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历史意义是什么?

秦朝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历史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12 更新时间:2024/1/23 21:15:00

车同轨是什么意思?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最早出现“车同轨”记载的是中庸,原如下: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从原文的内容看,从周朝建立,统一的国家形成的时候,文字、车的轨距、道德规范统一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经过春秋战国的分裂和混战,各国在各自地域独立发展的时候,或多或少的偏离了周朝订立的各项制度,也即所谓“礼崩乐坏”。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核心思想就是认为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源自人们对周朝制度——周礼——的偏离,只有人人努力致力于复兴周礼,君臣父子各按周公制定的周礼行事和生活,一切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朝建立之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种种措施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原七国在实质上的融合和统一,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的功绩无可比拟。

标签: 秦朝统一车同轨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秦始皇东巡的三个真实目的(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秦始皇巡游

    每个人做事都会带有自己的目的性,比如吃饭是为了生存,旅游是为了散心、增长知识,工作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目的,在做一件事请的时候人往往会丧失激情,迷失方向,甚至于半途而废。一般人尚且如此,秦始皇作为一统天下的皇帝,他所下的毎一个决定、颁布的每一个政令都带有更深层次的意味。在完成一统大业之后,秦始

  • 秦始皇东巡了几次 分别是哪些地方(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秦始

  • 秦始皇东巡过几次?东巡是为了求不老神药吗(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东巡,秦朝,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历史上曾经将秦始皇

  • 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的过程持续了多久?罗马尼亚起义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起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后来1944

  • 为什么会爆发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起义发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起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后来1944

  • 1989年的罗马尼亚剧变——齐奥塞斯库夫妇之死(罗马尼亚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起义

    12月22日一个新的政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成立。它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后由一些罗马尼亚头面人物组成的,也是当时在罗马尼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行动的策划和组织者。救国阵线的主要领导人伊利埃斯库,他原来是罗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因与齐奥塞斯库意见不一,1971年被齐奥塞斯库解职。齐奥塞斯库死后他当选为罗马尼亚总

  • 德军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罗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德国,德军统帅,罗兹战役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1849年12月6日一1945年10月8日),德国统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五位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69年入伍,曾参加普法战争。后任步兵第十七军军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东线第九集团军司令,因对戈尔利采的突破大败俄

  • 一战时俄德战场发生的罗兹战役:25万德军成功俘虏15万俄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罗兹战役,俄罗斯,德国

    11月8日上午,冯·法金汉将军在梅济耶尔新司令部与战地铁路局长商讨自西线运大军往东线的问题。格勒纳上校告知他说,横贯德国的4条铁路复线可以同时运输4个军。每个军需有40列火车运送,4天半以后抵达目的地。具体安排是,2个军从右翼起运,一个军从中央出发,还有一个军则从战线左翼启程。如有必要,他甚至可以用

  • 罗兹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罗兹战役的过程及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罗兹战役,俄罗斯,德国

    罗兹战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俄德战场罗兹方向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俄军结束华沙-伊万哥罗德战役后,俄军大本营制定了以西北方面军第2、第5集团军及西南方面军第4、第9集团军继续进攻的计划,目的在于深入德国境内。战役过程进攻开始日期定为11月14日,德军指挥部从截获的无线电报中获悉这一计划,遂

  • 开罗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开罗会议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埃及,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英语:Cairo Conference),代号“六分仪”会议,亦称第一次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4次高峰会议之一,会期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三国领袖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席,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