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毛利胜永:大坂之战中的割草武将

毛利胜永:大坂之战中的割草武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23 更新时间:2023/12/23 0:35:48

利与日本本州西部大名毛利辉元不是一系,其父毛利胜信做为丰臣家家臣,早在太阁丰臣秀吉还称作木下藤吉郎之时便跟随左右,后来随着木下藤吉郎的鲤鱼跳龙门,毛利胜信做为从龙之臣而受到太阁嘉奖,得到了14万石领地,当时的毛利胜永也已经成年,同时也获得了1万石的俸禄,从此,毛利一家对太阁忠贞不二。

后来太阁丰臣秀吉辞世,天下纷乱开始。面对德川家康咄咄逼人的态势,毛利胜信父子毅然选择为太阁遗子丰臣秀赖而战。关原之败后,毛利胜信领地全部被德川家康没收,并转封给了加藤清正。毛利胜信父子两人则被监禁于土佐,院亭中寒来暑往,痴看叶青叶落,不知不觉已十三载,漫长的监禁期间毛利胜永的父亲胜信郁郁而终。1614年,被逼无奈的丰臣氏发起动员令,利用太阁遗金征召受太阁恩惠的大名大量的浪人众。毛利胜永设计骗过了守卫,带着自己的长子毛利胜家、次子太郎兵卫和少数随从前往大阪。与其他四位同样以浪人身份的真田幸村、

后藤基次 、木村重成 、明石全登 共同守城,时称大阪五人众。

1615年5月,大阪之阵爆发。随着木村重成、后藤基次的战死和长宗我部盛亲土佐兵团的残损不堪,大阪城内人心浮动。真田幸村和毛利胜永找到主管战局的大野治长献上了自己的计划,在茶臼山到冈山口一带布阵狙击,以真田、毛利两军为主力,正面突击德川军阵地,找寻德川家康本阵,再由丰臣秀赖率军从大阪城中出击一举击毙家康,取得最终胜利!

1615年5月7日正午,日本战国乱世最后、最大的一场野战在大阪城南展开。毛利胜永一声令下,所部4000人分作左中右三队直扑德川军。一时间,竟把敌军冲的大乱,德川家的本多忠朝部队抵挡不住连连后退,本多忠朝亦被刺落马下,继承自父亲的日本第一名枪“蜻蜓切”也被缴获。随着中路本多队的崩溃,右路的秋田実季、浅野长重队也被击破。见此良机,毛利胜永立即下令本队夹攻小笠原秀政,小笠原秀政身受六处创伤伤重而死,他的长子小笠原忠修也亡于阵中,小笠原军全面败退,第一条防线崩散。随后,毛利军又击溃了保科正光队,第二条防线的其部队看见如同开了外挂般大杀四方的毛利胜永军纷纷避让。毛利军又马不停蹄的突入德川军的第三阵中,酒井家次、相马利胤、松平忠良等队5300余兵马在毛利胜永的攻击下纷纷败退。就这样,总兵力4000人的毛利胜永队,连破德川军三阵,来到了德川家康本阵,他意欲找寻德川家康却遍寻不见。原来,在毛利胜永击溃本多军不久,丰臣军的另一猛男真田幸村已经攻杀入了家康本阵,把家康吓跑了。

随着家康本阵被真田、毛利两军突入,德川方在冈山口布阵的各路人马纷纷前来救援家康,这样就给在冈山口作战的丰臣方大野治房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大野治房击退了前田利后,成功突入德川秀忠本阵,曾经一度逼得德川秀忠不得不亲自持枪应战。可惜的是大野治房很快就在德川秀忠的反击、来援的黑田长政,加藤嘉明等队夹击下败走退回大阪。

而此时战事也发生了逆转,德川军兵力的优势逐渐发挥了作用。毛利队、真田队由于连续作战,将士疲惫,战斗力渐渐下降伤亡开始增加。先前被真田队突破的松平忠直军卷土重来,一举击溃了真田军,真田幸村也战死于安居神社。丰臣军其他各路将领也士气低落,无心再战。毛利胜永军遭到了松平忠直、藤堂高虎、井伊直孝等军的反攻,在此情况下,毛利胜永静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沿途收拢残兵,用火药和烟雾阻挡住了追击而来的藤堂高虎军,退入大阪城内。

随着决战的落败,丰臣大势已去。丰臣秀赖、淀姬、大野治长等人在城内放火自杀,大阪丰臣家灭亡。毛利胜永携长子胜家同时也在大阪城中自尽,次子太郎兵卫被德川家逮捕,于伏见城被斩首,丰前毛利家至此断绝。至今大坂城西北角所立的“淀君并殉死三十二名忠臣慰灵”的石碑上刻有毛利胜永父子的名字。

标签: 毛利胜永日本大坂之战

更多文章

  • 什么是联寇抗清?联寇抗清的起因是什么?过程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联寇抗清,明朝

    联寇抗清指的是南明时期弘光政权被灭后,开始采取联合各地农民军一起抗清的事情。清军入关之后,一方面打击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另一方面消灭南明弘光政权,而李自成的被杀和弘光政权的覆灭使得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走向联合,一起来抵抗清军。但是后期因为内部不和逐步被清军分化瓦解,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纷纷被清军消灭

  • 解密:南明多个政权都有着什么样的政治局面?(联寇抗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明,流亡,政权,,联寇抗清

    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后于三月上明熹宗懿安皇后谥号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六月追封祖母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父福恭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谥孝皇帝),立庙于南京,墓园称熙陵。上嫡母邹氏尊号为恪贞仁寿皇太后。生母姚氏为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皇后。赠洛阳城陷时遇害的胞弟颍上王朱由榘为颍

  • 清灭大顺之战的结果怎么样?对清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清灭大顺之战的胜利标志着清军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碍被消灭,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清军入关标志着明王朝的倾亡和清王朝统一全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不可否认,它在明清史上对全国范围而言,一时使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而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早为史家多所论列,兹不复赘。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

  • 清灭大顺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李自成最后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起义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李自成在

  • 清灭大顺之战:清王朝统一全国的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至二年(1645年)五月,在清朝统一中国战争中,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灭大顺政权的作战。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后(参见山海关之战),率部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向山(西)陕(

  • 平壤之战,明朝打的日本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最厉害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平壤之战,明朝

    平壤围城之战,充分展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优势,日军凭借火枪打败了朝鲜,而明军又通过火炮完全碾压日本的火枪,赢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明帝国疆域辽阔,眼界宽广。不缺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以及当时科技的发展,选择的大炮是历史必然。日本地狭人稠,士兵缺乏训练,资源短缺等原因,进而选择了火枪,这都是当时国情决定的。公

  • 平壤之战中明朝的这支3千人军队做了什么,让3万日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平壤之战,明朝

    朝鲜使我们中国的邻国,而最近朝韩的关系变化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朝鲜与美国韩国都是死对头,但对于我们中国一向和善,或许是邻国的原因,又或是其他的原因,朝鲜其实在明朝的时候还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当时日本想扩张,于是把魔爪伸向朝鲜,当时的中国国力鼎盛,自称天朝上国,每次其他国家拜访都会给使者很多财宝,而今小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战役过程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灭燕之战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魏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魏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 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灭燕之战

    从公孙度于东汉中平六年(189年)为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开始,期间东伐高句骊、西击鸟丸、往南越海收青州东莱诸县,极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中部,南跨海占有山东半岛东莱诸县,西抵滦河流域,北至鲜卑、夫余,建立了东北地区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其后下传予子公孙康、弟公孙恭、孙公孙渊。公孙氏曾与曹操军交锋,虽一度臣服

  • 司马懿用何计策将公孙渊生擒?是缓兵之计吗(魏灭燕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公孙渊,三国,魏灭燕之战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