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坂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大坂之战爆发的导火线

大坂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大坂之战爆发的导火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61 更新时间:2023/12/23 0:35:30

大坂之战(1614年-1615年)发生于江户时代早期,是江户幕府消灭丰臣家的战争,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阵以及1615年5月大坂夏之阵(6月4日,农历五月八日结束),最用的称呼为大坂之阵。

战争背景

关原之战后

1600年(庆长五年),德川家康领导的东军与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领导的西军在关原发生激斗,史称关原之战,而东军领导人德川家康取得胜利。战后,德川家康主导战后处理与论功行赏等工作,丰臣秀赖的领地由222万大幅减少到65万。1603年3月24日(庆长八年二月十二日),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开江户幕府,并建筑江户城以做为其政治中心。家康的政治目标是要开创长期稳定的政权,于是当时名义上是德川家主君的丰臣家就成为一大问题。以德川家做主体的幕府政治属于阶级式的社会,而丰臣家的存在又是另一种不同的体制。所以家康为了图谋德川幕府之后的安泰,开始考量对丰臣家进行处理工作。首先,让德川家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女儿千姬与秀吉之子丰臣秀赖结婚,使秀赖官至右大臣。并且对秀赖用臣下的礼节,又透过高台院希望与秀赖生母淀殿进行友好对话。

虽然淀殿拒绝与之见面,但1612年(庆长十六年)时家康与秀赖在二条城见面。与秀赖见面后,由于关原之战丰臣家没有直接参战,仍然藏著大量资金,家康鼓励他多进行寺庙的建筑,但在此以前丰臣开始在京畿各地筑起新的寺院,目的是要消耗丰臣家的财产,并进行心理上的压迫。可是幕府仍然无法完全消耗丰臣家的资金,因为从秀赖以二千两招揽名将真田幸村,以及在战后仍然可以在大坂城迹寻找为数不少的黄金。

此外,德川幕府下令扩建或新筑多个城池,以稳固防守,对全日本的大名进行天下普请,虽然幕府负责物资的费用,但是大名的往返费用以及所需的人力,则由大名负担,此举可以减少大名家的军费以及他们对幕府的威胁,此计划特别针对丰臣恩惠(意指织田信长时期跟随秀吉的家臣)的大名,一共二十家大名参与。新筑的城池包括近江国彦根城、山城国二条城伏见城、越后国筱山城以及尾国名古屋城。此外,江户城和骏府城亦被增筑。二条城以及伏见城为对攻击丰臣家的重要据点,此外新筑的名古屋城更被建造成巨大的军事要塞,作为江户城的第一道防线。

导火线

1614年(庆长十九年),家康方面由五山之僧(金地院崇传等人)与林罗山解读一份丰臣家重建京都方广寺的钟铭。文中写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国家安康、君臣豊乐,以现代的日语为"国家安康、君臣豊楽",此文句前半段认为是把家康的名字分开来写,是诅咒德川家分崩离兮;后半段的丰臣君乐是祈求丰臣家能万世繁荣。)所以要求处份钟铭文的作者清韩,并且要丰臣家谢罪,归还领地,转封到大和国(奈良县)等等。丰臣方面派遣片桐且元与大野治长之母大藏卿局前往说明,家康拒绝接见且元,但同意与大藏卿局见面。且元表示大坂城是秀吉公创建的居城,这些话使家康正式宣布对大坂开战。家康曾开下三个条件,第一为秀赖前往江户城参谨,第二为淀殿到江户城作为人质,第三为秀赖放弃大坂城,等待幕府安排新的领地,不过丰臣秀赖对此没有回应。家康也对诸大名宣布要求出兵讨伐丰臣家。此时大坂城内浪人的战意高涨,和平派人士如片桐且元与其弟片桐贞隆见战事已不可避免便纷纷离开大坂城,丰臣家也开始准备对德川家进行决战,尝试全日本发出檄文,可是没有大名响应,加入的多是浪人。

丰臣家开始准备战争,将秀吉遗留下来的资金拿出来,召集那些在关原之战以后大量形成的浪人众。之后曾经受丰臣恩顾的大名们集结在大坂,送上檄文,并集结在大坂城。根据《骏府记》对大坂召集浪人的记载为:"过去的六七天内,京都众多浪人当中,有长宗我部少辅盛亲、后藤又兵卫基次、仙石丰前守秀范、明石扫部助全登、松浦弥左卫门重政,其不知名字的浪人达千多人,(丰臣)送出金银决意笼城。"其余有名的浪人有真田信繁(没记载的原因是因为真村当时仍然受到浅野家的监视,信繁于11月9日逃离九度山)、塙直之、利胜永等等。

标签: 大坂之战日本

更多文章

  • 毛利胜永:大坂之战中的割草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毛利胜永,日本,大坂之战

    此毛利与日本本州西部大名毛利辉元不是一系,其父毛利胜信做为丰臣家家臣,早在太阁丰臣秀吉还称作木下藤吉郎之时便跟随左右,后来随着木下藤吉郎的鲤鱼跳龙门,毛利胜信做为从龙之臣而受到太阁嘉奖,得到了14万石领地,当时的毛利胜永也已经成年,同时也获得了1万石的俸禄,从此,毛利一家对太阁忠贞不二。后来太阁丰臣

  • 什么是联寇抗清?联寇抗清的起因是什么?过程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联寇抗清,明朝

    联寇抗清指的是南明时期弘光政权被灭后,开始采取联合各地农民军一起抗清的事情。清军入关之后,一方面打击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另一方面消灭南明弘光政权,而李自成的被杀和弘光政权的覆灭使得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走向联合,一起来抵抗清军。但是后期因为内部不和逐步被清军分化瓦解,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纷纷被清军消灭

  • 解密:南明多个政权都有着什么样的政治局面?(联寇抗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明,流亡,政权,,联寇抗清

    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后于三月上明熹宗懿安皇后谥号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六月追封祖母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父福恭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谥孝皇帝),立庙于南京,墓园称熙陵。上嫡母邹氏尊号为恪贞仁寿皇太后。生母姚氏为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皇后。赠洛阳城陷时遇害的胞弟颍上王朱由榘为颍

  • 清灭大顺之战的结果怎么样?对清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清灭大顺之战的胜利标志着清军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碍被消灭,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清军入关标志着明王朝的倾亡和清王朝统一全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不可否认,它在明清史上对全国范围而言,一时使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而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早为史家多所论列,兹不复赘。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

  • 清灭大顺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李自成最后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起义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李自成在

  • 清灭大顺之战:清王朝统一全国的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大顺,清朝,清灭大顺之战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至二年(1645年)五月,在清朝统一中国战争中,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灭大顺政权的作战。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后(参见山海关之战),率部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向山(西)陕(

  • 平壤之战,明朝打的日本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最厉害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平壤之战,明朝

    平壤围城之战,充分展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优势,日军凭借火枪打败了朝鲜,而明军又通过火炮完全碾压日本的火枪,赢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明帝国疆域辽阔,眼界宽广。不缺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以及当时科技的发展,选择的大炮是历史必然。日本地狭人稠,士兵缺乏训练,资源短缺等原因,进而选择了火枪,这都是当时国情决定的。公

  • 平壤之战中明朝的这支3千人军队做了什么,让3万日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平壤之战,明朝

    朝鲜使我们中国的邻国,而最近朝韩的关系变化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朝鲜与美国韩国都是死对头,但对于我们中国一向和善,或许是邻国的原因,又或是其他的原因,朝鲜其实在明朝的时候还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当时日本想扩张,于是把魔爪伸向朝鲜,当时的中国国力鼎盛,自称天朝上国,每次其他国家拜访都会给使者很多财宝,而今小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战役过程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灭燕之战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魏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魏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 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灭燕之战

    从公孙度于东汉中平六年(189年)为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开始,期间东伐高句骊、西击鸟丸、往南越海收青州东莱诸县,极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中部,南跨海占有山东半岛东莱诸县,西抵滦河流域,北至鲜卑、夫余,建立了东北地区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其后下传予子公孙康、弟公孙恭、孙公孙渊。公孙氏曾与曹操军交锋,虽一度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