刘恒对刘濞不是安抚,反而是猜忌,这不就是在逼刘濞造反么。

而且,刘恒这个人也是护短,这件事从他对淮南王刘长,车骑将军薄昭以及太子刘启的纵容就可以看得出来,当然因为他的纵容也不得不自己买单,那就是刘长之死,以及逼杀舅父,当然七国之乱刘恒本人也难以置身事外。没错他是一个好皇帝,但这些也实实在在是他人性上的弱点了。

标签: 西汉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的猫奴皇帝,皇宫大肆养猫让嫔妃难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嘉靖皇帝,明朝,野史秘闻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他在位的四十五年也是明朝开始走下坡路的四十五年。他的任上北方后金崛起,南方百姓困苦不堪。这四十五年他几乎就做了两件事,一件事信道教炼丹,一件就是养猫。他在位的时候皇宫中有专门的养猫机构猫儿房。猫儿房把皇宫中的猫分成三六九等,好看的,活泼的,不伤人的猫被猫儿房安排在皇帝身边,那些

  • 敢与跋扈将军争辩,不畏权贵的李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李固,风云人物

    敢与跋扈将军争辩,不畏权贵的李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冲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冲帝在玉堂前殿驾崩。梁太后因扬州、徐州正遭遇盗贼的扰乱,打算等受征召的王侯全部到京城以后,再对外发布冲帝驾崩的消息。太尉李固说:“皇上虽然年龄幼小,但他毕竟还是天下的君王。今天他去世了,百姓都为

  • 欧阳伦知道贩私茶是重罪,为何认为朱元璋会饶恕他?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共生了5儿2女,其中2个女儿被看得非常金贵,尤其是幼女安庆公主,那更是如掌上明珠一般呵护有加。因此,朱元璋对安庆公主的婚姻大事非常重视。洪武十四年,这年考中进士的名单里有个叫欧阳伦的小伙子,入了朱元璋的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欧阳伦出身贫寒,学识渊博,人又生

  • 宿北 、鲁南两次胜利有什么作用?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宿北战役,近代,战史风云

    宿北、鲁南两次胜利充分体现了两个野战军联合作战的战斗力,为了更好发挥部队战力,1947年1月23日,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陈诚总结了宿北、鲁南之役中因孤军突进、强弱分离等致败教训,让欧震集团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以一天6公里的龟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宿北战役中,由于国民党

  • 齐灭宋之战导致五国的联合打击,为何秦灭韩后诸侯国没有动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齐灭宋之战,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齐国灭了宋国后,遭到了诸侯国的联合打击。为什么秦国灭韩国后,诸侯国却没有动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战国的第一个霸主魏国,开始走向衰弱的时候,战国时期的历史则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势。之所以说是奇怪的局势,则在于当时位于东方的齐国,同位于西部的秦国,同时崛起在了战国

  • 新科刘廷式进士衣锦还乡,为何求娶邻家盲女?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廷式,宋朝,野史秘闻

    最近翻的都是宋朝人的笔记著作,从中受益颇多。今天继续给大家带来一个发生在北宋的故事。当年北宋朝中,有一名叫做刘廷式的官员。他的婚姻故事就颇有传奇色彩,值得一说。话说在刘廷式没有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之时,他家本来是农民,种田为生。他的邻居家有个女儿。可是这家的家庭很是穷苦困顿。这家的老头儿和刘廷式的老爹两

  • 汉武帝当初对钩弋夫人如此宠幸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立子杀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对汉武帝和钩弋夫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武帝为什么杀母立子?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汉武帝晚年宠幸钩弋夫人赵氏,而且十分喜欢钩弋夫人生的儿子刘弗陵,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在汉武帝六十多岁后才出生,比汉武帝的重孙大不了几岁。钩弋夫人赵氏是河间(今属河北)人,生得十分

  •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情况,比如说西汉、东汉时期。然而明朝存在两百七十多年,却从未出现过后宫、外戚干预朝政的事情。清朝官方在撰写《明史》时评价道“论者称有明家法,远过汉、唐,信不诬矣”。那么明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乐毅率领燕军差一点把齐国灭了,最后谁好处最多?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就长平之战来说,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长平之战的最大赢家

  • 古代造反将军为何能让士兵听自己的?士兵效忠的不是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历史解密

    古代造反将军为何能让士兵听自己的?士兵效忠的不是皇帝吗?这般问题,看似奇怪,实际上也属常事。历史上,将军造反的时候,士兵大多都会跟着将军造反,但,历史上造反的将军很多吗?一个皇帝假设做皇帝能做二十年,这二十年来,不一定就能碰得到叛乱,本身,叛乱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若是真的已经谋划好了,确保手下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