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埃德森岭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埃德森岭战役的详细过程

埃德森岭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埃德森岭战役的详细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05 更新时间:2024/1/18 19:53:10

埃德森岭战役属于太平洋战争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一部分。美军在此场战役中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为取得瓜岛战役的最终胜利作了必要的铺垫。

1941年9月7日,川口清健发表他的攻击计划,"击溃歼灭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机场附近的敌人。"川口的攻击计划,要求他的部队,分成3组,迫近伦加周边内陆,最终实施1次夜间突然袭击。奥卡的部队将从西面防御圈进攻,而栎木的第2梯队,现在改名为球磨营,将从东面攻击。主要的攻击来自伦加防御圈以南丛林,川口的"中央梯队",包括3个营共3,000人。到9月7日,大部分川口的部队已经离开太午角开始沿海岸线向伦加点前进。约250名日军被留下看守该旅在太午角的供应基地。

同时,根据当地土著根据1名海岸观察者,所罗门群岛保护地防卫军军官马丁·克莱门斯和瓜达尔卡纳尔岛英国区主任,向美海军陆战队带来了报告,日军在太午角附近的塔希姆波柯村。埃德森计划对集中在太午角的日军部队进行突袭。9月8日,在太午角附近下船后,埃德森的士兵攻占塔希姆波柯而日本守军则退入丛林。在塔希姆波柯,埃德森的部队发现了川口的主要补给站,包括大批储存的粮食、弹药、医疗用品和1个强力的短波无线电机。在摧毁了可见到的一切后,除了拿走一些件和设备外,海军陆战队返回伦加防御圈。堆积如山的补给品,加上来自虏获的情报文件,给海军陆战队知道,至少有3,000名日军在岛上,显然计划进攻。

埃德森,与范德格里夫特的执行军官杰拉德·马斯上校,均正确地认为,日军的进攻很可能来自1处狭窄的、1片草地的、1,000码(910米)长的珊瑚脊,与伦加河平行和位于亨德森机场南面。珊瑚脊,称为伦加山脊,提供了1个天然的办法通过机场,控制周边地区,及在当时,几乎不设防。9月11日,埃德森的营840人被部署到山脊周围地区。

在9月12日晚上,川口的第1营攻击伦加河与山脊之间的突击队,迫使1个海军陆战队连在当晚日军本停止攻击前撤回到山脊。第2二天晚上,川口的旅3,000名士兵,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轻型火炮,面对埃德森的830名突击队员。日军在刚入夜后开始进攻,与川口的第1营攻击在山脊以西埃德森的右翼。在突破海军陆战队的防线后,该营的进攻最终被守卫山脊北部的海军陆战队所阻止。

川口的第2营2个连负责在山脊南部边缘的进攻把埃德森的部队击退至山脊中部的123号山岭。整个晚上,在此阵地的海军陆战队,在火炮的支援下,击退了日军一波波的正面攻击,其中一些导致徒手肉搏战。日军一些己越过山脊到达机场边沿的的单位也被击退。在伦加防御圈其他位置攻击的库玛和奥卡营的单位也被打败。9月14日,川口领导他被击溃的旅的幸存者,在马坦尼考谷以西进行为期5天行军后与奥卡的单位会合。结果,川口的部队及海军陆战队分别有850及104人阵亡。

9月15日,百武在拉包尔得知川口战败的消息及转发到在日本的大本营。在紧急会议上,日本陆军及海军指挥人员得出结论,"瓜达尔卡纳尔可能发展成为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战斗的结果现在开始对日本在太平洋其他领域产生战略上的影响。百武认识到,为了运送足够的部队和物资,以击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盟军,他不能在同一时间支援在新几内亚科科达小径的日军。百武,在得到大本营的同意下,命令他在新几内亚的部队,包括已到达其目标莫尔兹比港30英里(48千米)内的后撤,直至"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问题"解决为止。百武准备派遣更多的部队到瓜达尔卡纳尔再试图夺回亨德森场。

标签: 埃德森岭战役美国日本

更多文章

  • 瓜岛战役:美军以少打多 日军过于自信犯兵家大忌(埃德森岭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木清直,瓜岛战役,埃德森岭战役

    1942年6月底,日军派遣大批工兵部队在瓜岛修建机场,扩建军事设施,将先前由海上进攻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计划改为以陆路进攻为主,海路进攻为辅,并组建第8舰队。第8舰队拥有重型和轻型巡洋舰7艘以及数艘驱逐舰和潜艇,但日军在瓜岛仅有海军警备部队240人和施工部队2700人。几乎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打算派一支部

  • 丕平献土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丕平献土,罗马

    伦巴第王国的阿斯托夫(国王的兄弟)在753年发兵南下,侵袭意大利各地区。罗马和罗马教皇不堪其扰,向东罗马皇帝求援。但东罗马帝国皇帝对此没什么反应。于是,新上任的教皇史蒂芬二世亲自北上,来到伦巴第都城帕维亚,试图劝说阿斯托夫能够友善对待上帝的人间代理机构,遭到阿斯托夫的回绝。教皇求援753年冬,教皇司

  • 丕平献土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丕平献土,罗马

    公元四世纪,西罗马帝国发生严重的奴隶制危机,国内奴隶、隶农、农民起义不断 。 国外蛮族的入侵,使西罗马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最终在476 年奥多亚塞控制意大利全境后,西罗马帝国灭亡 ,教皇成为罗马城的一般主教。欧洲进入了中古时代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东部罗马政权的延续被称之为东罗马帝国(即拜占

  • 教皇权和教皇国的起源:天主教加强了教皇的统治(丕平献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天主教,教皇,丕平献土

    教皇权和教皇国的起源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变化脱不了关系,可以说社会的动荡是它的起源之一。教皇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父亲。四世纪时基督教的所有主教都获得这一称号,而从五世纪起才为罗马主教所专有。罗马帝国迁都于君士坦丁堡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了保卫罗马城以防御“蛮族”的侵掠,这一切都有助于罗马主教(即教皇

  • 塔兰托战役:改变海战模式,航母时代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塔兰托战役,英国,意大利,塔兰托袭击战

    二战著名的塔兰托袭击战是二战期间的一次有重要影响的战役,是改变现代海战模式的一次战役。经此战役,意大利海军遭受巨大重创,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这对英国的海上运输船队减轻了不少压力。此战,英军出动了21架战斗机(投入攻击的战斗机实为20架),在短短六十五分钟时间里,击沉战列舰1艘,击伤战列舰

  • 英国突袭塔兰托:摧毁意大利海军主力(塔兰托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塔兰托战役,英国,意大利

    众所周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以六艘舰队航母为主力,用损失29架飞机的微小代价干净利落地击沉了美军四艘主力战列舰,并重创了另外四艘战列舰,可以说让让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这直接导致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军在太平洋上都没有可以使用的主力舰,日本人也因此能够席卷东

  • 塔兰托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塔兰托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塔兰托战役,英国,意大利

    塔兰托袭击战的发源是是二战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1940年英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对驻泊塔兰托的意大利舰队的突袭,使意大利舰队蒙受重大损失。顾名为塔兰托袭击战。战役准备塔兰托(Taranto)位于意大利靴形半岛的后跟,是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英国海军要打击意大利舰队的有生力量,坎宁安上将决定利用舰载航空兵,

  • 卡诺莎之辱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平息以鲁道夫为首的诸侯反对派,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破门律),开除其教籍。亨利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即率大军挥戈南下进军罗马(1084年)

  • 卡诺莎之辱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事态进一步恶化,格列高利准备北上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诸侯会面,途径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城堡主人是托斯卡纳家族的玛蒂尔达女伯爵)。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协。他再也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国王身份,于1077年1月,决定冒着严寒前往卡诺莎觐见教皇,恳求他撤回开出教籍的敕令。与他随行的还

  • 卡诺莎之辱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衰落之后,宗教人员的授权长期掌握在世俗君主手中。世俗君主利用教职的任命权,鬻卖神职, 将其封给忠诚的下属和家族成员,或者用各种手段把辖下的教区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君主的领内出现大量具备一定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教区和修道院,它们逐渐形成重要的政治势力。这些现象导致罗马教廷的财产流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