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上秦始皇东巡的三个真实目的(秦始皇巡游)

揭秘历史上秦始皇东巡的三个真实目的(秦始皇巡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3/12/30 19:03:07

每个人做事都会带有自己的目的性,比如吃饭是为了生存,旅游是为了散心、增长知识,工作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目的,在做一件事请的时候人往往会丧失激情,迷失方,甚至于半途而废。一般人尚且如此,秦始皇作为一统天下的皇帝,他所下的毎一个决定、颁布的每一个政令都带有更深层次的意味。在完成一统大业之后,秦始皇在治理朝政时抽出了一定的时间,开东巡行程。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秦始皇东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秦始皇东巡

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开始东巡,总共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进行了大大小小五次东巡。秦始皇之所以展开这样的巡视,其目的主要有如下三个。

第一、秦始皇选择东巡是为了彰显大秦国的威仪,并对齐国地方孽进行再一次的大清扫,从而达到巩固皇权、加强统治的最终目的,当然秦始皇东巡同时也是为了安抚民心,顺应民意的一种行为。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大,秦始皇越发的感受到死亡的逼近,为了能够永葆青春,成为永垂不朽的皇帝,秦始皇东巡的最大目的便是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但终究一生,始皇的心愿最终还是落空,世间哪有长生不老之药,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想法罢了。

第三、秦始皇通过海上东巡,大大提高了秦朝的航海水平,并且在多次的行程之中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增强了秦朝的军事战斗能力。

秦始皇东巡路线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是到成头山。成头山又名成山角,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边。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军事要地也是旅游胜地。成山头位于偏远地段,距离当时的皇都有数千里,秦始皇东巡路线中为什么有成山?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颁布车同轨的命令,将战国时各国之间不同间距的车轨都统一规定为六尺。而且所有的交通路线都以咸阳为中心,这位秦始皇东巡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秦始皇东巡雕塑图

秦始皇东巡成头山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齐国被秦国灭了以后,秦始皇仍旧有戒心,于是仿舜巡视民间,宣扬自己的强威。其二是成头山是秦国的东方极地,信奉天命的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拜天后又去巡游东方极地。

秦始皇东巡路线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昆嵛山的山脚下住着一家兄弟黄氏。有一天,黄氏两个兄弟把写了字的树皮与树叶都搬出来晒。正巧遇到秦始皇的大部队来到这里,两兄弟惊恐万分,看见官兵抱起树皮就跑。秦始皇看这个地方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就在此步行。看到屋内没有一个人,但是衣物粮食都在,就派人四处搜查。黄氏兄弟被找到之后,就被问及为不抱衣物只抱树叶树皮

。黄氏兄弟回答,衣服没了可以织出来,粮食没了可以种出来,但是写满诗的树皮树叶要是丢了就再也没有了。秦始皇弄清事情的缘由之后,称赞其写的文字优美,是好诗文。秦始皇让他们以后就在这里研习学问,于是黄氏人家在此过上了耕读的生活。

秦始皇东巡影响

中国社会历经了春秋、战国后,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秦国。霸业既已成就,秦始皇便开始四处巡游,历史上记载自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经先后六次巡游,巡游的目的地不尽相同。那么秦始皇东巡影响有哪些,他的出行给秦朝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秦始皇东巡

秦始皇的六次巡游目的地都不一样,除了第一次出游到达陇西外,其余的五次巡游都是沿海路出发,一路东巡,到达关东齐地。秦始皇东巡是秦朝的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件,暂且不论秦始皇东巡的目的如何,但这一系列的东巡给秦朝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秦始皇东巡加强了秦朝的专制统治。众所周知,齐国是战国中除秦国外最强大的国家,在战国时期常与秦国争斗。虽然秦始皇在一统中国的过程中将齐国消灭,但星星之火尚可以燎原,再加上齐国是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国家,秦始皇东巡来到齐地,主要是为了展示秦朝威仪,同时也是对怀有异心者的严厉警告。

第二、秦始皇东巡过程中整顿了各地的陋习,维护了社会秩序,惩罚了当地恶霸,解救了部分遭受不幸的百姓,达到了治国安邦的效果。

第三、秦始皇东巡过程中通过视察民情,修订国家有关法令,从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秦始皇东巡传说

秦始皇在成就霸业,一统中国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令,在他的励精图治下,终于让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得以最终的统一。领土的统一完成之后,始皇便又开始了他的另一项事业,东巡。在秦始皇的一生之中,曾经多达五次的向东出巡,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关于秦始皇东巡传说,故事之多,情节之美令人神往,那么到底有多少关于秦始皇东巡的传说呢?

秦始皇

秦始皇东巡本来是一场带有政治目的的远行,但人们总喜欢将一切事物进行美好,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流传了许多关于秦始皇的传说,那么在百姓心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话说秦始皇东行到了昆仑山的脚下,这里住着一对兄弟,当秦始皇的兵马路经此处的时候,兄弟俩感到十分惊慌,将树皮和树叶搬起就跑走,因速度没有官兵们快,这两兄弟最终还是被秦始皇的兵马给逮住,秦始皇觉得很奇怪,问两兄弟,你们姓什么?为什么见到有人来了就跑?为何跑的时候粮食和钱财不带走,只单单抱起树皮和树叶逃走呢?

两兄弟答道:回贵人的话,我们俩兄弟姓黄,是这里的居民,看到您这边浩浩荡荡的人马过来,怕于我们不利,于是准备逃起来,这树皮和树叶上布满了学问,粮食没有了可以再种,但是这学问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秦始皇十分欣赏这两个好学的兄弟,赐予他们大量的钱财,并给兄弟俩所在的村落赐名为晒村。

标签: 秦始皇秦始皇巡游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东巡了几次 分别是哪些地方(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秦始

  • 秦始皇东巡过几次?东巡是为了求不老神药吗(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东巡,秦朝,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历史上曾经将秦始皇

  • 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的过程持续了多久?罗马尼亚起义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起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后来1944

  • 为什么会爆发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起义发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起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后来1944

  • 1989年的罗马尼亚剧变——齐奥塞斯库夫妇之死(罗马尼亚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起义

    12月22日一个新的政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成立。它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后由一些罗马尼亚头面人物组成的,也是当时在罗马尼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行动的策划和组织者。救国阵线的主要领导人伊利埃斯库,他原来是罗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因与齐奥塞斯库意见不一,1971年被齐奥塞斯库解职。齐奥塞斯库死后他当选为罗马尼亚总

  • 德军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罗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德国,德军统帅,罗兹战役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1849年12月6日一1945年10月8日),德国统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五位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69年入伍,曾参加普法战争。后任步兵第十七军军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东线第九集团军司令,因对戈尔利采的突破大败俄

  • 一战时俄德战场发生的罗兹战役:25万德军成功俘虏15万俄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罗兹战役,俄罗斯,德国

    11月8日上午,冯·法金汉将军在梅济耶尔新司令部与战地铁路局长商讨自西线运大军往东线的问题。格勒纳上校告知他说,横贯德国的4条铁路复线可以同时运输4个军。每个军需有40列火车运送,4天半以后抵达目的地。具体安排是,2个军从右翼起运,一个军从中央出发,还有一个军则从战线左翼启程。如有必要,他甚至可以用

  • 罗兹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罗兹战役的过程及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罗兹战役,俄罗斯,德国

    罗兹战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俄德战场罗兹方向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俄军结束华沙-伊万哥罗德战役后,俄军大本营制定了以西北方面军第2、第5集团军及西南方面军第4、第9集团军继续进攻的计划,目的在于深入德国境内。战役过程进攻开始日期定为11月14日,德军指挥部从截获的无线电报中获悉这一计划,遂

  • 开罗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开罗会议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埃及,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英语:Cairo Conference),代号“六分仪”会议,亦称第一次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4次高峰会议之一,会期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三国领袖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席,商

  • 开罗会议中罗斯福为什么要为中国提名为四大国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抗日战争,埃及,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为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中英美三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开罗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基于“中国成为一个对美友好的大国”的概念,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参战后便多有提到,要提名中国为四大国之一。一、美国的作用在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的道路上,美国发挥了独特作用。1943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