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与袁绍对战时孙权与孙策是怎样占据江东的(孙策平江东之战)

曹操与袁绍对战时孙权与孙策是怎样占据江东的(孙策平江东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32 更新时间:2024/1/31 13:44:13

正当曹操袁绍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这就是由孙策孙权两兄弟打下的东吴江山。

兄弟俩的父亲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大军。父亲死后,孙策便带着一路人马,投奔了袁术。

袁术虽然非常欣赏孙策这位少年英雄,但他对孙策存有戒心,一直没有加以重用。时间一长,孙策便感觉到了,虽然嘴上不说,但心底却很明白。

恰在这时,扬州刺史刘繇(yǎo)把孙策的舅舅、丹阳(今安徽宣州)太守吴景赶跑了,还在长江边上屯下了重兵。孙策觉得机会来了,主动向袁术请求让他带兵到江东讨伐刘繇。袁术考虑到这样可以借孙策之手解除刘繇的威胁,甚至可以让孙策、刘繇拼个鱼死网破,自己可以坐收其利。想到这儿,袁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并且拨了一千人马给他。

孙策带着这班人马向南挺进,一路上他不断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到达历阳(今安徽和县)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五六千人,和舅舅吴景的队伍胜利会师。同时,孙策小时候的好朋友、足智多谋的周瑜也带着人马前来会合。

孙策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江边,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停靠在江边的船只才几十条,这对庞大的队伍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大大影响前进的速度。

孙策双眉紧锁,不停地在江边踱步。忽然,那一丛丛在风中摇曳(yè)的芦苇跃入了他的眼中。他紧锁的眉头展开了,大声命令侍从:“所有士兵即刻奔赴江边,砍伐芦苇,扎筏渡江!”一声令下,数千士兵齐心协力,很快就扎了许多筏子,江面上出现了千筏竞渡的壮观场面。

孙策的队伍一举冲上江东岸,攻占了牛渚(zhǔ,今安徽当涂西北),夺得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接着又用装死的办法诱使刘繇的部下笮(zé)融开门出城,伏兵突然杀出,直杀得笮融人仰马翻,连夜逃窜。孙策乘胜进攻,没多久就打到了曲阿(ē,今江苏丹阳),龟缩城中的刘繇被孙策势如破竹的气势吓得弃城而逃。

进城后,孙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依然保持着严明的军纪,并且优待俘虏,因此深受百姓拥护,仅仅十几天的功夫,就得到了兵卒两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孙策的名字一时间威震江东。

不久,孙策又带兵攻下了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冶(今福建福州)等地,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并且借口袁术有称帝的企图,与他断绝了关系,打算继续向北挺进。

但是,在这关头,意外的事情出现了。一天,孙策上山打猎,预先埋伏着的几个刺客突施冷箭,孙策中箭跌下马来,身受重伤。

虽然医生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孙策的伤势依旧一天比一天严重。孙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找来了长史张昭,将弟弟孙权托付给他,嘱咐他好好辅佐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守住基业。又把孙权叫到床边,将象征着权力的印信交给他,叮嘱孙权一定要知人善任,挑起稳定江东的重担。说完,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告别了人世。

这时,孙权还不满二十岁,失去兄长的悲痛几乎压垮了他,他泪流成河,悲痛万分。张昭竭力劝慰,请他克服悲伤,挑起兄长留下的重任,同时又火速通知周瑜,让他借奔丧之机,回来共同辅佐孙权。

孙权刚刚披上统帅战袍时,尽管统治着江东六郡,但政权并没有完全稳定,而且孙策刚死,许多将士担心孙权年轻没办法保住江东,因此人心涣散,甚至有的人想投靠新主子。在这危难之际,幸亏张昭和周瑜两人齐心协力,说服了大家,这才使政权稳固了下来。

庐江太守李术不仅不肯听从孙权的指挥,而且还收留了一些叛将,这使得孙权十分恼火,命令李术立刻交出叛将。李术却嚣(xiāo)张地说:“如果你确实有德有才,那么大家都会听你的;反之,大家就会离你而去。所以,我是不会把他们交给你的。”

李术明目张胆的反叛,促使孙权下决心除掉李术,为此,他做了周密的谋划。他预料到李术一旦受到攻击,一定会向曹操求援,于是,先下手为强,写了一封信给曹操,信中说李术这个人生性残暴,不讲信用,并且还提到了李术从前杀掉曹操的扬州刺史的往事,以此来引起曹操对李术的愤恨;如果他发兵讨伐李术,希望曹操千万不要听信李术的狡辩。这封信一方面堵住了李术的退路,另一方面又堵住了曹操出兵的借口,称得上是一箭双雕。

安排好以后,孙权就发兵攻打李术,不出孙权所料,李术果然向曹操讨救兵,曹操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出手相助。李术打不过孙权,被杀身亡。

孙权平定了内乱,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同时,他大力招揽人才,采纳鲁肃先立足江东、再占领荆州、最后夺取天下的战略步骤的建议,使他在江东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发展。

更多文章

  • 董卓之乱的背景 董卓是如何夺得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卓,东汉,董卓之乱

    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经历了

  • 谁是东汉末年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 董卓之乱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汉,董卓,董卓之乱

    谁是东汉末年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东汉末年,王朝衰落,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董卓就是这一时期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军阀。公元189年,他带兵入洛,专断朝政,擅自废立,成为汉末军阀混战的导火索。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当时,临洮县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是一个防御羌人的

  • 董卓之乱:董卓乱政挑起三国乱世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卓之乱,董卓,三国人物

    导读: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

  • 二战的德波战争:德军把闪电战的力量发挥到了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波战争,德国,波兰

    说起闪电,大家都觉得会很强烈,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感觉一道闪电就能将整个夜空撕裂,可以说闪电是自然界当中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借着闪电的这些特点,闪电战的称呼也随之而来,闪电战是一种战术,是对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战术的戏称,此战术有着闪电的特点:暴力与速度。此战术的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位军

  • 德波战争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德波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波战争,二战,德国,波兰

    战争经过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赶到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当晚,双方便签署了一经签字立即生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希特勒暂时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他要放手对付波兰了。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

  • 德波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德波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波战争,德国,波兰

    德波战争(1939年9月-1939年10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发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波兰重要军事目标;地面部队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发动全线进攻,数千门大炮向边境线猛烈轰击。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10月6日,波军全

  • 德波战争:波军6万人丧生,60多万人被德军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德波战争,二战,德国,波兰

    1939年春,纳粹德国在相继侵占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希特勒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很快又把侵略的矛头转向波兰。德国为了寻机制造事端,先后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均遭拒绝。4月初,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准备战争的训令,提出消灭波兰武装力量,要求德军务须做到能在9月1日以后的任何时间实施战役。代号为“白

  • 屋岛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屋岛之战的结果及影响(坛之浦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屋岛之战,日本,坛之浦之战

    1184年9月,源赖朝刻意冷落源义经,只派源范赖征讨平氏。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1185年1月,源赖朝迫不得已,命源义经领军前往救援。源义经(1159年-1189年6月15日)父亲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

  • 坛之浦之战的具体过程,坛之浦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坛之浦之战,日本

    (坛ノ浦の战い),又称"坛之浦合战"。发生于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为源平合战的关键战役之一。由源义经发起,此战之后,西方诸势力再也无法与源义经所率领的源氏大军抗衡。屋岛之战失利后,自屋岛撤退的平氏大部在领袖平宗盛的率领下退到了长门的彦岛据守,而源氏一方的源范赖和源义经亦在对岸布阵对峙。双方均已有海战的觉

  • 坛之浦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坛之浦之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坛之浦之战,日本

    (坛ノ浦の战い),又称"坛之浦合战"。发生于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为源平合战的关键战役之一。由源义经发起,此战之后,西方诸势力再也无法与源义经所率领的源氏大军抗衡。屋岛之战失利后,自屋岛撤退的平氏大部在领袖平宗盛的率领下退到了长门的彦岛据守,而源氏一方的源范赖和源义经亦在对岸布阵对峙。双方均已有海战的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