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国相王”中最会玩的中山国 国力弱小却热衷于称“王”(魏灭中山之战)

“五国相王”中最会玩的中山国 国力弱小却热衷于称“王”(魏灭中山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317 更新时间:2023/12/22 22:25:59

公元前323年,魏国权臣公孙衍发起一个倡议,联合韩,燕,赵和中山国等国的国君一起称,虽然这个提议是为了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这让齐国深感不安,中山国的国君称王更让齐威王不能接受。

中山国一直以来都依附于齐国,如果五国相王的提议最终成立,中山国等于背叛了齐国,因此,齐威王声称,如果中山国称王,则自己要联合其他大国攻打中山国。

这时张登主动请缨去见齐国权臣田婴,他对田婴说,不如首先提出让中山国称王,这样魏国和赵国会生气,攻打中山国,中山国不敌,只能废王号依附齐国。

于是齐国同意让中山国国君称王,接着张登又去了魏国和赵国,对他们的国君说,如果他们同意中山国称王,中山国就不和齐国一起出兵攻打赵,魏。

于是,赵国和魏国也同意中山国称王。就这样,在几个大国的支持下,中山国国君厝终于正式称王。

齐威王感觉自己被骗了,他没想到赵国魏国竟然真的支持中山国称王,齐国盛怒之下,关闭了与中山国之间的通道,并且以割地为条件,希望联合燕赵一起攻打中山国。

不过,最终,凭借张登的三寸不烂之舌,化解了中山国的危机。

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去世,燕子哙继位,几年后,子哙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自己则北面称臣,这引起了太子平等上层贵族的强烈不满。

子之唆使子哙把朝中俸禄在300石以上的官员官印收回,并把他们赶出朝廷。公元前314年,太子平等人率兵攻打子之。

燕国内乱,齐国和中山国趁乱派兵攻打燕国,这并不是中山国第一次趁火打劫。

为了纪念伐燕之战的胜利,中山王厝命人将从燕国抢来的青铜器熔化,铸造成中山王厝铁足铜鼎和中山王厝铜方壶。

在这两件青铜器的铭上,颂扬了中山国伐燕的战绩,告诫后代要吸取燕国子之之乱的教训,并警惕周边诸国。

在五国相王之后,赵武灵王自认为,赵国没有那个实力称王,于是自去王号,改称君。

而中山王厝却正好相反,对于称王一事一直引以为荣,只是中山国的实力还不如赵国,为此断绝与齐国的友好关系,实属不智。

伐燕之战最初是有道义上的支持,但是后来,中山国和齐国都受到了舆论谴责和战争威胁。

中山国国运历经风雨,几经曲折,在这样生存环境中,中山国逐渐形成了趋利避害,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这使中山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利益,但是缺乏长期连贯性的外交策略,所以到中山国后期,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都不太好。

五国相王,伐燕胜利,这使中山国的国势达到了鼎峰,但也为它的亡国埋下了伏笔。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传奇中山国,国土虽小几次被灭却几次复兴,最后毁于...(魏灭中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山国,魏灭中山之战

    战国中山国,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国家,这个国家先后与晋国、魏国、齐国、燕国、赵国等大国持续征战,国运历经风雨,几次亡国,又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复兴,并屡克劲敌,跻身强国之列。在战国那样群雄争霸的年代,中山国虽小,却能在列强的夹缝间顽强生存、开疆扩土,甚至称王称霸,其原因何在呢?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

  • 魏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究竟哪一个才是乐毅的祖国呢?(魏灭中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乐毅,魏灭中山之战

    原文: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史记·乐毅列传》译文:我听过这种说法,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从前伍子胥的主

  • 盐铁之议的结果跟影响如何?后世有着什么样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盐铁之议,汉朝

    会议结束后,朝廷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霍光借助贤良文学,应得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经济上也使得官营政策有所收缩。会议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主流上看,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坚持了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

  • 什么是盐铁之议?汉朝盐铁之议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盐铁之议,汉朝

    盐铁之议,又称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霍光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擢用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虽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弊端百出,

  • 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盐铁之议及事件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盐铁之议

    盐铁之议盐铁之议,又称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霍光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擢用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虽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弊

  • 盐铁之议:汉昭帝时期中国第一次执行宏观调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昭帝,盐铁之议,桑弘羊,

    盐铁之议是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的辩论。汉武帝在元狩年间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如统一币制,盐铁和酒类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mín) 等,这虽然充裕了封建国家的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伴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

  •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一次明斯克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斯克战役,德国,苏联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进行的进攻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准备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军。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为S.K.铁木辛哥元帅)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

  • 明斯克战役:苏联惨败而斩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斯克战役,苏联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进行的进攻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准备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军。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为S.K.铁木辛哥元帅)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

  • 1944年明斯克战役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斯克战役,苏联,德国

    1944年6月29日—7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白俄罗斯第3、第2、第1方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配合下,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战略性白俄罗斯战役的组成部分。战争背景1944年实施维捷布斯克—奥尔沙战役、莫吉廖夫战役、勃布鲁伊斯克战役的结果,德军第4集团军基本兵力陷入苏联红军的深远包围

  • 1941年明斯克战役苏联是怎么输的?损失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斯克战役,苏联,德国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进行的进攻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冯·博克元帅)根据“巴巴罗萨”计划,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苏联红军西方特别军区(开战后改编为西方面军,司令为D.G.巴甫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