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熙北伐的简介:大宋朝与大辽王朝的宿命之战

雍熙北伐的简介:大宋朝与大辽王朝的宿命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47 更新时间:2023/12/25 15:41:00

公元979年宋太宗攻灭北汉,宋朝一统中原,遂进军燕云与东亚强大的辽帝国争夺霸权。高粱河一战耶律休哥拯救了大辽,然而辽国的危机并未解除,辽帝国在以后的数次宋辽交锋中连遭惨败,仅在雄州一战中稍占上风。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大辽景宗去世后辽圣宗萧太后孤儿寡母执政,同时辽军在后方正纠缠于和高丽及女真部落的战争,于是宋太宗感到第二次北伐时机成熟了,攻取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再次萌发。宋朝几乎动员了举国之兵,“在行之兵实二十万”兵分四路,山前山后(太行山脉东和西)各两路,发动了对辽的战争,史称“雍熙北伐”

,其军势之浩大堪比征服南唐之役。

雍熙三年三月北伐开始了,宋军的战略计划从宋太宗的一些相关记载可以看出大概,“初曹彬与诸将入辞,上谓彬曰,潘美之师但先趣云、应,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彼闻大兵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

,曹彬第一次进攻缺粮返回后太宗又下令,“亟遣使止彬勿前,急引师缘白沟河与米信军会,案兵养锐,以张西师之势;俟美等尽略山后地,会重进之师而东,合势以取幽州。”北伐失败后又声称“止令曹彬、米信等顿於雄、霸,裹粮坐甲以张军声。俟一两月间山后平定,潘美、田重进等会兵以进,直抵幽州,力驱攘,俾契丹之党远遁沙漠,然后控扼险固,恢复旧疆,此朕之志也。奈何将帅等不遵成算,各骋所见,领十万甲士出塞远斗,速取其郡县,

更还师以援辎重,往复劳弊,为戎人所袭,此责在主将也。”

从最后一段宋太宗的言论看“止令曹彬、米信等顿於雄、霸,裹粮坐甲以张军声”应该是战争初采取的策略,但事实是曹彬战争一开始就和潘美几乎同时果断的北上,因此河北宋军最初的策略应该是第一段话曹彬进见辞别时太宗告诫的“且持重缓行”才是事实真相,宋太宗最后一段话是在战后给赵普信里陈述的,通篇在不断地推脱责任,因此所谓“顿於雄、霸”,可能仅仅是对推托战败责任的言辞,笔者认为宋太宗即使是第一次撤军后亦未明确要屯兵雄、霸,而仅仅是要求沿白沟和米信合兵(这点后边还会谈到)。当然不管怎么说,总体上宋军是以河北部队牵制敌军,山西主攻山后各州,然后各路会师攻打幽州,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接下来我们着重探讨河北方面军作战经过,山后方面具体可见《宋朝军事故事探秘》一书。

辽军发现宋军退却,耶律休哥迫不及待的发动了力度前所未有的新城会战,由于曹彬及时地增援,休哥遭到了宋军强有力的反击。《宋史.米信传》对此战的残酷进行了记载“契丹率众复来战,王师稍却,信独以麾下龙卫卒三百御敌,敌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信射中数人,麾下士多死。会暮,信持大刀,率从骑大呼,杀数十人,敌遂小却,信以百余骑突围得免”

再看《宋史.李继宣传》对此战的描述同样惨烈“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继宣中十创,剑及兜鍪,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这里也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第一宋军当时是在撤退,第二辽军的攻击力度极为可怕,米信和李继隆部均受到猛烈攻击,宋军阵营第一勇将李继宣竟然也身负多处伤口。

虽然宋军也对此战号称取胜“斩首千级,获马一百匹”但事实上却是险胜。幽州西北道都部署米信这样的前敌总指挥竟然狼狈的身边只剩下三百多人,如非李继宣及时赶到宋军可能会以惨败告终。当然耶律休哥应该感到幸运,如果宋军是一支骑兵为主的部队,那么新城之战的轻敌的代价将会是辽帝国的国运。

标签: 雍熙北伐宋朝古代战役

更多文章

  • 三国诸葛亮的“火烧新野”是否真的存在?火烧新野的遗址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三国演义,火烧新野

    小说中,诸葛亮被刘备“三顾”之后,体面出山。他出山之后先烧了两把大火,第一把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烧新野,尤其是后者,烧掉了刘备苦心经营了8年的地盘。这把大火烧过1000多年后,还能找到当年的遗迹吗?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小说中,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一战成名之后,并没有在博望坡驻扎,而是选择了撤回新野。诸

  • 火烧新野是如何奠定诸葛亮的军师位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火烧新野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由罗贯中所写,讲的是我国古代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它的故事主要是依据当时的史实,再加以自身的感情和一些虚构情节加工而成的故事。书中描写的战役非常的多,“火烧新野”就是其中之一。火烧新野图“火烧新野”讲的是刘备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大败曹仁军队的故事。刘表辞世前

  • 火烧新野的故事:火烧新野遗址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火烧新野

    火烧新野简介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由罗贯中所写,讲的是我国古代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它的故事主要是依据当时的史实,再加以自身的感情和一些虚构情节加工而成的故事。书中描写的战役非常的多,“火烧新野”就是其中之一。火烧新野图“火烧新野”讲的是刘备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大败曹仁军队的故事

  • 魏国虎豹骑蜀国云兵孙吴的解烦兵 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特种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魏国,虎豹骑,蜀国,云兵,孙吴,解烦兵

    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名将辈出的时代。关羽、赵云、许褚、丁奉,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耳熟能详。英雄人物足以左右一次战斗的胜败,但是,左右整场战役的是谁呢?正确答案:普通士兵。陈寿评价诸葛亮时,说他“治戎为长”,四个字道出了“兵”的重要性。三国时代的“兵”一样了不起。魏国兵——虎豹骑曹仁曹纯虎豹骑是曹魏重要

  • 面对虎豹骑追杀 刘备为何还要携带十万民众南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虎豹骑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征刘表,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刘表病逝,而其子刘琮投降。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刘备手中兵马不过数千,不是曹操的对手,最后选择了南逃,然而在逃亡的过程之中,一些百姓也加入难逃的序列之中,等到了当阳,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万之多。面对曹操虎豹骑追杀,刘备携带十万民众南逃,速度非常慢,却始终没有放

  • 关于桂陵之战的典故 桂陵之战交战双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简介桂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说的是齐国谋士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当时魏国攻打赵国都城的时候,孙膑献计攻打魏国,逼迫魏王回救,然后在半路打劫,达到救下赵国的目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赵国派使者祈求齐国的帮助,谋士段干朋就建议可以借攻打襄陵来消耗魏军的战斗力,齐王于是兵分两路,一路打

  • 桂陵之战简介 桂陵之战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庞涓,孙膑,桂陵之战

    战国初年,魏国经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并一度跻身于中原强国的行列。魏惠王子罃即位后,为了实现对外扩张,连年征战。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得魏国国力不济,为此惠王改变了方针,积极与齐、韩、秦三国交好,专心对付齐国。此时,齐国也通过改革迅速强大起来。为了能够逐鹿中原,齐威王也积极与韩、赵等国亲善对抗魏。公元前35

  •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简介 桂陵之战是南长垣西北的一次著名截击战。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

  • 揭秘:桂陵之战的“顶层设计师”孙膑的天才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桂陵之战,孙膑

    核心提示:桂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大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当时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创造性地采取“围魏救赵”等高明战术,在桂陵和击败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盟国求救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等战国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苦战了

  • 庞涓是哪里人?桂陵之战真的是庞涓不及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庞涓,桂陵之战,孙膑

    庞涓是哪里人?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上将军,戎马一生,桂陵之战兵败自杀。在河南省通许县县城东边1.5公里处,有个村庄名叫三里岗,村头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圆丘形墓冢,为庞涓墓。据当地人说,在这个大墓的南边原来还有三个小墓,墓里埋葬的分别是庞涓的马、马童和兵器,但现已不复存在。说起庞涓,许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孙庞