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孙策平江东之战)

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孙策平江东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07 更新时间:2024/1/17 23:23:18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相比,更胜一筹。

其一,志向远大,气度不凡。

孙策,吞日月者也。人言策弟孙权为日,策为月。以此推之,策故以明亮,然未能长久,以其依赖日而生光。其实不然。东吴基础为孙策所建,孙权拱手承受,如无孙策,以权而面对袁术固然难以成事。这就是孙策临终时嘱咐其弟的:与天下争锋,汝不及我。而基业就是“争锋”而得,而非拱手所得。这样的经历,孙策应为“日”,而孙权为“月”,以孙策开疆阔土,而孙权拱手治理。然,自古以天子为日,所以孙策屈居于月。

孙策志向远大,以复仇兴业为先。和众多英雄一样,孙策也意识到“汉家不可能复兴”,当时正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所以,孙策走的便是“王霸路线”。

孙坚以30骑殒命于砚山,余部归袁术。孙策的兴业,所谓“凋零”,首先面对的是发展部队。这里,孙策的举动堪为“经典”——玉玺换军队。孙策以父亲所遗留之洛阳玉玺换取袁术的几千人马。这个魄力真是伟大。或者,可以说,孙策以玉玺换取了“孙家军”这样自己的武装,换取了江东六郡,换取了东吴基业。不是英雄断然难为此。至于袁绍等,自然不能与孙策相比。

乃至于袁术、曹操赞誉孙策。前以“若有子如孙郎,死无恨”,后以“狮儿,难以争锋”。孙策,“初生牛犊不畏虎”,壮哉!

其二,政治明晰,决断果然。

袁术俨然是个反面教材。实力孤单,城池不过一曲,而擅自独立称帝。这样,自然是引来了诸侯的不满,何况他称帝时,众多家臣一致反对。的确因“称帝”而成了孤家寡人,成了众矢之的。比起孙策让出玉玺来说,袁术太卤莽无谋了。

孙策是袁术军衍生出来的。在四诸侯围猎袁术的时候,孙策便是四诸侯之南路诸侯,与曹操、刘备、吕布一起围追堵截袁术。道理很简单,维护汉家皇权之不可侵犯。尽管东汉末年,诸侯野心膨胀,但汉朝一直存在,诸侯也名义上以汉家臣子为据,都不敢擅自谋篡权。袁术的确是“出头鸟”,死在了前面。

袁术至此陨灭,而孙策得以更好的控制江东地区,毕竟在江东,袁术和孙策是两雄对峙。袁术称帝,进而陨灭,无形中给孙策兴起乃至称霸奠定了好的环境。如果袁术存在,孙策或许显得制肘些。

其三,任人惟才,人心相应。

孙策的用人方略很好,不管是血亲还是疏离,甚至是过往的仇敌,孙策都以才录用。血亲如孙权、孙河、孙静等;旧将如程普黄盖韩当等;新臣如周瑜、张昭、张宏等;仇敌如太史慈、祖郎等。众将“乐为之用”。孙策做到了“用人不疑”和“知人善任”。至于临终嘱托张周以后事,也称得上是“古今之盛轨”。

其四,勇猛。

总之,孙策真如“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真一时之美士。

至于孙策未得称帝。一来诸侯战斗不止,大势力仍然存在。“挟天子”的曹操是最大的敌手,而称帝带来的则是众多诸侯的齐力反对,这个在当时暂时行不通;二来,孙策血性如其父,单身犯险,为一将之力有余,为一君之度不足。

孙策单骑弋猎,导致许贡部下寻仇得以实现。这个俨然和10年前孙坚30骑陨灭砚山如出一辙。悲夫!向使不如此,天下数未可量也!

从孙策处,学得见识当远大,英气当纵横;所借鉴者,自然是要谨慎。

更多文章

  • 曹操与袁绍对战时孙权与孙策是怎样占据江东的(孙策平江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三国,袁绍,孙权,孙策,孙策平江东之战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这就是由孙策、孙权两兄弟打下的东吴江山。兄弟俩的父亲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大军。父亲死后,孙策便带着一路人马,投奔了袁术。袁术虽然非常欣赏孙策这位少年英雄,但他对孙策存有戒心,一直没有

  • 董卓之乱的背景 董卓是如何夺得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卓,东汉,董卓之乱

    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经历了

  • 谁是东汉末年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 董卓之乱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汉,董卓,董卓之乱

    谁是东汉末年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东汉末年,王朝衰落,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董卓就是这一时期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军阀。公元189年,他带兵入洛,专断朝政,擅自废立,成为汉末军阀混战的导火索。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当时,临洮县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是一个防御羌人的

  • 董卓之乱:董卓乱政挑起三国乱世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卓之乱,董卓,三国人物

    导读: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

  • 二战的德波战争:德军把闪电战的力量发挥到了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波战争,德国,波兰

    说起闪电,大家都觉得会很强烈,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感觉一道闪电就能将整个夜空撕裂,可以说闪电是自然界当中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借着闪电的这些特点,闪电战的称呼也随之而来,闪电战是一种战术,是对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战术的戏称,此战术有着闪电的特点:暴力与速度。此战术的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位军

  • 德波战争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德波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波战争,二战,德国,波兰

    战争经过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赶到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当晚,双方便签署了一经签字立即生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希特勒暂时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他要放手对付波兰了。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

  • 德波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德波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波战争,德国,波兰

    德波战争(1939年9月-1939年10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发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波兰重要军事目标;地面部队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发动全线进攻,数千门大炮向边境线猛烈轰击。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10月6日,波军全

  • 德波战争:波军6万人丧生,60多万人被德军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德波战争,二战,德国,波兰

    1939年春,纳粹德国在相继侵占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希特勒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很快又把侵略的矛头转向波兰。德国为了寻机制造事端,先后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均遭拒绝。4月初,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准备战争的训令,提出消灭波兰武装力量,要求德军务须做到能在9月1日以后的任何时间实施战役。代号为“白

  • 屋岛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屋岛之战的结果及影响(坛之浦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屋岛之战,日本,坛之浦之战

    1184年9月,源赖朝刻意冷落源义经,只派源范赖征讨平氏。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1185年1月,源赖朝迫不得已,命源义经领军前往救援。源义经(1159年-1189年6月15日)父亲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

  • 坛之浦之战的具体过程,坛之浦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坛之浦之战,日本

    (坛ノ浦の战い),又称"坛之浦合战"。发生于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为源平合战的关键战役之一。由源义经发起,此战之后,西方诸势力再也无法与源义经所率领的源氏大军抗衡。屋岛之战失利后,自屋岛撤退的平氏大部在领袖平宗盛的率领下退到了长门的彦岛据守,而源氏一方的源范赖和源义经亦在对岸布阵对峙。双方均已有海战的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