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门罗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门罗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41 更新时间:2024/1/15 19:36:32

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

此观点由詹姆斯·门罗总统(President James

Monroe)发表于第七次对国会演说的国情咨中。演说开头迟疑,而后转为充满热情。这是美国涉外事务之转折点。

此学说初由约翰·昆西·亚当斯等诸人构思而成,以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在道义上反对殖民主义;后经多方重新诠释为种种广义之说法;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即以之作为行使美式殖民主义之许可(以门罗主义之罗斯福推论(Roosevelt

Corollary)而知名)。

美国国务卿克里2013年11月18日在华盛顿表示,门罗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今天的美洲国家间关系建立在平等伙伴关系共同责任基础上,美国不再致力于干预其他美洲国家事务。

拉丁美洲国家正在进行独立的时候,美国已经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1822~1823年,当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时,美国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项咨文就是通所说的"门罗宣言"。它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的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务;

(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

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背景

门罗主义形成的近因,是俄国要求攫取北美大陆西北沿岸地区,以及中拉丁美洲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

西班牙帝国在新大陆上的势力,随着拿破仑战争于1815年结束而瓦解。

1815年至1820年间,何塞·德·圣马丁引领根廷、智利、与秘鲁走向独立;而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西蒙·玻利瓦尔领导则领导自己的国家走出殖民主义。这些新成立的共和国期望获得美国承认,而美国国内许多人也认可这种想法。

但詹姆斯·门罗总统与其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不愿在胜负未卜下冒国际战争之险。有人认为,就其作为看来,在欧洲列强未插手干涉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会让西班牙与各个起事的殖民地自己分出你死我活;另有人坚称,由政府承认这些战争并保持中立的态度看来,两人在法理上已然承认这些新国家。后面这项说法,因美国当时将海军舰艇售予这些起事的殖民地而获得验证。

英国则在维护君主制度与渴求新市场之间摇摆不定。对英国而言,一整个拉丁美洲是个比美国更大的市场。当法俄两国提议与大英帝国共同协助西班牙收回其位于新大陆的殖民地时,遭英国拒绝。

美国当时正与西班牙就《亚当斯─欧尼斯条约》进行交涉。条约生效后,门罗政府开始扩大承认这些位于拉丁美洲的新共和国。阿根廷、智利、秘鲁、与哥伦比亚于1822年皆获美国承认。

1823年,法国请求西班牙重新扶持波旁朝执政,两国国内当时皆有传言警示,神圣同盟(即俄罗斯、普鲁士、与奥地利)在背后支持这些新兴的共和国。两国交好的消息令当时的英国政府(由詹姆斯·伍尔夫(James

Wolfe)威廉·彼特(William Pitt)及其他政治家共同合作)将法国逐出新大陆的努力前功尽弃.而法国将因此于美洲大陆再度得势。

英国外相乔治·坎宁(George

Canning)提议英美两国联手戒备法西两国的干涉。托马斯·杰斐逊与詹姆斯·麦迪逊鼓励门罗接受此议,但约翰·昆西·亚当斯抱持怀疑态度。亚当斯当时也顾虑著俄罗斯与墨西哥两国插手英美两国皆声称为其领土的奥勒冈国。

在1823年11月7日所举行的内阁会议上,亚当斯反对坎宁之议,声言"对俄法明白表示我们的政策,较充当英国战舰舰艉之救生艇,为更坦率而有尊严的作法。"

亚当斯于会议中力战各方,终于说服全体内阁采用独立政策。

在门罗于1823年12月2日于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所阐释的观点,即后世所称之门罗主义。

就实质而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告旧大陆上的列强,美洲不再开放给欧洲成立殖民地,而任何延伸欧洲势力至新大陆上的作为,美利坚合众国将视之为"危及我国之和平与安全"。美国不会介入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也要求欧洲各国不插手美洲事务。

此一公开宣示,抵触美国当时与欧洲列强在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附近多处的殖民地之合作。伊斯帕尼奥拉岛曾遭多次占领,今为圣多明哥与海地之所在。法兰西与西班牙两国皆对该处有兴趣,企图于该地重新取得利益,或再度发挥原有之影响力。

十九世纪时,西班牙在这些作为上较为成功。就以后的事实发展来看,美国藉门罗主义在加勒比海各处纷争中随意支持任何一方,以维护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非用以立下藩篱阻绝欧洲的干涉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5届总统J.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提出"你们别插手"。

从T.杰斐逊执政起,美国进入大规模领土扩张时期。其扩张政策与英国发生尖锐的冲突。在美英战争(1812)中,美国向北扩张的企图受挫,因而把扩张的矛头指向拉丁美洲。可是,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英国也乘机向拉美地区扩张。

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G.坎宁邀请美国共同反对俄、普、奥三国"神圣同盟"对拉美各国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门罗的赞同。

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

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

标签: 门罗主义美国

更多文章

  • 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简介:“门罗主义”倡导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门罗主义

    詹姆斯·门罗(1758-1831)James Monroe生卒年月:1758年4月28日生于维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郡(Westmoreland County, Virginia)1831年7月4日逝世于纽约州纽约市(New York City, New York)总统任期:1817年3月4日——182

  • 切什梅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切什梅海战,俄国

    1769年8月,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的一部分俄国战舰,通过地中海进入爱琴海,与土耳其海军对峙。当时的土耳其海军在爱琴海上的兵力十分强大,远远优于远道而来的俄军舰队。同时,俄舰的补给很困难,海军陆战部队也数量甚少。然而土耳其人却一直认为,叶卡捷琳娜要派一支舰队环绕欧洲来到爱琴海,简直不可想象,便没有做多

  • 俄土战争背后的隐秘:土耳其难忘的“大国之梦”?(切什梅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土耳其,西亚,西亚病夫,,切什梅海战

    土耳其上月击落俄罗斯战机后,引发两国自“冷战”以来最严重危机。俄方随后对土方迅速出台一系列经济制裁,包括禁止进口某些土耳其食品、叫停前往土耳其的旅游套餐等。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年度国情咨文中,严厉指责土耳其包庇和支持恐怖主义分子。土俄关系何去何从?土俄双方交锋是否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诸位读者,笔者绝

  • 雍熙北伐的战役过程:大宋王朝战争的节节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雍熙北伐,宋朝,古代战役

    于是,公元986年(雍熙三年)春天,宋太宗又一次发动北伐,命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命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率军出雄州;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同时,宋太宗又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师,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伐辽。辽朝方面,萧太后、韩德让等人并不慌怯,马上下令

  • 雍熙北伐的历史背景:两大王朝之间的权利交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熙北伐,宋朝,古代战役

    公元983年(太平兴国七年)五月,辽景宗又亲征,率大军南侵。此次辽军又在满城遇败,守太尉希达里也在战中乱箭被射死,多亏耶律斜轸率部兵左突右驰,才避免了辽军更大的损失。未得便宜又丧师,辽景宗郁郁回军。同年秋,辽景宗在六州游猎途中忽得崩疾,不治而亡,年三十五。闻知景宗皇帝崩逝,时任辽朝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

  • 雍熙北伐的简介:大宋朝与大辽王朝的宿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熙北伐,宋朝,古代战役

    公元979年宋太宗攻灭北汉,宋朝一统中原,遂进军燕云与东亚强大的辽帝国争夺霸权。高粱河一战耶律休哥拯救了大辽,然而辽国的危机并未解除,辽帝国在以后的数次宋辽交锋中连遭惨败,仅在雄州一战中稍占上风。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大辽景宗去世后辽圣宗和萧太后孤儿寡母执政,同时辽军在后方正纠缠于和高丽及

  • 三国诸葛亮的“火烧新野”是否真的存在?火烧新野的遗址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三国演义,火烧新野

    小说中,诸葛亮被刘备“三顾”之后,体面出山。他出山之后先烧了两把大火,第一把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烧新野,尤其是后者,烧掉了刘备苦心经营了8年的地盘。这把大火烧过1000多年后,还能找到当年的遗迹吗?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小说中,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一战成名之后,并没有在博望坡驻扎,而是选择了撤回新野。诸

  • 火烧新野是如何奠定诸葛亮的军师位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火烧新野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由罗贯中所写,讲的是我国古代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它的故事主要是依据当时的史实,再加以自身的感情和一些虚构情节加工而成的故事。书中描写的战役非常的多,“火烧新野”就是其中之一。火烧新野图“火烧新野”讲的是刘备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大败曹仁军队的故事。刘表辞世前

  • 火烧新野的故事:火烧新野遗址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火烧新野

    火烧新野简介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由罗贯中所写,讲的是我国古代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它的故事主要是依据当时的史实,再加以自身的感情和一些虚构情节加工而成的故事。书中描写的战役非常的多,“火烧新野”就是其中之一。火烧新野图“火烧新野”讲的是刘备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大败曹仁军队的故事

  • 魏国虎豹骑蜀国云兵孙吴的解烦兵 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特种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魏国,虎豹骑,蜀国,云兵,孙吴,解烦兵

    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名将辈出的时代。关羽、赵云、许褚、丁奉,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耳熟能详。英雄人物足以左右一次战斗的胜败,但是,左右整场战役的是谁呢?正确答案:普通士兵。陈寿评价诸葛亮时,说他“治戎为长”,四个字道出了“兵”的重要性。三国时代的“兵”一样了不起。魏国兵——虎豹骑曹仁曹纯虎豹骑是曹魏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