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澎湖海战清朝为什么会胜利?原因是什么?

澎湖海战清朝为什么会胜利?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44 更新时间:2024/2/6 17:49:59

在澎湖海战中,清军之所以取胜,除战船装备精良,将士作战勇敢之外,也是与作战指挥的正确分不开的。清军水师统帅施琅“治军严整,通阵法,尤善水战,谙海中风候”,因此在指挥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在渡海时间上,他一反在东北风季节渡海的传统,选在西南风始发的六月中旬。

实战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它保障了清军水师在发起总攻前的安全锚泊。在渡海航路上,以往从大陆到台湾,都从金、厦出航,而施琅又一反惯例,把出航点选在靠南的铜山岛。因为水师从铜山出航后可利用西南风,直取澎湖以南郑军未设防的诸岛屿,以作为前进基地,然后北转入澎湖海域,这样便始终处于顺风顺流的有利阵位。实战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战术上,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澎湖海域六月多风,深谙海情的施琅是知道的,在初战小挫之后,便立即抓紧再战准备,并不失时机地发起总攻。施琅除分兵二路,从东、西两个方向进行佯动箝制以外,在主攻方向上集中了56艘主力战船,并以五船合攻一船,逐次歼灭了郑军主力,而清军水师却无一船损失。一场大规模海战,损伤如此悬殊,这在海战史上也属鲜见。

澎湖海战明郑为什么失败

一、防御部署上的错误。郑军只注意防守八罩水道以北的北大山、西屿、北山等大岛,而忽视了在八罩水道以南的八罩、虎井、桶盘、花屿、猫屿等诸小屿设防,这就使南来的清军水师得以乘虚入据,成了清军驻泊、休整和出击的前进基地。

二、消极防御,贻误战机。当清军水师经过30多小时的航行,抵近澎湖时,郑军宣毅左镇邱辉对刘国轩说:“乘彼船初到,安澳未定,兵心尚摇,辉愿领烦船十只,同左虎卫江胜阵却之。”建威中镇黄良骥也说:“先发制人,半渡而击,正合兵法。”刘国轩却说:“炮台处处谨守,彼处湾泊?当此六月时候,一旦风起,则彼何所容身?此乃以逸待劳,不战可收全功也。”遂按兵不动,使清军水师得以顺利到达澎湖,环泊花、猫二屿。邱辉又建议:“乘夜潮落,冲舟宗击之”,又遭拒绝。十六日,清军出战不利,千帅受伤。邱辉建议乘胜夜袭,刘国轩仍以等待飓风使彼自覆为由未采纳。邱辉说:“兵法有云:半渡可击,立营未定可击,乘虚可击;今敌患三者,而不乘其势,若早晚无风,合万人为一心而死战,将奈何?”刘国轩不听部属的合理建议,三次放弃歼敌的有利战机,把取胜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可期而不可必的风暴上,结果是风未至而兵已败。

三、冒险决战,全军覆没。战史上因主帅胸无全局,迁就眼前事变,由消极防御变为冒险决战的事例时有发生。郑军的作战方针本来是以澎湖为重点设防固守,刘国轩本人也不愿主动出击,而是指望海上风暴会使清军不战而败。既然如此,就应该充分利用防御工事,保存有生力量,避免与清军决战。刘国轩见不及此,当施琅发起总攻时,亦率全部海上兵力迎战,终于全军覆没。

标签: 澎湖海战清朝

更多文章

  • 澎湖海战——清军打赢的是情报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澎湖海战,清朝

    澎湖海战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在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统一中国领土过程中的一场决定性海岛攻防战役。在郑军布防严密、兵力匹敌的形势下,清军远涉大洋,攻坚获捷,仅用“七日两战”便取得了全歼郑军精锐、攻占澎湖列岛的辉煌战绩,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实属少见。《孙子兵法》

  • 酎金夺爵怎么读?汉武帝酎金夺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酎金夺爵是因为汉武帝觉得统治遭到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酎金夺爵的背景与经过 酎金夺爵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汉武帝酎金夺爵十分深远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基于什么历史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仲舒,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的人,他还曾经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被汉武帝发现

  •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

  • 解密:罢黜百家的“祸胎”是汉武帝种下的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罢黜百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盐铁会议的召开是在始元六年(前81年),距离汉武帝驾崩只有六年,可谓尸骨未寒。然而贤良文学们的某些发言,却已大有炸平长安、彻底清算之意,尽管没有汉武帝原本是不会有什么贤良文学的。争论并没有随着会议的结束而结束。本始二年(前72年),汉宣帝下诏,要为汉武帝立庙设乐。这当然是一件大事。因为汉代不同于后世

  • 反罗马密约:两个米特拉达梯国王之间的阴谋(米特拉达梯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反罗马密约,米特拉达梯,米特拉达梯战争

    公元1世纪,罗马人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成为他们在东部地区的最大对手。这位东方的波斯式国王,罗马共和国打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战争。一度将后者的势力排挤出整个小亚细亚和希腊。罗马人为了对付这个东方强权,先后派出了三位名将——苏拉、卢库卢斯和庞培。但你或许没有想到,本都人不

  • 米特拉达梯战争一共发生了几次?战果分别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米特拉达梯战争,罗马帝国

    第一次战争(前89~前84年)米特拉达梯六世经长期准备后,乘罗马陷入同盟者战争无暇东顾之机,进军罗马的亚细亚省。本都的兵力强于罗马在东方的驻军,计有步兵25万人、骑兵5万人、各类舰船400艘。罗马驻军及其附属国军队仅有步兵17万人、骑兵1.8万人,且驻防分散。战争初期,本都军兵分三路,击败罗马在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