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卡诺莎之辱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卡诺莎之辱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61 更新时间:2024/1/19 0:31:37

事态进一步恶化,格列高利准备北上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诸侯会面,途径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城堡主人是托斯卡纳家族的玛蒂尔达女伯爵)。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协。他再也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国身份,于1077年1月,决定冒着严寒前往卡诺莎觐见教皇,恳求他撤回开出教籍的敕令。与他随行的还有他的妻子贝尔塔(萨伏依伯爵奥托都灵女侯爵阿德莱德的女儿)、幼子康拉德(后来继承了德意志国王(1087~1098)和意大利国王(1093~1098))以及少数僧侣、侍卫。当时统辖德国南部的王公贵族们理所当然地不予放行,亨利一行只好取道阿德莱德女侯爵也就是亨利的岳母处,希望通过她治下的一条经过阿尔卑斯山塞尼峰的山间小路到达卡诺莎。由于亨利此前曾经意图与贝尔塔离婚,一度闹的沸沸扬扬,导致阿德莱德与他的关系很不好。但最终看在女儿的情分上,女侯爵同意帮助这位处境艰难的君主,同时以调停者的身份前往卡诺莎。但他索要了一笔高额的款项作为回报。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这座修筑在小山顶上的卡诺莎城堡。亨利让车驾停在山脚下,脱下皮帽和靴子,身着苦修士的简陋服装,仅仅披上一件毡毯,这是亨利四世的忏悔形式,在隆冬时节赤足露顶(当时,罗马教皇对逐出教会或违反教规的人,允许他们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忏悔仪式,来赎取自己的罪行。其时间有长达几年的。比如,有的赤脚露头,在教堂门前向所有进入教堂的人恳切哀求,请他们代为祈祷;有的用木杖打自己或由忏悔师来打,以

3000

杖抵一年的忏悔;有的赴圣地朝拜,或捐纳巨款等等,一直到教会满意他的忏悔为止。)希望籍此获得赦免。为使亨利得到更多的同情,贝尔塔也加入了忏悔仪式,她同其它随行者一样,免去冠帽除去靴袜,尽管这对贵族女性是无以复加的耻辱,但这位可敬的王后还是决定与丈夫共患难。在冰天雪地中亨利四世和随行者赤足踏雪一步一步地走上山顶。

亨利四世此举已是极尽卑微,但教皇却紧闭城堡大门,迟迟不让亨利进入。亨利夫妻一行人在严冬中赤足露顶,仅靠裹着毡毯取暖,冻得瑟瑟发抖。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与妻子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痛哭流涕以求宽恕。国王的狼狈景象格里高利七世都看在眼里,他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同意赦免亨利四世,他就会失去一个

加强神权且实现改革的大好机会。但亨利四世的忏悔看似耻辱,其实也不失为权宜妙计。因为教皇根据教规将君主逐出教门,自然是合理合法的;而亨利果断决定通过忏悔乞求赦免,同样是有理有据,按照教规要尽可能地从宽对待。教皇此时也感受到了压力,因为这种卑微的忏悔势必会给亨利四世带来广泛的同情与谅解。亨利四世等待觐见的同时,城堡内的一些教士和城堡主人玛蒂尔达女伯爵开始向教皇求情。阿德莱德女侯爵目睹她的女儿女婿在城外受辱,自然不遗力地向教皇劝说,并与米兰伯爵阿尔伯特等贵族共同为亨利四世担保。甚至连一些克吕尼派教士也被亨利此举感动了,加入到求情者中。但大门一直没有打开,据《教权纪事:卡诺莎》记载:在等待过程中,因为过于寒,亨利四世几次被随从请求结束忏悔仪式,但都被他拒绝。随从们念完祷词,得到许可后纷纷返回山下的宿营地中。在得到母亲参与了劝说的口信后,王后也返回营地,陪伴在她幼子身边。城堡外只剩下亨利四世等两三人。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带着自己的妻子赤足披毡,据说一直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也有一说,亨利一行人大多数时间其实都待在山下的村庄中等待教皇的赦免),教皇才同意亨利四世进来见他。

亨利匍匐在教皇面前,展开双臂,使全身呈十字形,向教皇泪流满面地忏悔自己的罪过,然后呈上自己服从教皇权力的保证书和宣布撤销关于废黜教皇法令的命令书。教皇并不满意,他严厉地训斥亨利四世,历数他的种种罪行。亨利四世一一点头认罪。看到曾经趾高气扬的国王可怜到如此地步,在场的贵族和神职人员纷纷请求教皇赦免亨利四世。教皇格列高里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直到让亨利四世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他同意不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但是仍不恢复其国王的权力;在教皇和玛蒂尔达女伯爵等人的见证下,亨利四世被要求写下效忠教皇的誓词并宣誓。

更多文章

  • 卡诺莎之辱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衰落之后,宗教人员的授权长期掌握在世俗君主手中。世俗君主利用教职的任命权,鬻卖神职, 将其封给忠诚的下属和家族成员,或者用各种手段把辖下的教区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君主的领内出现大量具备一定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教区和修道院,它们逐渐形成重要的政治势力。这些现象导致罗马教廷的财产流失,道德

  • 播州之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这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播州之役,明朝

    播州之役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场平叛,为万历三大征之一。南宋末年,蒙古军由云南挥师东进,直逼播州(今日遵义)。土官杨文动员军民伐木通道,在龙岩山修建营垒、关隘、城楼,储备粮草和军需,以求自保。宋亡后,杨氏又先后归附元、明王朝。在嘉靖之前,隶属四川的播州宣慰司一直与明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明万历二十六年(

  • 揭秘:播州之役拖垮了明朝?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播州之役,明朝

    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祖先在唐末的时候,就打败了南召时期的统治者,从而在这块地区割据统治,历经宋元两朝,基本上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很牢靠的实力,不用想你也能知道,一个家族能在当地维持四百多年的统治,其实力也是相当牛了。可以说杨应龙一家既是强龙也是地头蛇,相当霸气。到了大明的建立,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

  • “播州之役”一个传承700多年的望族被灭,过程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播州之役,明朝

    在明朝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被称为万历三大征。即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播州之役是三大征中最后一场,开始于万

  • 什么是麓川之役?麓川之役的背景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麓川之役,明朝

    麓川之役,是明朝朝廷征伐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叛乱的四次战争。四次征讨分别发生於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明朝经过连年征战,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期间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

  • 麓川之役:明朝在西南地区统治的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麓川之役,明朝

    关于麓川这一个地方,其实在明朝之前就已经被历史年描述过了,是因为后来明太祖进去之后又稍微地使上了一些力气,把原本的三大家族削弱成了只剩下一族的结果,在招抚的过程中,朱元璋并没有将他们通通地扼杀于自己的手掌之下,尤其是对思氏的处理过程真的太让人失望,当时朱元璋可能没有想到会有那么不知悔改之人,所以就这

  • 明英宗有什么功绩?历史上对他为何评价不高?(麓川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明英宗,麓川之役

    明英宗是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之所以出现两次为帝的情况,还源于明朝耻辱一战——土木堡之战。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定鼎中原。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拒外敌于外。但是到了正统年间,蒙古瓦剌部落逐渐强大,渐渐生出了野心。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借宦官王振削减赏赐为由,侵犯明朝边境。朱祁镇在王振的说服

  • 战斗力曾经强到恐怖的戚家军为何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原因是什么?(浑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浑河血战.明朝,浑河之战

    中国古代,有两支以主帅姓氏命名的无敌军队。一是南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是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岳家军是在岳飞集结、收容其余宋朝军队的基础上形成的,底子不错。而戚家军的底子则是一帮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农民。戚继光凭借严明的纪律、先进的武器、多变的阵型,将这帮农民训练成一支强大的特种兵部队。戚家军纪律之严

  • 浑河之战:明军抗清的最佳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浑河之战,明朝

    纵观276年的明朝历史,与八旗的战斗堪称明军最不堪回首的记忆。除了关内的遵永大捷之外,明军可说是无一胜绩。然而,明军在关外同样有发挥较好的战役,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1621年的浑河之战。1621年,平静的辽东边陲突然战云密布。一名从后金逃回关内的汉人奴隶带来了一个令朝廷大为惊讶的消息:后金首领努尔哈赤

  • 浑河之战——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浑河之战,明朝

    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兵围攻沈阳,沈阳主将贺世贤立即派人赴辽阳报告,并请求援兵,辽东经略袁应泰命川浙兵近万人(其中川军7000人、浙兵3000人),及奉集堡、虎皮驿的三万辽东明军增援。川浙之兵行至中途,闻沈阳城已陷落,主帅童仲揆、陈策见救援已失去意义,因为原计划是与沈阳城内的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