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战国时代的六大雄主,第一位号称“军神”

日本战国时代的六大雄主,第一位号称“军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95 更新时间:2023/12/23 0:35:38

日本的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1467年开始到公元1615年建立幕府为截止,在这百余年时间里,日本上百诸侯相互征伐、融合、分裂等等,比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还要混乱,没有道德、仁义等等存在,有的只是征服;在这样的乱世,日本好歹也诞生出了一些惊才绝艳之辈,尤其是以六大雄主为最。

TOP、6 今川义元

今川义元是今川氏亲的五子,在兄长氏辉暴毙后,借生母寿桂尼和军师太原雪斋之力夺取家督继承权。成为今川家第十一代家督。今川义元继位后,致力于改善与武田家的关系。

在他的周旋下,武田家武田信虎之子武田信玄迎娶了京都公卿三条公赖之女,自己则娶了信虎长女定惠院为正室,结成强固的婚姻同盟。

但引起武田家宿敌北条家的不满,两家关系破裂,遂与上杉联合。

公元1554年,在军师太原雪斋的努力下,甲斐武田氏、相模北条氏与今川氏在善德寺结成三国同盟,义元之子氏真迎娶北条氏康之女,氏康之子氏政迎娶武田信玄之女,信玄之子义信迎娶义元之女。

此后,今川家势力所及远江、骏河、三河及尾张南部,所领达百万石以上,达到了今川家的全盛期。擅于弓术,时称“东海道第一弓取”。公元1560年六月,在桶狭间之战受到织田信长的奇袭阵亡,年仅四十二岁。东日本最大势力今川氏一蹶不振。

TOP、5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於大之方。原姓松平,公元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狭间合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织田军击败强敌,并与武田家不断蚕食今川家的领地。

本能寺之变后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与丰臣秀吉对峙,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战后被丰臣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

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公元1603年受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创幕府。公元1614年至公元1615年经大坂夏、冬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

公元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TOP、4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公元1585年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后将关白职务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的身份。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

公元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公元1598年病逝。丰臣秀吉的死也导致日本攻朝鲜失败,数十万日军在明朝攻势下几乎全军覆没。

TOP、3 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逐渐控制京都,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

织田信长先后两次打破“信长包围网”,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

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织田信长于公元1568年至公元1582年间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但在即将一统全日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但人们始终无法找到他的尸体,这使其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TOP、2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期甲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浓守,甲斐守,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幼名胜千代,通称太郎,出家后法号德荣轩信玄,清和源氏源义光之后,武田信虎嫡长子。

武田信玄于公元1541年流放父亲到骏河国,夺取了当主家督的职位权力。从公元1553年到公元1564年。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进行了五次川中岛合战。

公元1568年二月,与三河的德川家康密约平分今川领土。

公元1571年,骏河全境压制,开始攻略远江三河,进入与织田信长敌对状态。公元1572年,应与织田信长敌对的将军足利义昭之请,从甲府领起兵三万余上京,讨伐织田信长,在三方原合战中大败德川织田联军。公元1573年殁于信浓的驹场,时年仅53岁。

根据武田信玄的遗言,三年秘不发丧。公元1575年,织田信长在长篠之战大破武田胜赖,公元1582年,在织田和德川的进攻下,武田胜赖与武田信胜在天目山自杀,武田家灭亡。武田信玄因任甲斐守,并且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被称为“甲斐之虎”。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称,也被誉为“战国第一兵法家”。

TOP、1 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是越后国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和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

公元1548年,上杉谦信作为长尾晴景的养子继承家督和守护代职。公元1552年上杉谦信开始进军关东,翌年爆发了对武田氏的第一次川中岛合战。武田信玄在公元1555年第二次大举进兵川中岛,两雄对峙了一百五十多天。

公元1557年,武田军进逼栃尾城,第三次川中岛合战爆发,但无果。同年,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将关东管领职、系图、重宝等一起转让给了上杉谦信。公元1561年爆发了与武田氏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公元1572年,武田信玄突然病死于进京途中。死前曾嘱胜赖与上杉谦信修好,并以为依托。公元1577年,上杉谦信平定了越中最后的几个据点,并顺势扫平了能登除七尾城以外的所有地方。

公元1578年,上杉谦信下达了关东征讨的总动员令。即将出阵前的三月九日,因饮酒过量而造成脑溢血而去世,年仅49岁。官位为“从五位下弹正少弼”,死后由明治天皇追赠从二位。因其军事建树,后世又称为军神、“越后之龙”。

当然,古代日本本来就只是一个小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算是华夏帝国的藩属国,如果不是文化入侵的话,估计我们也不会知道日本当年那段历史;不过日本这些所谓的雄主,和华夏帝国古代的孙武白起韩信李靖等惊才绝艳之辈;不过古代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有华夏帝国这般大规模的频繁军事行动,无敌,是多么的寂寞啊。

标签: 上杉谦信日本战国时代

更多文章

  • 解析:日本战国时代与中国春秋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本战国时代,春秋战国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日本镰仓幕府灭亡以后的动荡混乱时期逐步走向稳定统一的一个时期,是地方势力整合逐渐转向整个国家体系的建立。日本的地理环境,多山,而且缺乏像中国的长三角、华北、关中这样的足以整合周围地区的核心发达地区。幕府往往在关东就管不住关西,在关西就管不住关东。镰仓幕府一百多年的太平岁月,人口增长

  • 日本战国时代什么时候出现的?日本战国时代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期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至1585年丰臣秀吉就任关白统一天下,或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消灭丰臣氏,日本战国时代结束。这一时代,日本足利幕府职能瘫痪,全日本分裂成几十个小国,全国进入战乱模式。但这一时期的战乱促进了社会向近代

  • 大坂之战的详细过程如何?大坂之战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坂之战,日本

    大坂之战又被称为大阪之阵,是在江户时代早期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德川幕府消灭丰臣家族的战争,从1614年到1615年共经历了两年,这场战争使日本战国时代持续已久的大规模战斗得以告终,所以也被称作是元和偃武,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大坂之战的过程。此次战争的参站方为江户幕府与丰田家族,主要的指挥官为德川家康

  • 大坂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大坂之战爆发的导火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坂之战,日本

    大坂之战(1614年-1615年)发生于江户时代早期,是江户幕府消灭丰臣家的战争,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阵以及1615年5月大坂夏之阵(6月4日,农历五月八日结束),最常用的称呼为大坂之阵。战争背景关原之战后1600年(庆长五年),德川家康领导的东军与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领导的

  • 毛利胜永:大坂之战中的割草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毛利胜永,日本,大坂之战

    此毛利与日本本州西部大名毛利辉元不是一系,其父毛利胜信做为丰臣家家臣,早在太阁丰臣秀吉还称作木下藤吉郎之时便跟随左右,后来随着木下藤吉郎的鲤鱼跳龙门,毛利胜信做为从龙之臣而受到太阁嘉奖,得到了14万石领地,当时的毛利胜永也已经成年,同时也获得了1万石的俸禄,从此,毛利一家对太阁忠贞不二。后来太阁丰臣

  • 什么是联寇抗清?联寇抗清的起因是什么?过程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联寇抗清,明朝

    联寇抗清指的是南明时期弘光政权被灭后,开始采取联合各地农民军一起抗清的事情。清军入关之后,一方面打击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另一方面消灭南明弘光政权,而李自成的被杀和弘光政权的覆灭使得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走向联合,一起来抵抗清军。但是后期因为内部不和逐步被清军分化瓦解,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纷纷被清军消灭

  • 解密:南明多个政权都有着什么样的政治局面?(联寇抗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明,流亡,政权,,联寇抗清

    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后于三月上明熹宗懿安皇后谥号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六月追封祖母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父福恭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谥孝皇帝),立庙于南京,墓园称熙陵。上嫡母邹氏尊号为恪贞仁寿皇太后。生母姚氏为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皇后。赠洛阳城陷时遇害的胞弟颍上王朱由榘为颍

  • 清灭大顺之战的结果怎么样?对清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清灭大顺之战的胜利标志着清军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碍被消灭,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清军入关标志着明王朝的倾亡和清王朝统一全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不可否认,它在明清史上对全国范围而言,一时使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而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早为史家多所论列,兹不复赘。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

  • 清灭大顺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李自成最后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起义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李自成在

  • 清灭大顺之战:清王朝统一全国的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至二年(1645年)五月,在清朝统一中国战争中,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灭大顺政权的作战。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后(参见山海关之战),率部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向山(西)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