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采石之战南宋取胜并非偶然?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采石之战南宋取胜并非偶然?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4/1/19 0:34:14

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征调大军,分四路,企图一举攻灭南宋。金海陵王亮亲率主力,自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出发,首攻宋淮西地区。宋两淮驻军仓皇退至长江南岸,金军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渡江

当时,宋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王权因无能被罢官,所部一万八千人刚退至采石,接替王权的将领李显忠尚未到任,军无主帅,士气涣散,人心惶惶。中书舍人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奉命督促李显忠赴任,并代表宋廷到采石慰劳军队。他在采石见形势危急,毅然召集张振、时俊等将领,宣布宋廷抗金命令,犒赏军队,动员将士决一死战。同时,又组织当地民兵和群众进行支援,使采石一带的防务顿形好转。金海陵王误认为宋军已败退逃散,江南岸无兵把守,遂于十一月八日督兵过江。宋军利用水军优势,在江中截断金军船只,并在船上诗歌释放霹雳炮,烟雾和石灰弥漫江面,使金军无法抵挡。宋军出动车船,船行如飞,船内踏车民兵精神振奋,呼声震天。金军败回北岸。次日,宋水军直迫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焚毁敌船,金海陵王被迫移军扬州,强令金军从瓜洲(今江苏扬州南运河入长江口处)渡江,为部下所杀,金军败退。南宋再度转危为安。

吴军方面——由两部分军队组成:1、

孙权所派遣由陆逊统率的抗蜀军:将领——大都督陆逊,兵力50000(《资治通鉴》、《三国志吴主传》、《陆逊传》均有记载),部将有:振威将军、固陵太守——潘璋,兵力5500人(本传记载本部兵加甘宁军——2500人);虎威将军——朱然,兵力5000人(本传记载督5000人,驻守江陵);建武将军——徐盛,兵力无记载;估计5000人左右;建忠中郎将——骆统,兵力5000人(本传记载本部兵3000加上凌统军);将军——鲜于丹,兵力5000人(本传记载226年本部5000人);偏将军——韩当,兵力2000人以上(本传记载曾统兵2000);平戎将军——步骘,兵力数千(本传记载为本部1000人加交州义士万人);安东中郎将——孙桓,兵力无记载;以其皇室亲族身份独守夷道,估计5000人以上;将军——宋谦,兵力无记载;估计5000人(曾击破蜀军5营),属于资力较老的将军;加上陆逊本部军(至少5000人,可能有万人以上)。可能还有史书未记载的其它将领,但估计不是重要将领。2、原在巫山、秭归一线的防御部队:将领——将军李异、刘阿,兵力无记载;由于此二将均不是很有名,估计兵力各数千——总兵力约5000人

采石之战南宋取胜并非偶然。宋军大本营就在建康,离采石三十公里。从建康到镇江宋军有二十万。“中书舍人”虞允文被委任为督视江淮军马府的参谋军事,实际上表明南宋最高军事指挥已直接主持江淮作战。

(虞云国《细说宋朝》) 虞允文(率王权军)采石大捷的意义还在于迅速扭转胜负方。 金主完颜亮因瓜洲失利(不渡)而遭部下缢杀。 刘琦军(镇江)与杨存中之功为重。

虞允文有参与。

标签: 采石之战宋朝

更多文章

  • 蒙古第一次西征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发生的 蒙古第一次西征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成吉思汗,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称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爆发在1219年,它标示著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

  • 蒙古第一次西征的详细经过?对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古,元朝,西征,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使臣被害后,成吉思汗觉察到两国关系已无法用和平方式解决,决定亲率大军向花剌子模问罪,令其弟斡赤斤留守蒙古。1219年六月,蒙古大军从克鲁伦河畔出发,越阿尔泰山至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畔度夏。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及大将速不台(一写速别额台)、哲别、大断事官失吉忽图忽等随行。畏吾儿、阿力麻里

  • 南宋与金国签订的隆兴和议,几十万白银对南宋多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隆兴和议,宋朝

    北宋虽弱,但好歹也有百万大军,《澶渊之盟》后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从此双方基本和平相处近百年,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到南宋时期,最繁华的中原地区被金国占领,不仅国土大量丧失,人口也损失不少,与南宋相对的是比辽国更强大的

  • 隆兴和议指的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隆兴和议,宋朝

    隆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签订的一个丧国辱权的条约,南宋的整体经济实力确实不如金朝,金朝屡次扰乱南宋也是为了获得许多利益,下面我们来看看。隆兴和议指的是什么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宋孝宗即位后欲进攻金朝,收复中原,于起用老将张浚等发动“隆兴北伐”,却于隆兴元年(1163年)

  • 隆兴和议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隆兴和议,宋朝

    隆兴和议在南宋历史上是一个屈辱的污点,是南宋经济、军事衰弱的表现,金国人通过隆兴和议获取了大量的利益,下面我们来看看隆兴和议的内容和影响。隆兴和议的内容是什么(1)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称叔、侄关系;(2)维持绍兴和议规定的疆界;(3)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岁币为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比绍

  • 旭烈兀西征征服之地建为伊儿汗国 统治波斯与小亚细亚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朝,旭烈兀,成吉思汗,旭烈兀西征

    公元1227年8月,成吉思汗击灭西夏后死于六盘山,窝阔台继承汗位。窝阔台遵照成吉思汗遗训,继续西征欧州诸国,负责西征的蒙军统帅,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公元1236年秋,拔都率军抵达窝勒迦河下游草原地带。拔都根据侦获的情报,决定先进击布里阿耳部,然后席卷整个斡罗思。蒙军速不台部首先发动攻击,势如狂飚

  • 蒙古旭烈兀西征在艾因.贾鲁战役中战败 制止了蒙古帝国的扩张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蒙哥,旭烈兀,元朝,旭烈兀西征

    1251年,蒙哥继承帝位后,为了扩展领土,遵照成吉思汗拓展疆土,开藩建汗的遗愿,展开第三次西征。因蒙哥集中征服南宋,因而由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征战中东。而且当时位于伊朗的木剌夷国不肯对蒙古称臣和朝贡,因此蒙古藉此发起第三次西征。西征过程:1.征战木剌夷国1256年6月,鲁克赖丁见到西征军进攻,便派弟

  • 旭烈兀西征沿途都做了什么事情 旭烈兀作战指导思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旭烈兀西征,蒙古

    在消灭花剌子模国残余札兰丁后,蒙古军继续驻留在波斯,对波斯各地进行征服活动,虽经过20年,却没能将波斯全部征服。蒙哥大汗在1251年的库里勒台上决定,进行两大远征,一为南进,二为西征。大汗把这次西征的任务交给他的弟弟旭烈兀。旭烈兀担负着消灭仍在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残存着的两股宗教势力的任务:在马赞

  • 嵇康之死是因为其奸污弟媳?还是由于不满司马氏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晋朝,嵇康,司马氏专权

    嵇康,曹魏末期最著名的文人,崇尚老庄之学,提倡个人自由,诗文俱佳,并且精通音律,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关于嵇康之死,东晋的史学家干宝的《晋纪》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当时嵇康与冀州牧吕昭的两个儿子吕巽和吕安关系都很好。哥哥吕巽人面兽心,他看见弟媳妇长的漂亮,于是趁着弟弟不在家的时候,故意将弟媳妇灌醉,然

  • 倘若司马氏没有取代曹魏,那么中国还会出现“五胡乱华”吗(司马氏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司马昭,司马氏专权

    大汉过后,三国鼎立,而后西晋灭三国,一统天下,国家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安宁过后,却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五胡十六国时期。此时的国家陷入了不断的战争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许多人不由得发出感慨,倘若司马昭没有取代曹氏,中国还会不会经历五胡乱华呢?《三国演义》之中,有一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