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兰西战役中德军的进攻路线是怎样的?法国是怎么投降的

法兰西战役中德军的进攻路线是怎样的?法国是怎么投降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60 更新时间:2024/1/21 21:12:48

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黄色”计划)。对法、比、荷境内的72个机场及纵深目标实施航空突击,德军空降兵占领了荷兰比利时的许多重要地区、机场和桥梁。在德"B"集团军群右翼,荷军在德军打击下迅速瓦解,1940年5月14日,荷军投降。在其左翼,德空降兵于10日凌晨偷袭扼守列日的埃本埃马尔要塞成功,比军防御即告崩溃,退至安特卫普和马斯河地区。到1940年5月14日,部分英法军推进到这一地区按计划驰援比利时。与此同时,德“A”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于12日越过登山区,突破了法国的薄弱防御,次日下午在空军支援下强渡默兹河,并开始从迪南和色当地区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1940年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已经到达马斯河北岸。1940年5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轰炸,下午4时,古德里安指挥部队开始强渡马斯河。当天黄昏,第1装甲师已经插入法军阵地,突入纵深。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晚间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联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克莱斯特两度下令古德里安暂停前进,但他不惜以辞职抗争。禁令解出后,他的速度比以前还快,1940年5月16日,古德里安督促手下的3个装甲师向西转进英吉利海峡东岸的敦克尔克地区。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同日,德坦克兵团进抵拉芒什,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分割了英法比军重兵集团。尔后北上向被围联军侧后卷击。

21日,新任联军总司令魏刚命令所部向阿拉斯方向德军翼侧反击并突破合围正面的尝试未获成功,1940年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的安装甲部队先后占领了布洛涅和加来。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部队只须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正不断地跟进。但24日,希特勒却下令已进至艾尔运河的德装甲部队暂停进攻,让空军去解决战斗,这使联军获得在敦刻尔克组织防御的时间。26日,英内阁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组织敦刻尔克撤退。28日,比利时投降。在敦刻尔克战役中英法比军被逼至海边,损失惨重,至1940年6月4日,英法军队33.8万人(其中法军12.3万人)从敦刻尔克撤至英国。虽然德军在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但是消灭和俘获在弗兰德的法英军这一主要目的未能达到。

1940年6月5日,德军统帅部在重新部署兵力之后,开始了“红色”进攻战役,由140个师(其中10个坦克师和6个摩托化师)参加,其目的是粉碎法国武装部队并迫使法国退出战争。接替甘末林将军任法军总司令的魏刚将军拥有71个被削弱的师。在法国仅剩下两个英国兵团。德军“B”集团军群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突破索姆河和埃纳河的防御,德军利用第一梯队的各坦克集群,开始向法国腹地迅速发展进攻。法国政府未能组织对德军的抵抗,它拒绝了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0年6月6日的建议,即动员群众回击侵略者,改变战争性质,使其变为争取法国自由与独立的人民战争。1940年6月7日,第7装甲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集团军分割。1940年6月3日,德国空军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了猛烈轰击。1940年6月5日拂晓,包克的抢先渡过索姆河。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

1940年6月8日,第7装甲师进抵塞纳河畔。1940年6月10日,第7装甲师转身北向,当晚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1940年6月12日被迫向第7装甲师投降。在“B”集团军群发起进攻后,左翼的伦斯德“A”集团军群也于1940年6月9日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当晚,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第1装甲师强渡埃纳河,1940年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团击败法军装甲部队,突破了法第6集团军的右翼,此后,古德里安挥军南下,一路长趋直入。1940年6月17日进抵瑞士边境城镇塔里尔,切断了马奇诺防线内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1940年6月10日,法国政府从巴黎逃往图尔(1940年6月14日迁往波尔多)。当天,意大利向法国和英国宣战。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940年6月14日,按照魏刚的命令不战而弃守巴黎。法军的抵抗毫无组织。德军坦克兵团迅速向法国腹地推进。此后“A”集团军群与“C”集团军群协作,“C”集团军群选择马奇诺防线守军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格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两个集团军群前后夹击,马奇诺防线很快被突破。1940年6月17日,“C”集团军群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群从侧后推进至瑞士边界,法军第2、第3集团军群被围50万被合围在阿尔萨斯和格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歼。同日,领导新政府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武装力量统帅部停战。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1940年6月22日,1940年6月24日,25日,法国全面停火。

标签: 法兰西战役德国二战

更多文章

  • 法兰西战役双方兵力如何?双方有着怎样的武器装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兰西战役,德国,二战

    为了实施第一次“黄色”战略战役,德国法西斯统帅部集中了136个师(其中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7378门75毫米火炮。这些师展开成“B”、“A”、“C”三个集团军群。根据“黄色”战役企图,“A”集团军群(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5个师,其中7个坦克师;

  • 法兰西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法兰西战役,德国,二战

    曼施泰因献奇计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希特勒便开始考虑进攻西欧。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旦英法向德国进攻,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

  • 揭秘:东林党争是隐没的明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林党争,明朝

    东林党争概指明末东林党(及其骨血——复社)与宦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之争。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在这些党派中,最先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后经“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后,光宗朱常洛即位,东林党因拥立有功而势力大盛。

  • 东林党和魏忠贤,谁才是明亡的罪魁祸首?崇祯临死前的话令人深思(东林党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林党,明朝,东林党争

    历史上众多王朝中,明朝的灭亡是最让人惋惜的。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东林党和魏忠贤阉党的党争绝对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当时女真人数太少,根本不足以打败明朝。清兵入关时也不过才20万兵力(满人8万,蒙古2万,汉10万),之前就更少了,这么点兵力,放在任何一个王朝眼里都不够看,可偏偏一

  • 怎么评价东林党在明朝后期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东林党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林党,明朝,东林党争

    明朝的东林党最基本的宗旨是道德济世,主要是通过书院讲学,培植儒士群体意识,以此讽议朝政,针贬时弊,参与国事,一方面企求重提学术思想上的道德传统,重树道德伦理上的严格标准和绝对权威,另一方面针对现实问题,试图对社会作某些改造。东林党的兴起从万历中叶开始,明朝开始走向衰落,内忧外患不断,统治者日益昏庸腐

  • 东林党争是怎么回事?东林党争的起源、经过和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东林党争,明朝

    东林党争是指明末东林党与阉党以及其他派别之间的斗争,“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什么是东林党?从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明末三案、京察之争,就有东林

  • 二桃杀三士是怎么回事?二桃杀三士的起源,经过,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桃杀三士,春秋战国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晏子设了一个局

  •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三士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二桃杀三士,春秋战国

    面壁记徐婵菲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无名氏写的《梁父吟》,诗是这样的: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诗中提到的“二桃杀三士”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故事。“二桃杀三士”为《晏子春秋·谏下篇

  • 晏婴”二桃杀三士“为什么要用桃子而不是用其他东西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晏婴,春秋战国,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这个成语,讲的是齐国名臣晏婴,用计谋帮助君王除掉三个功高盖主的功臣的故事。现在咱们来脑洞一个问题:晏婴在使用这条计策的时候,为什么会用两个桃子,而不是两块金子,或者是其它更贵重的东西呢?我们先来把这个故事简单回顾一下。齐景公有三名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名大将自恃有功,炫耀武

  • 晏婴“二桃杀三士”,为什么要杀他们?理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晏婴,春秋战国,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记载在《晏子春秋》里。晏婴之所以要设计除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勇士,《晏子春秋》上记载的是晏婴对齐景公说的一段话。晏婴说:“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这段话,首先说的就是三个勇士不忠诚于国君,“无君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