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灭大顺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李自成最后死了吗

清灭大顺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李自成最后死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86 更新时间:2024/2/13 14:21:03

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起义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

李自成在北京得到吴三桂降清的消息后,即派明降将唐通率二万骑兵出一片石(今河北山海关北),绕道关外以切断吴三桂退路,并亲率二十万大军于四月十三日北上讨伐吴三桂。清军在接到吴三桂飞书告急后,连夜疾驰,二十一日,清军败唐通部于一片石,随即进入山海关。次日,清军、吴军与大顺军在山海关前对垒,清军统帅多尔衮先命吴三桂军与大顺军交战。两军酣战至中午,正当吴军被农民军包围难以支撑之时,隐伏于阵后的清军精骑突然从吴军右翼全部出击,猛攻大顺军左侧,农民军顿时阵势大乱,一朝溃散,向北京撤退。清军紧紧跟随,在永平

(今河北卢龙)再败李自成。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连兵十八营反击尾随而至的清兵,失利。此时,农民军内外交困,形势严峻,李自成无心眷恋北地,于四月十九日在武英殿匆匆登基后便放弃北京,向西安撤退。在大顺军撤退途中,清军先于保定、定州

(今河北定县)两挫农民军,接着向山西进攻。大同守将姜瓖投降,平阳(今山西临汾)陈永福被俘。全晋落入清军之手。同时,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也被清军占领。

初五日,两军又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激战一日,双方互有胜负。后大顺军终于摆脱吴三桂部之尾追,由固关(今山西阳泉与河北交界处)退入山西。时大同明总兵姜壤等已降清。

六月,李自成遣军攻灭榆次、太谷、定襄等地,袭杀大顺地方官员的故明地主武装,留明降将陈永福部守太原,将主力收归于陕西。因李自成疑杀制将军李岩,内部失和,士气大衰。清军进入山西后,十月攻下太原。这时,清朝新占领的京畿及附近地区基本略定,便把兵锋同时指向西北和东南。

十月,清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大顺军:北路由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率领经大同、榆林、延安南下,南路由豫亲王多铎孔有德率领经河南进攻潼关。同时,肃亲王豪格率领的一部清军业已占领河南、山东一些地方。十月十九日,清廷以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同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共3万余骑,由大同经蒙古迂回入陕,进攻大顺军。二十五日,又以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同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部,共2万余骑,南下进攻南明弘光政权。

翌年(1645年)正月,多铎在潼关击败大顺军,李自成率主力连夜撤回西安。潼关为清军所占,入陕门户洞开。阿济格部清军进入陕北后,以一部分兵力围攻据守榆林、延安的李过、高一功部大顺军,自己领兵南下西安。自此,李过、高一功部被切断了往西安的退路,被迫放弃陕北,取道汉中,由四川入鄂。在清军两路重兵合击下,李自成不得不放弃西安,取道商洛、豫西,转入湖广襄阳。

李自成为扭转大顺在山西、河南的颓势,自十月十二日开始反攻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连克济源、孟县,在柏香镇大败清军,阵斩清提督金玉和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等,乘胜进攻沁阳,清卫辉总兵祖可法率部增援。多尔衮闻报,急令豫亲王多铎转兵西向,先解怀庆之围,然后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夹攻之势,进攻大顺。李自成亲率大将刘宗敏、刘芳亮等精锐部队北上,准备与阿济格部清军决战于陕北。十二月十五日,多铎部进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在灵宝县境击败大顺驻军后西趋潼关。

占领西安后,清廷命多铎部东进南京,摧毁弘光政权,命阿济格部继续追击大顺军。此时,50万大顺军已是军心涣散、纪律松懈、指挥混乱,在清军追击下,在襄阳、九江等地连败十三仗,丧失了全部辖地。五月,李自成率兵一部退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时,遭当地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大顺政权遂而瓦解。其余部30余万后来在李过、李来亨等领导下与南明政权联合,继续抗清,最后于康熙三年

(1664年)失败。

更多文章

  • 清灭大顺之战:清王朝统一全国的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至二年(1645年)五月,在清朝统一中国战争中,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灭大顺政权的作战。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后(参见山海关之战),率部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向山(西)陕(

  • 平壤之战,明朝打的日本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最厉害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平壤之战,明朝

    平壤围城之战,充分展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优势,日军凭借火枪打败了朝鲜,而明军又通过火炮完全碾压日本的火枪,赢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明帝国疆域辽阔,眼界宽广。不缺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以及当时科技的发展,选择的大炮是历史必然。日本地狭人稠,士兵缺乏训练,资源短缺等原因,进而选择了火枪,这都是当时国情决定的。公

  • 平壤之战中明朝的这支3千人军队做了什么,让3万日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平壤之战,明朝

    朝鲜使我们中国的邻国,而最近朝韩的关系变化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朝鲜与美国韩国都是死对头,但对于我们中国一向和善,或许是邻国的原因,又或是其他的原因,朝鲜其实在明朝的时候还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当时日本想扩张,于是把魔爪伸向朝鲜,当时的中国国力鼎盛,自称天朝上国,每次其他国家拜访都会给使者很多财宝,而今小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战役过程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灭燕之战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魏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魏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 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灭燕之战

    从公孙度于东汉中平六年(189年)为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开始,期间东伐高句骊、西击鸟丸、往南越海收青州东莱诸县,极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中部,南跨海占有山东半岛东莱诸县,西抵滦河流域,北至鲜卑、夫余,建立了东北地区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其后下传予子公孙康、弟公孙恭、孙公孙渊。公孙氏曾与曹操军交锋,虽一度臣服

  • 司马懿用何计策将公孙渊生擒?是缓兵之计吗(魏灭燕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公孙渊,三国,魏灭燕之战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

  • 巴列奥略王朝: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巴列奥略王朝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巴列奥略王朝

    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收复君士坦丁堡,1261年-1453年)。巴列奥略家族(希腊语:Παλαιολόγος)迈克尔八世在热那亚共和国的帮助下于1259年夺取尼西亚帝国皇位,与约翰四世一起成为共治皇帝。1261年7月25日他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推翻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庭帝国自1204

  • 巴列奥略王朝的奠基人:拜占庭帝国皇帝迈克尔八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巴列奥略王朝,拜占庭帝国皇帝,迈克尔八世

    迈克尔八世(1225年-1282年12月11日),男,拜占庭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1259年至1282年。他以魔术般的外交手段闻名,人称万能的蜘蛛。他是巴列奥略王朝的奠基人,这个王朝一直统治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陷落。1261年他从拉丁帝国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由此将尼西亚帝国转化为重建的拜占

  • 明德之乱的发起人:山名氏清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山名氏清,日本,明德之乱

    山名氏清,室町前期的武将。跟随着足利义满与南朝作战,建功。反对义满的组织再编组,於是兴起叛乱,称为明德之乱,但不幸败死。山名氏是新田氏的一族,山名时氏时跟随足利尊氏一同起兵,南北朝争乱时作为足利氏的属下立下赫赫战功。观应之乱时跟随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义一同反叛至南朝,直义死后一度归顺幕府。后再次叛乱归

  • 明德之乱的过程如何?明德之乱的最终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德之乱,日本

    明德之乱,是日本明德二年(1391年)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发动的反对室町幕府的一场动乱。结果以山名氏清的战死和山名氏的衰落告终。与山名氏对决义满的挑拨山名氏分裂后,虽然时熙、氏之被追放,但氏清、满幸的实力却极度膨胀。但是,足利义满通过巧妙的手法,成功的挑起了战争。元中八年/明德二年(1391年),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